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ROS癌基因1融合阳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基因检测的1 482例肺腺癌患者,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同分为ROS1融合阳性组、渐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阳性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组及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组。另收集2017年2—12月确诊的20例ROS1阳性患者纳入ROS1阳性组。收集并比较ROS1融合阳性组与其余驱动基因突变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TNM分期、驱动基因突变、胸部CT等临床特征,连续变量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ROS1融合阳性患者共54例,其中男19例,女35例。ALK融合阳性患者共73例,男28例,女45例。EGFR基因突变患者共679例,男293例,女386例。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的患者共676例。ROS1融合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为(54±12)岁,小于EGFR基因突变组的(60±1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82,P<0.001),亦小于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组的(62±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44,P<0.001);ROS1融合阳性组女性患者比例(64.8%,35/54)显著高于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的肺腺癌组(28.4%,192/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4,P<0.001);ROS1融合阳性组不吸烟患者比例(72.2%,39/54)显著高于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肺腺癌组(38.0%,257/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7,P<0.001);ROS1融合和ALK融合阳性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均无统计学相关性,各型驱动基因突变腺癌亚型之间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ROS1融合阳性肺腺癌在胸部CT上以周围型肺癌表现为主(71.4%,20/28),多为实性密度影(75%,21/28),其中分叶状(75.0%,21/28)和细毛刺(57.1%,16/28)是ROS1融合阳性肺腺癌的常见征象。结论c-ROS癌基因1融合在肺腺癌患者中发生率低,多见于年轻不吸烟女性患者,可以与EGFR基因突变共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刺激治疗仪 TMS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2019年 4月至 2019年 12月接受治疗的 100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磁刺激治疗仪 TMS仪器治疗,对比三个月内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分别比对入睡时间、清醒次数和睡眠总时长。 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失眠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显著,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刺激治疗仪TMS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帮助失眠症患者更好睡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阑尾炎误诊原因, 降低阑尾炎的误诊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阑尾误切的发生。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 2009 年 6月~ 2019 年 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54 例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 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处理经验。结果: 本组 54 例, 发热、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及白细胞升高为最主要表现, 27 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诊断, 本组 54 例中 24 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7 例为回肠坏死性憩室炎; 12 例为盲肠癌; 4 例为阑尾粘液囊肿。结论: 发热、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及白细胞升高仍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主要依据, 病史收集不全面, 查体不细致, 思想不重视, 辅助资料欠缺是急性阑尾炎误诊误治的重要原因。
简介:【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民航业也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飞机各系统的可靠性就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提供旅客舒适性体验的飞机的空调系统。本文介绍了飞机空调系统研究的课题与背景以及国内的发展情况,基于可靠性维修理论针对 A320飞机空调低流量控制系统故障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阐述处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在社会环境下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ion AED )进行现场急救的54例危重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在国内公共场所应用AED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5年间国内公共场所使用AED现场急救54例临床病案从患者和AED使用者属性、AED临床性能三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现场应用AED分析后,54例患者未发生院外发生心博骤停患者9例;发生心博骤停患者45例,脑复苏出院40例(88.9%),死亡5例(11.1%),其中1例为现场恢复自主循环在院内死亡。AED对可除颤节律识别及除颤建议的正确率为100%。对室颤电击成功率为97.22%,无脉性室速成功率为100%。数据显示不同品牌的AED在工作核心指标上均表现出临床有效性。施救者的操作水平影响着AED的电击关键时间,这些关键时间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P<0.05)。结论AED的电击决策和电击性能可靠、有效。加强人群培训,缩短电击关键时间,优化社会配置,加强运维管理可提高AED应用的整体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320排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于本院行320排冠状动脉CTA检查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0.12±5.97)岁;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41.32±6.01)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包含心理护理、心率控制、呼吸训练及检查中、检查结束后护理等内容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CTA检查图像质量、CTA检查成功率。结果试验组CTA检查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TA检查成功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64.45%(2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冠状动脉患者CTA检查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影像学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促进临床诊治工作的开展,值得应用。
