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在抗β2GP1/β2GP1复合物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抗β2GP1/β2GP1复合物(100 μg/ml)共孵育一定时间,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AD4表达;进一步采用PAD4抑制剂Cl-amidine(10 μmol/L)预处理中性粒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蛋白质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DNA相对含量。下腔静脉狭窄法建立APS小鼠血栓模型,并通过腹腔注射Cl-amidine(50 mg/kg)进行干预,Western blot检测血浆中CitH3蛋白质表达,荧光染色法检测血浆中循环游离DNA(cf-DNA)浓度,取下腔静脉血栓称其重量,观察Cl-amidine能否抑制APS-IgG诱导的NETs和血栓形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抗β2GP1/β2GP1复合物能够显著下调细胞质中PAD4蛋白质表达水平[(3.67±0.32) vs (1.47±0.19),t=10.22,P<0.05],并使细胞核内PAD4蛋白质含量升高[(0.57±0.19) vs (2.97±0.31),t=11.49,P<0.05];Cl-amidine能显著抑制抗β2GP1/β2GP1复合物诱导的中性粒细胞CitH3蛋白质表达[(2.46±0.47) vs (0.46±0.13),t=12.24,P<0.01],明显减少培养上清中MPO-DNA含量[(4.09±0.94) vs (2.80±0.57),t=4.23,P<0.05]。在体内试验中,Cl-amidine能显著抑制APS小鼠血浆中CitH3蛋白质表达[(3.97±0.56) vs (1.09±0.45),t=11.83,P<0.01],明显降低APS小鼠血浆中cf-DNA浓度[(2 685.0±735.8) vs (1 784.0±577.0),t=3.93,P<0.05];与对照组EAPS小鼠相比,经Cl-amidine预处理的APS小鼠血栓形成明显减小[(8.22±3.06) vs (4.89±1.90),t=2.27,P<0.05]。结论PAD4参与了抗β2GP1/β2GP1复合物诱导的NETs形成,其可能在APS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血清 GGT 、 GP73 、 AFP 水平联合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 。 方法: 选择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5月在我院治疗的 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另选择同一时期在本院体检的 40名检查体检者作为本研究的对比组,分别取所有研究对象的晨间空腹静脉血 3ml,进行离心检测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 (CLIA)测定 AFP水平,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GP73水平,采取速率法测定 GGT水平。结果: 实验组的两组 GGT、 GP73、 AFP水平显著高于对比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 GGT、 GP73、 AFP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显著高于单项诊断。 结论: 联合检测 GGT、 GP73、 AFP,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尽早为患者开展肝癌的鉴别、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HIV-1包膜蛋白gp120在神经元损伤引起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gp120处理后的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因子表达和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化分析gp120转基因小鼠的神经元损伤情况;行为学分析转基因小鼠的神经认知状况。结果体内和体外试验结果表明HIV-1 gp120可显著诱导caspase-1与IL-1β表达,并间接引起神经元突触变短和神经元损伤(P<0.05);与野生型小鼠相比,gp120转基因小鼠出现明显的皮层和海马回小胶质细胞激活、神经元丢失与树突损伤以及神经认知紊乱现象。结论HIV-1 gp120可能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神经元损伤并可能与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外周血iNKT细胞因子、高尔基体蛋白73(GP73)、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意义及与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慢性HBV感染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HBV携带者33例、慢性乙肝者47例、乙肝肝硬化者26例。检测对比2组外周血血清iNKT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P73、OPN水平。比较不同血清水平患者HBV-DNA表达量,Pearson分析各指标与HBV-DNA表达量关联性。同时检测10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FN-γ、TNF-α、GP73、OPN水平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血清IFN-γ、TNF-α、GP73、OP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7.438,P<0.01;F=140.290,P<0.01;F=851.922,P<0.01;F=443.249,P<0.01);血清IFN-γ、TNF-α、GP73、OPN与HBV-D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445,P<0.01;r=0.317,P<0.01;r=0.403,P<0.01;r=0.369,P<0.01)。结论血清iNKT细胞因子、GP73、OPN与HBV-DNA表达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动态监测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可为临床评估慢性HBV感染状态、判断预后提供循证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线粒体2型(AMA-M2)抗体、抗糖蛋白210(gp210)抗体及抗核蛋白体100(sp100)抗体在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50例PBC患者作为PBC组,5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非PBC组。所有入选者均需接受AMA-M2抗体、gp210抗体及sp100抗体以及ALP、GGT、ALB的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PBC组AMA-M2、gp210及sp100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非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BC组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高于非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ALB)与非PBC炎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AMA-M2、gp210、sp100及ANA可提高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率,对PBC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辽宁地区汉族人群中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 3-like 1, CHI3L1)基因rs4950928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Ⅵ)基因rs1671153和rs1654419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 LA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就诊的LAA患者,对照组选取自盛京医院体检中心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目的基因片段扩增,然后采用改良多重连接酶反应技术对rs4950928以及rs1671153和rs1654419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LAA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14例LAA患者和198例健康对照者。病例组CHI3L1基因rs4950928以及GPⅥ基因rs1671153和rs165441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分析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I3L1基因rs4950928以及GPⅥ基因rs1671153和rs1654419多态性与辽宁地区汉族人群LAA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各等位基因的存在均无法构成LAA发病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