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Padua评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加以Padua评分评估,对两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住院时间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Padua评分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更利于治疗的有效性实施,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Padua评分表 脑梗死急性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一个适用于呼吸科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工具,即Padua评分系统,以指导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VTE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呼吸科2022年9月-2024年5月应用Padua-VTE风险评估对695例住院病人进行干预和追踪,回顾性分析显示该评分效果良好。结果:研究纳入103名患者,分为高风险26人和低风险77人。性别与BMI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风险组在年龄、住院时长和VTE发病率上均显著高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Padua评分系统是一个有效的VTE风险评估工具,适用于呼吸科患者。通过该评分系统,呼吸科医务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VTE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科VTE风险预防 Padua评分系统 实际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重症患者VTE(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预测中Padua评分应用的有效性展开探讨与评价。方法 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计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非VTE老年重症患者和VTE老年重症患者各42例为观察对象;分别设立为参照组和观察组,立足于Padua评分下,对2组患者展开评定;观察、比较2组评估结果。结果 观察组Padua 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老年重症患者 VTE(静脉血栓栓塞症) Padu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老年住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VTE)的预测价值。方法:收录2023.1——2024.1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合计收录样本量为30例,并于同期收录我院非深静脉血栓的50例住院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样本,对比分析两组基线资料,评价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老年住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较之非VTE组患者,VTE组患者的年龄、Padua评分、D-dime水平、平均血小板体积更高,白蛋白更低,P<0.05。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VTE)的评估工作中,高Padua评分、高D-dimer均能有效预测患者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临床应加强预防,并及时配合其他诊断方案来明确患者病情变化。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深静脉血栓 Padua评分 D-dimer 预测价值
  • 简介:1背景及意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循环体系:决策体系(NPV决策体系,包括NPV决策模型、IRR决策、动态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预算体系(预算报表的编制,预算报表一般包括资金来源运用、项目现金流量分析、增量销售利润分配、项目后资产负债等)、反馈体系(也称为评价系统,反映项目的运行状况、控制状况、运行偏差等)、再决策体系。

  • 标签: 项目管理系统 评分表 决策体系 现金流量分析 预算报表 内部收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药柜评分的设计和在门诊中药房当中的运用。方法对2010年3月到2012年6月我院发生的小药柜管理不规范问题进行记录,并结合这些问题设计小药柜评分,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门诊中药房施行。研究使用小药柜评分前后相关不规范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施行小药柜评分后中药使用错误次数减少47次、药品丢失次数减少21次、药品储存错误次数减少19次、药品过期后未处理次数减少22次。结论利用小药柜评分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对药柜内中药的管理进行改善,并且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小药柜 评分表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创伤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创伤指数(TI)评分的价值。方法:本次入组共100例急诊创伤病例,试验以2022.01~2023.10为期限,经双盲法分组对照,分组后为50例/组。单一组单用TI评分标准进行分类救治,联合组则应用MEWS联合TI评分进行分类救治。比较救治情况及家属满意率。结果: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的严重伤死亡比例、重度伤比例等均更低(P<0.05)。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的家属满意率总体更高(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中应用MEWS联合TI评分后,可对患者伤情予以有效确定,且帮助严重伤患者降低死亡风险,家属大多满意,可推广借鉴。

  • 标签: 急诊创伤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创伤指数评分表
  • 简介:摘要德育工作是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工作,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成败,须长抓不懈,抓出实效。如何才能抓出实效,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要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实际,制作出切实可行的德育评分来,并把它管理好和使用好。

  • 标签: 德育评分表制作管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运用Padua评估量表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随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60)。干预组使用Padua 预测评分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根据其评估分值的不同,采用集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一般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adua评估量表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Padua评分表 深静脉血栓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raden评分在周围血管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Braden评分量表对周围血管外科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对高风险患者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人员能自觉采取压疮预防措施,压疮发生率下降。结论正确评估压疮相关因素,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出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Braden评分表 周围血管外科 压疮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危重患者压疮预防中应用Braden压疮评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ICU患者100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500)和常规组(n=500)。常规组接受常规压疮预防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基础上应用Braden压疮评分进行护理,统计两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0.2%,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2%(P<0.05)。结论将Braden压疮评分引入到ICU危重患者压疮预防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压疮预防效果,减少压疮发生率。