简介:[ 摘要 ] 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测试了实验钢的临界转变点 Ac1 、 Ac3 及 Ms 点。测定了不同冷却温度下轧辊用钢 的膨胀曲线,得到了该材料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CCT )。并根据温度对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相转变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小球补体C1q及C3c沉积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12例,其中男性83例(74.1%),年龄(51.22±11.12)岁,随访时间19.0(8.5,31.3)个月。根据肾小球C1q和C3c是否沉积分为四组:C1q无沉积C3c无沉积组(n=38)、C1q无沉积C3c沉积组(n=24)、C1q沉积C3c无沉积组(n=14)和C1q沉积C3c沉积组(n=36),检测24 h尿蛋白等临床指标并收集病理资料。采用Cox回归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肾C1q和C3c沉积对肾脏预后的影响。结果四组间24 h尿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4(0.92,3.89),4.19(2.09,6.50)3.30(1.84,6.70),3.64(2.49,7.22)g/24 h,P<0.01],C1q沉积C3c沉积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高于C1q无沉积C3c无沉积组(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提示,四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²=8.785,P<0.05),C1q沉积C3c无沉积组累计生存率最低,预后最差。调整后的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肾小球C1q和C3c共沉积[风险比(HR)2.260,95%可信区间1.329~3.845,P<0.01]、肾小球C1q+C3c+IgM均沉积(HR=4.142,95%可信区间 1.071~16.021,P<0.05)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小球C1q及C3c沉积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较差的肾功能和预后不良相关,且肾小球C1q和C3c共沉积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海马miRNA320 (miR-320)在小鼠围术期认知障碍(PND)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小鼠75只,12~14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5):对照组(C组)、PN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miR-320激动剂组(AG组)和miR-320抑制剂组(AT组)。采取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制备小鼠PND模型。造模前2 h时NS组海马区注射生理盐水2 μl,AG组海马区注射miR-320激动剂agomir-320 2 μl , AT组海马区注射miR-320抑制剂antagomir-320 2 μl。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及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旷场实验(运动路程)。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各随机处死5只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miR-320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PND组、NS组、AG组和AT组术后各时点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延长,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ND组和NS组术后1和3 d时、AG组术后各时点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上调,AT组术后1 d时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上调,术后3和7 d时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下调(P<0.05);与PND组相比,AG组术后各时点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延长,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上调,AT组术后3和7 d时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缩短,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下调(P<0.05), N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旷场实验不同时点运动路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miR-320表达上调参与了小鼠PND的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眼动脉灌注化疗(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IAC)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长期的保眼率、生存率及影响保眼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9年4月至2016年4月介入血管瘤科收治行IAC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情况、患者保眼率及生存率进行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保眼率生存曲线与生存曲线,对性别、国际眼内RB肿瘤的分级、年龄、术前的治疗史等因素与保眼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RB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20例患儿纳入研究。307例(374只患眼)存活患儿IAC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1~130个月),经眼动脉灌注化疗共1 299次(平均3.47次)。存活患儿自最后一次IAC治疗日开始,RB患儿最短保眼时间1个月,最长保眼时130个月,术后284只患眼瘤体稳定眼球未摘除,总体保眼率为75.9%;根据IIRC分期,A期(n=1)、B期(n=23)、C期(n=25)、D期(n=258)、E期(n=67)RB患者随访时间内保眼率分别为100%、95.7%、100%、80.6%、41.8%。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与RB患儿保眼率有统计学关联。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IRC分期(RR72.7)是RB患者保眼率的影响因素。随访期间共13例因疾病进展而死亡,生存率96.0%。结论IAC治疗RB可以显著提高保眼率,长期疗效肯定。肿瘤分期是影响其保眼率的重要因素。
简介:【 摘要 】 目的: 针对在冠心病缺血心肌中使用 320 排螺旋 CT 心肌灌注扫描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 2018 年 06 月 -2019 年 06 月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 200 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100 )和实验组( n=100 ),选用不同方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 结果: 经诊断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敏感性、准确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诊断时间明显缩短,诊断费用也大幅度降低( P<0.05 )。 结论: 在冠心病缺血心肌进行诊断时采用 320 排螺旋 CT 心肌灌注扫描能够有效提升敏感性和准确性,减少患者的诊断费用,缩短诊断时间,使患者的治疗压力大幅度降低,适用于临床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