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腰椎退变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对比两组腰椎功能评分JOA。结果: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JO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腰椎退变疾病患者应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可推广。

  • 标签: 腰椎退变疾病 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 腰椎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用于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于[2021年6月-2022年5月]就诊于我院行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对患者进行均等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TLIF治疗,观察组患者行OLIF治疗,以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前和术后3天的疼痛程度和炎症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腰椎功能障碍情况和腰椎功能及术后3个月的腰椎融合情况为观察指标,对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白蛋白丢失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的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β-内啡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斜向腰椎间融合术 近期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 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4 月共 58 例因单节段腰椎退行性变行微创 OLIF 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至少随访 1 年,平均住院时间 4.53±1.02 d ,平均手术时间 59.24±22.65 min ,术中平均失血量 74.41±30.78 ml ; VAS 评分由术前的 7.32±1.51 分降至术后出院前的 1.35±0.63 分,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01 );所有患者均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 OLIF 手术结合围手术期常规进行专科护理和出院指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疾病 OLIF 专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可扩张通道下斜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LIF)入路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院内收治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经椎间孔体间融合(TLIF)治疗,观察组可扩张通道下OLIF入路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不同组别患者手术时间未见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无术后引流,下床时间与总住院时间较短;不同组别患者术前JOA评分无差异性,经不同方案治疗后均有显著提升,而治疗后两组间对比无差异性。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在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无差异性,对比之下可扩张通道下OLIF入路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创伤性更小,无术后引流,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 标签: [] 可扩张通道 OLIF入路 内固定治疗 腰椎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腰椎OLIF术式患者围手术期实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1-2022.6期间收治的40例腰椎OLIF术式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疼痛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观察组明显较佳(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较佳(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较佳(P<0.05)。结论:对腰椎OLIF术式患者实行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OLIF术式 围术期 快速康复护理
  • 简介:背景:随着人口老年化,腰椎退变性疾病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如何有效治疗此类疾病,学术界尚存争议.目的:比较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7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组(PLIF组,n=51)和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组(Dynesys组,n=46).比较两组术后腰痛程度(VAS评分)、临床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及术后影像学结果(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活动度,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结果:PLIF组随访时间28~78个月,平均(48.7±21.8)个月;Dynesys组随访时间27~76个月,平均(48.6±19.7)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患者ODI评分优于PLW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增高,但PLIF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ynesys组高于术前(P<0.05).两组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活动度均低于术前(P<0.05),Dynesys组由术前6.9°±2.1°降低到4.6°土1.3°,而PLIF组由术前7.2°±2.3°降低到0°.两组末次随访时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Dynesys组由术前7.8°±1.2°增加到8.6°±1.7°,PLIF组由术前7.1°±2.6°增加到10.8°±2.6°,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与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后者能够部分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且对邻近椎体活动度影响较小,理论上可以降低邻近节段退变.

  • 标签: Dynesys动态内固定 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活动范围 关节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了Telamon融合技术治疗腰椎不稳定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组共68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平均年龄49岁,腰椎椎弓崩裂伴滑脱者27例,腰椎退变性不稳者41例,术前病程平均28.6月,Oswestry残疾指数平均48.5%.所有病例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Telamon椎体间融合术,其中全椎板切除者5例,双侧椎板间扩大开窗者63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1.8个月,最后随访时Oswestry残疾指数平均7.5%,复查X线片均获良好的骨性融合,无明显不稳定征象.结论Telamon融合技术能提供良好的骨性融合并维持良好的椎体间高度和腰椎的生理性前凸,由于其本身并不具有即刻稳定性,故应在坚强内固定的保护下应用,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手术适应证.

