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hML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甲基化率为39%(9/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甲基化率为8%(2/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关;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不存在显著联系。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错配修复基因1 错配修复基因2 甲基化
  • 简介:乙肝病毒前S1抗原含多个免疫优势表位及乙肝病毒肝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为使其高效、可溶性表达,在DnaStar软件辅助分析下,将前S1基因5′端复杂二级结构突变后,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a,转化大肠杆菌M15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获得了高水平、可溶性表达;并对其进行了纯化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结构功能特点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乙肝病毒 前S1抗原 可溶性表达 突变体 大肠杆菌 表达
  • 简介:目的:融合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胞外功能区,为制备针对该分子的特异性抗体提供可用的靶标抗原。方法:通过PCR扩增EGFR胞外区基因,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ABhFc,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EGFR的瞬时分泌表达,纯化获得电泳纯级的分泌蛋白,并通过ELISA、Western印迹、Biacore3000系统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结果:经测序证实扩增得到了正确的EGFR胞外区基因序列,SDS-PAGE初步确认获得了单、双体的EGFR胞外区,ELISA检测证实双体融合蛋白hFc-EGFR可与商业化的EGF特异性结合,Western印迹检测证实单体融合蛋白His-EGFR可与商业化抗体特异性结合;经Biacore3000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系统测定,双体融合蛋白hFc-EGFR与商业化抗体爱必妥的亲和力达0.5nmol/L。结论:利用哺乳动物细胞HEK293T分泌表达系统获得了结构正确的单、双体2种类型的EGFR胞外区融合蛋白纯品,将用于抗EGFR特异性抗体的筛选。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胞外区 真核表达 分泌表达 结合活性
  • 简介:目的:对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人冠状病毒(HCoV)HKUl的感染状况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其流行分布、临床特点,并确定流行株的基因型别。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从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收集鼻咽拭子标本559份,利用靶向棘突蛋白S与核心蛋白N的2种巢式PCR方法进行HCoV—HKUl筛查,并对阳性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以确定其基因型别;同时,对阳性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的共感染筛查,进而分析HCoV—HKUl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结果:559份鼻咽拭子标本检出HCoV—HKUl阳性9例(1.61%),其中3例合并HCoV-0C43感染;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症状,以发热(88.9%)、咽痛(66.7%)、寒颤(68%)、流涕(55.6%)和咳嗽(44_4%)为主,其中1例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史;阳性基因片段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9例感染均为HCoV—I-IKUlB型。结论:北京地区近年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HCoV—HKUl感染率较低(1.61%)。其流行株基因型为B型。

  • 标签: 人冠状病毒 HCoV—HKU1 呼吸道感染 成人 基因型
  • 简介: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运用于教学领域,大大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并在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方面有积极影响,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同时基于涉外导游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教学特点的分析,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专业教学的应用以及对涉外导游课程实训的影响,并指出了虚拟旅游教学系统应用过程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思路。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旅游教学系统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Tet-on系统的可调控真核细胞表达小鼠尿激酶原激活剂(uPA)的诱导表达系统。方法:提取C57小鼠肾组织总RNA,RT-PCR扩增uPAcDNA序列;提取基因组DNA,扩增uPA编码区后最后一个外显子序列,构建pTRE2-uPAcDNA-700载体,将其与pTet-on瞬时共转染Huh7细胞系,24h后用强力霉素诱导表达,诱导后36h分别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诱导组),提取细胞总RNA并进行细胞uPA转录水平的检测;采用溶圈法对细胞分泌至培养上清uPA的生物活性进行检测,同时以转染但未诱导Hun7(未诱导组)和正常培养Huh7(正常对照组)细胞及培养上清作为对照。结果:与未诱导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仅诱导组在转录水平上扩增出目的条带;溶圈法证实转染的细胞不仅表达uPA,而且表达的蛋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结论:构建了可调控的uPA真核诱导表达系统,为进一步制备可调控肝细胞表达uPA转基因小鼠及进一步揭示uPA肝损伤机理奠定了基础。

  • 标签: Tet-on诱导表达系统 尿激酶原激活剂 真核表达系统
  • 简介: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一种用于治疗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特效药物,它能激活血纤维蛋白酶原,后者使血块溶解,所以这种药物的开发为社会普遍重视。t-PA在人体血液的含量极低,很难从天然材料中提取。如果应用转基因技术,将人t-PA基因转入动物体内,使其在乳腺中高效表达,从乳汁中提取大量的t-PA,将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基因动物建立的前提条件是构建乳腺定位高效表达载体。为此,我们先将本所保存的t-

  • 标签: 乳腺定位表达载体 酶原激活剂 人组织型 大学研究 t—PA 纤溶
  • 简介:人工合成了芋螺毒素SO3的基因片段,通过链延伸方法获得了SO3的全长基因.在此基础上,将SO3基因插入到含抗大鼠转铁蛋白受体的单链抗体基因的pTIG-Trx表达载体,构建含抗大鼠转铁蛋白受体单链抗体和SO3融合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和Origmia(DE3)/DsbC并得到了表达,该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进一步研究芋螺毒素SO3跨血脑屏障转运和治疗作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转铁蛋白受体 单链抗体 芋螺毒素SO3 血脑屏障 大鼠 融合蛋白
  • 简介:目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FLS)细胞筛选并鉴定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的相互作用蛋白,并研究其对FL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免疫沉淀结合SDS-PAGE分离鉴定DDR2互作蛋白波形蛋白,进而采用免疫沉淀和激光共聚焦实验,进一步验证波形蛋白是DDR2的相互作用蛋白,最后采用Transwell实验考察波形蛋白对RAFL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Ⅱ型胶原刺激引起RAFLS细胞DDR2的磷酸化水平升高,DDR2被活化,活化前后共有8个DDR2相互作用蛋白发生变化,经质谱分析,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波形蛋白和膜联蛋白A2;在HEK293T细胞,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FcDDR2与波形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在RAFLS细胞,DDR2和波形蛋白存在共定位;下调RAFLS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后,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波形蛋白是DDR2的相互作用蛋白,Ⅱ型胶原可引起RAFLS细胞的DDR2磷酸化水平升高,并通过波形蛋白促进RAFLS细胞的侵袭。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盘状结构域受体2 波形蛋白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