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和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2年我院2031例患者施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症总例数22例,占1.08%,术中胆总管损伤4例(0.20%),胆漏9例(0.44%),术后腹腔出血5例(0.25%),术后胆总管残石2例,术中胃穿孔1例,术后剑突下戳孔疝1例,均通过保守或再次手术痊愈。2003~2007年完成LC手术951例,并发症总数14例,占比1.47%;2008~2012年完成LC手术1080例,并发症总数8例,占比0.74%。结论:LC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理想安全术式,胆漏、胆管损伤及腹腔出血是LC的主要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操作者的手术操作熟练程度、经验、技巧有关,加强操作培训,加强胆囊三角解剖辨认,以及及时发现、早期处理是防治LC并发症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到2013年5月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3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结果29例行LC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5.4±10.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5.6±16.8)ml,平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6.7±20.3)h,平均住院时间为(4.1±2.7)d。1例中转开腹。结论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实施LC,疗效甚佳,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应用核磁共振胰胆成像技术检查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计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有无于术前进行核磁共振胰胆成像检查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50例未行术前检查及研究组50例施行术前检查。观察记录研究组病患检查及手术结果,同时对比不同组病患其胆道损伤及胆总管结石残留状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前MRCP检查的Mirizzi综合征、胆囊管变异副胆管及胆总管结石检出例数同手术探查证实例数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总检出例数与实际例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病患胆道损伤及术后半年胆总管结石残留发生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选择性应用核磁共振胰胆成像检查能显著提升术后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目的:通过对紫薯花色苷(anthocyaninsfrompurplesweetpotato,APSP)组分的分离、鉴定和相对含量的分析,为紫薯花色苷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方法:取实验室自制的APSP粉末25mg,置于5mL容量瓶中,用甲醇水混合液(甲醇∶水=2∶1)定容,所得溶液过0.45μm滤膜,利用LC-MS/MS对滤液中的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相对含量的计算。结果:根据LC-MS/MS结果可知,分离得到8种组分,并依据相关文献的报道,鉴定其中6种分别为矢车菊素3-咖啡酰槐糖苷-5-葡糖苷(Cyanidin3-caffeoylsophoroside-5-glucoside)、芍药素3-咖啡酰槐糖苷-5-葡糖苷(Peonidin3-caffeoylsophoroside-5-glucoside)、矢车菊素3-(6"-咖啡酰-6"’-阿魏酰槐糖苷)-5-葡糖苷(Cyanidin3-(6"-caffeoyl-6"’-feruloylsophoroside-5-glucoside))、芍药素-双咖啡酰槐糖苷-5-葡糖苷(Peonidindicaffeoylsophoroside-5-glucoside)、芍药素3-咖啡酰-对-羟基苯甲酰槐糖苷-5-葡糖苷(Peonidin3-caffeoylp-hydroxybenzoyl-sophoroside-5-glucoside)、芍药素3-咖啡酰-阿魏酰槐糖苷-5-葡糖苷(Peonidin-caffeoylferuloylsophoroside-5-glucoside),另外2种组分未知,同时对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结论:利用所建立的LC-MS/MS方法可对APSP进行分离、鉴定和相对含量的分析。
简介:摘要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2]、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等病人。通过对18例亚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亚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要点为呼吸监护及护理、循环监护及护理、体温监护、体位护理、降温及复温护理等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1],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青年外科医师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技巧与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3例属急性发作,且均由青年医师完成LC。212例常规切除(上级医师台旁指导18例),25例逆行切除(上级医师台旁指导8例),32例顺逆结合切除(上级医师台旁指导4例),4例大部切除(上级医师台旁指导1例),79例放置腹腔引流。本组无胆总管损伤发生,胆漏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增强青年医师自信心是手术完成的前提,严格掌握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指征,规范腹腔镜操作技术,合理放置引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简介:目的借助脂质体仿生膜手段探寻传统中药板蓝根药材里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空白脂质体,将其与板蓝根提取液置于37℃水浴中孵化;运用离心沉淀-超滤法,分离脂质体、样品超滤液。借助HPLC-UV、HPLC-MS以及氨基酸衍生化手段跟踪检测样品被吸收情况,综合分析推断脂质体仿生膜筛选下的板蓝根有效成分。结果通过样品脂质体混悬液、板蓝根提取液、对照品溶液与阴性样品溶液之间的色谱、质谱数据对比分析,确定在板蓝根脂质体中存在5种主要板蓝根成分,分别是精氨酸、胞苷、尿苷、表告依春和腺苷。结论这5种成分可能是中药板蓝根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而采用的脂质体仿生膜可以作为一种可行的中药复杂样品筛选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RCP联合LC在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共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采用开腹取石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ERCP手术3~5天后进行L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98.0%)高于对照组(75.0%),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采用ERCP手术3~5天后进行LC治疗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手术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脏骤停复苏后低温林格液诱导亚低温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在恢复自主循环之后,马上静脉输注4℃的林格液诱导降温,让患者体温降到32-34℃之间;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体外降温法诱导降温;两组患者都用亚低温治疗仪维持24小时之后缓慢恢复体温;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达到人数较多,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实施低温林格液诱导低温治疗与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通过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可以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