  • 标签: 下腰椎不稳 骨性融合 治疗中 残疾 双侧 椎体
  • 简介:退行性腰椎疾病包括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和退变不稳等。传统的手术治疗常常行椎板切除减压,但减压不固定、不融合,常引起腰椎侧凸、脊柱不稳,继发出现背痛和神经系统症状。近年来,骨科医师已经认识到在减压的同时行腰椎椎体间融合,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我院2002年12月~2006年1月,采用腰椎椎体间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48例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腰椎后路融合技术及探讨其在治疗腰椎椎体滑脱症中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8月-2016年10月对16例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利用具有提拉作用的椎弓根螺钉提拉滑脱椎体使其复位,放置植入自体骨的cage在椎间隙,应用杠杆原理,以cage作为支点,椎弓根钉棒系统作为力臂,通过适当的后方加压力恢复腰椎前突并维持椎间隙高度。术后临床表现和手术效果分别按照侯树勋等1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术前、术后腰椎摄片以观察椎体骨融合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优11例,良4例,可1例。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可获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积极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滑脱 后路 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腰椎终板间自体骨粒移植融合治疗腰椎失稳腰椎脱位的疗效,并与目前临床常用的腰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比较。方法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中老年腰椎失稳腰椎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50.6±3.7)岁,其中21例行腰椎复位内固定+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终板间自体骨粒移植融合术(终板组),另21例行腰椎复位内固定+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对照组)。术后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终板间隙及腰椎前曲度,术后配支具下床时间。术后2年内固定去除时比较两组终板间隙CT平描融合面积占终板面积百分比、终板间隙高度因承压承旋下降值、腰椎前曲度下降值、移植物松动退出例数、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评分。比较术后约3、6个月、1、及2年时内固定去除时两组X线像显示的骨痂生成速度及融合质量。结果 患者资料收集范围均分别为住院病历资料、随访资料及内固定去除时病历资料,其中内固定去除时间为术后(23.6±2.2)个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123.6±30.4)、(141.7±28.4) min,术后失血量(164.3±50.7)、(193.4±60.8) ml,术中术后输血例数14例、15例(两组每例均2 U),术后引流量(350.1±72.4)、(390.3±99.1) ml,引流管拔除时间(73.0±0.6)、(74.0±1.90) h,术后终板间隙(12.6±0.2)、(11.9±1.0) mm,腰椎前曲度(16.1±1.0)°、(15.8±1.9)°,配支具下床时间(7.6±0.9)、(6.8±0.5)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约2年时两组CT平描终板间隙融合面积占终板面积百分比分别为(78.2±21.7)%、(39.8±13.7)%,移植物松动退出分别为0例、1例,终板间隙下降值分别为(1.2±0.3)、(1.8±0.6) mm,腰椎前曲度下降值分别为(1.1±0.2)°、(1.9±0.9)°,JOA腰背痛评分分别为(0.76±10.7)、(0.87±8.7)分。其融合面积、移植物松动退出例数2指标P<0.05,终板间隙及腰椎前曲度下降值、JOA腰背痛评分3指标接近但终板组优于对照组。X线像示终板组骨痂生成速度及融合质量3个月内差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开始一致,至1、2年时两组相同。结论中老年骨化的腰椎终板间行自体骨粒移植融合治疗腰椎失稳腰椎脱位,与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比较,其融合面积大,椎体间隙稳定程度高,腰背疼痛减轻。

  • 标签: 腰椎 脱位 移植 椎体终板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中期疗效,对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LIF治疗腰椎滑脱40例,所有病例随访观察>3年,对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腰背痛手术治疗评分标准的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后1年、3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年测量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术前和术后1年、3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手术能够恢复腰椎序列稳定性,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融合加椎弓根钉复位滑脱椎体并固定术在腰椎滑脱症中的治疗疗效。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行椎板全切减压及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切除相应病变间盘组织,椎弓根钉复位,行相应椎间植骨,手术治疗580例。结果术后访6~40个月,全部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X线显示复位78.3%,优良率为93.1%。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确切。