  • 标签: Braden压疮评分表 ICU 危重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ells评分、修正的Geneva评分Padua评分及血浆D-二聚体对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135例慢性肺部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3种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VTE的诊断评估及危险分层,根据影像学结果将患者分为VTE组(50例)与无VTE组(85例),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系统及血浆D-二聚体对慢性肺部疾病患者VTE的诊断价值,计算约登指数,得出cut-off值。结果本研究共入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135例,合并VTE 50例,VTE发生率37.04%。VTE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VTE组[M(QR)为2 335(6 670)μg/L比400(870) μg/L,Z=-6.026,P<0.001]。Wells评分诊断的AUC为0.681±0.049,95%CI:0.584~0.777。修正的Geneva评分诊断VTE的AUC为0.614±0.051,95%CI:0.515~0.713。Padua评分诊断VTE的AUC为0.795±0.042,95%CI:0.713~0.877。D-二聚体诊断VTE的AUC为0.811±0.039,95%CI:0.735~0.873。Padua评分诊断的cut-off值为3分,约登指数为0.497。D-二聚体诊断的cut-off值为1 460 μg/L,约登指数为0.519。Padua评分与血浆D-二聚体联合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单独Padua评分(P=0.009)及D-二聚体(P=0.087)。结论Padua评分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慢性肺部疾病患者VTE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患者适时、合理、规范地选择影像学确诊检查提供参考,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并节约医疗资源。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诊断 肺疾病
  • 简介:<正>目的:目前已有多种评分系统对肾肿瘤的解剖特征进行标准化的描述,然而还不清楚哪个系统是最有用的,或是否有比仅依描述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肿瘤大小或位置来讲更好的措施。为了阐明这些问题,本文评估了肿瘤大小、位置、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肿瘤大小 评分系统 围手术期 肾肿瘤 系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预测胎盘植入谱系疾病评分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名怀疑胎盘种植异常的孕妇资料。选取MRI征象及临床危险因素共9项内容制订MRI征象预测胎盘植入谱系疾病评分并进行评分,计算各型胎盘植入的平均总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法进行组间比较,绘制ROC曲线计算各型胎盘植入的评分界值。结果102例孕妇中,非植入性35例,总分(2.94±1.28)分;粘连性28例,总分(5.54±1.75)分;植入性32例,总分(9.88±2.37)分;穿透性7例,总分(13.57±1.90)分。各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688,P<0.05)。ROC曲线显示,非植入性与粘连性胎盘植入间、粘连性胎盘植入与植入性胎盘植入间及植入性胎盘植入与穿透性胎盘植入间评分的平均界值分别为3.5分、7.5分及10.5分。结论MRI征象评分对胎盘植入谱系疾病及胎盘植入深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 胎盘植入深度 磁共振成像 评分系统: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评分,探讨此评分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评估能力,提高TOLAC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7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661例TOLAC孕妇的分娩相关信息并参照相关文献建立本院的TOLAC评分。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TOLAC孕妇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排除试产禁忌后440例孕妇纳入本研究。依据本院TOLAC评分分为3组,0~6分组(94例),7~9分组(234例),10~15分组(112例),比较3组孕妇的阴道试产成功率、失败原因及母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440例孕妇TOLAC的总体成功率为75.0%(330/440)。其中,0~6分组、7~9分组、10~15分组的成功率分别为53.2%(50/94)、76.9%(180/234)、89.3%(100/112),10~15分组的TOLAC成功率显著高于0~6分组和7~9分组(P均<0.05)。(2)阴道试产失败原因中,先兆子宫破裂和孕妇放弃的发生率分别在3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0~6分组先兆子宫破裂和孕妇放弃的发生率均低于7~9分组和10~15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母儿并发症主要包括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其发生率分别在3组TOLAC成功或失败孕妇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均无子宫破裂的发生。(4)影响3组孕妇TOLAC评分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临产、本次胎儿估计体重、入院子宫颈Bishop评分和孕周,以上指标在10~15分组中的评分均显著高于0~6分组和7~9分组(P均<0.05)。结论TOLAC评分对VBAC具有较准确的评估能力,能够提高TOLAC的成功率和母儿安全性。评分为0~6分者不推荐阴道试产,7~9分者建议阴道试产,10~15分强烈推荐阴道试产。

  • 标签: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试分娩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构建以及临床实践运用。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接诊的162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组间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基于1984版评分标准基础上增加19项完成改良式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基于产后出血情况评价改良式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结果:本组1623例产妇产后出血率为8.3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妊娠合并症、孕次、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多胎妊娠、新生儿体质量、产妇精神状态、总产程

  • 标签: 改良式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证明颅脑CT影像学鹿特丹评分与颅内压(ICP)具有相关性,探索通过鹿特丹评分预测ICP值,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行单纯的有创ICP监测(Camino、Codman脑室型或脑实质型装置)的患者,无再行其它手术。患者在ICP探头置入后24小时内统一进行颅脑CT平扫。将患者颅脑CT平扫的影像表现通过CT影像学鹿特丹评分量表转化为数值,并与CT检查前60分钟内的ICP平均值(每10分钟读取1次ICP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结果共有66例病例纳入研究。单因素相关性分析通过鹿特丹评分转化的CT评分值均与ICP具有相关性,相关性系数为r=0.545(P<0.01)。为了便于指导临床治疗,将ICP值分为三级当ICP持续小于15mmHg时,颅内压在正常范围;ICP持续大于15mmHg并小于20mmHg时考虑颅高压,但此时可予加强临床观察,暂不需进行降压处理;当ICP持续大于20mmHg时则需进行临床干预。与鹿特丹所得的CT评分值的对应值进行等级相关性分析r=0.729(P<0.01),具有强相关性,再将分级后各个层次的ICP与所对应的CT评分值分别进行单极相关性分析均具有强相关性(见表3)。且通过线性关系图可知CT评分值超过5分时提示ICP值超过20mmHg。结论CT影像学特征通过鹿特丹评分所得数值与ICP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鹿特丹评分能够较好的预测ICP值。评分超过5分时提示ICP值超过20mmHg,需进一步进行临床干预,因此鹿特丹评分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鹿特丹评分量表, ICP值,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