  • 标签: 腰椎滑脱 内固定术 椎体融合
  • 简介:摘要我院从2008年6月~2013年6月,对3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手术治疗,复位满意,融合优良率达到95%。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钉系统 椎间融合器 植骨融合
  • 简介:腰椎滑脱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占腰腿痛患者总数的5%。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符合腰椎生物力学,融合率高,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中较传统的后外侧植骨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后路腰椎间融合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腰椎融合手术与保守治疗治疗腰椎不稳定性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以确定哪一种治疗方式更能提供患者更稳定的腰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腰椎融合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腰椎稳定性、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结果表明,腰椎融合手术组患者的腰椎稳定性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疼痛程度降低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也较保守治疗组更为显著。然而,腰椎融合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腰椎融合手术在提高腰椎稳定性、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患者及医生需权衡手术风险和潜在益处,个体化决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腰椎融合手术 保守治疗 腰椎稳定性 随机对照试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海盐县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行PLIF治疗,观察组患者行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2.32±0.85)分、(19.46±3.4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41±0.97)分、(25.78±3.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85、8.936,均P<0.05);观察组术后1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分别为(2.76±0.49)ng/L、(0.78±0.13)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0.81)ng/L、(1.12±0.1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41、11.240,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分别为(109.53±20.37)min、(30.61±3.30)d,均短于对照组的(122.34±30.21)min、(42.87±4.68)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81.12±40.86)mL、(60.08±11.62)mL,均少于对照组的(306.65±50.38)mL、(218.41±24.4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6、15.139、13.684、41.343,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4/50),低于对照组的30.00%(15/50)(χ2=19.512,P<0.05);观察组术后3、6、9个月复发率分别为0.00%、4.00%、8.00%,均低于对照组的6.00%、10.00%、22.00%(χ2=6.186、5.674、7.686,均P<0.05)。结论与PLIF比较,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良好效果,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腰部功能恢复,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腰椎融合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疼痛测定 病人模拟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时间因素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无内固定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ASD)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无内固定OLIF治疗的13例腰椎融合术后ASD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疗效采用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通过对比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影像学疗效。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使用无内固定OLIF治疗。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疼痛或无力。随访时间为(17.7±8.3)个月(8~33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分别为(6.2±1.0)分和(2.0±1.1)分,P<0.001]和腿痛VAS[分别为(7.0±1.9)分和(1.0±0.9)分,P<0.001]均降低;ODI亦明显降低[分别为28.0±7.5和10.8±4.0,P<0.001]。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由术前的(9±2)mm增至(12±2)mm(P<0.001),中央椎管横截面积(CSA)由术前的(85±26)mm2增至(132±24)mm2(P<0.01),椎间孔高度由术前的(17±2)mm增至(21±3)mm(P<0.05),椎间孔CSA由术前的(95±25)mm2增至(155±36)mm2 (P<0.001)。13例患者中,2例发生Ⅰ度椎间融合器沉降。结论应用无内固定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SD的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 标签: 邻椎病 脊柱融合术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无内固定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无内固定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ASD)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无内固定OLIF治疗的13例腰椎融合术后ASD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疗效采用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通过对比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影像学疗效。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使用无内固定OLIF治疗。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疼痛或无力。随访时间为(17.7±8.3)个月(8~33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分别为(6.2±1.0)分和(2.0±1.1)分,P<0.001]和腿痛VAS[分别为(7.0±1.9)分和(1.0±0.9)分,P<0.001]均降低;ODI亦明显降低[分别为28.0±7.5和10.8±4.0,P<0.001]。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由术前的(9±2)mm增至(12±2)mm(P<0.001),中央椎管横截面积(CSA)由术前的(85±26)mm2增至(132±24)mm2(P<0.01),椎间孔高度由术前的(17±2)mm增至(21±3)mm(P<0.05),椎间孔CSA由术前的(95±25)mm2增至(155±36)mm2 (P<0.001)。13例患者中,2例发生Ⅰ度椎间融合器沉降。结论应用无内固定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SD的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 标签: 邻椎病 脊柱融合术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无内固定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在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8月—2017年5月,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42~102(74.6±19.7)个月后,发生ASD需再次手术的患者11例。发生ASD的节段均位于原融合节段上方,应用OLIF联合/不联合椎弓根钉行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等。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摄腰椎标准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CT,测量手术前后椎间孔高度(IFH)、椎间隙背侧高度(DH)、椎间隙腹侧高度(VH)等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7.7±6.8)个月,手术时间(87±35)min,单节段手术时间(64±8)min(不含内固定操作),术中出血量(74.2±28.8)mL,住院(6.7±1.9)d。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降低,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VH、DH较术前分别增加(4.5±2.1)mm和(3.2±1.9)mm,IFH较术前增加(5.7±1.6)mm。2例(18.2%)患者在椎间隙处理过程中发生终板损伤,Cage下沉,术中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发生腹膜撕裂,术中请胃肠外科专家手术修复;1例出现交感神经链损伤致下肢症状,1例出现一过性术侧腰大肌无力,屈髋肌力3+级,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OLIF作为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为腰椎融合术后ASD提供了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获得良好的近期随访临床效果。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退行性变 手术后并发症 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