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3月3日~6日出现在青海省的大风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这次的大风天气持续时间为4d,且4日风力最强,高达26m/s,局地伴随有寒潮、沙尘暴、扬沙和浮沉天气;大风昼强夜弱,日变化较为明显,同时还有东强西弱的特征;蒙古冷槽过境使得青海省出现了剧烈的系统变化,也是引起大风、沙尘天气的高空影响系统;冷锋后部的强冷空气则是主要的地面影响系统;强的冷平流同高空急流的有效配合,高空急流入口区动力锋生和正次级环流的共同作用,促进了大风天气的发生发展;青海省此次大风天气出现时,高空急流强度较大,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不稳定层结引发的湍流活动与之配合,进而引发了高空动量下传;高层强辐合与低层强辐散配合使得大气间存在较强的下沉气流,为大风沙尘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条件。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加密气象站资料和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7年7月26~28日长治市的强降水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低层切变线是长治市这次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而强盛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则是这次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长治市850hPa低空处的相对湿度增加,而水汽通量大值中心随之增大,说明长治市有较为充足的水汽条件,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长治市中低空处有正涡度平流持续输送,使得上空表现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形式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发展。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12017年12月27~28日出现在昌吉州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降雪天气是地面冷高压、中低压、低层切变线、地面冷锋等多尺度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昌吉州这次的强降雪天气是以中低纬处的水汽输送为主,源源不断的水汽朝着北疆东南地区输送,受到天山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得迎风坡水汽辐合上升运动加强,降雪强度增大;昌吉州上空低层辐散和高层辐合的垂直结构,对于低层垂直运动的加强较为有利,进而释放了大量不稳定能量,使得昌吉州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降雪天气;低层西北急流携带大量的冷湿空气逐渐进入到昌吉州附近,山前有大量冷空气堆积,而西南干暖气流则沿着冷湿锋区向上倾斜,使得冷暖空气交汇强度增加,也促进了斜压的不稳定性,对于强降雪天气的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
简介:摘要:使用观测资料、卫星和雷达产品等对2019年4月11-12日百色市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论表明:500hPa高空槽激发中低层中小尺度系统,850hPa西南急流使近地层增温增湿,地面冷锋触发强对流天气。过程前期为风暴单体影响,过程后期地面冷锋触发飑线,飑线后方出现速度模糊可指示大风的发生。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郴州市2018年8月26-31日暴雨过程进行分析。从大尺度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以及对流不稳定层结等方面,诊断分析“8月26-31日”郴州暴雨过程。关键词:热带低压、暴雨天气、中尺度特征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5月18-20日出现在新疆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低槽东移、南北支互相结合和中空偏南急风急流与200hPa西南风急流的配合,高层辐散抽吸与低层辐合及地面冷锋抬升是这次暴雨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因前期偏西气流输送使得降水区域有大量水汽汇聚,再加上本地上空的绝对湿度值较大,降水落区内有较好的湿度条件,低层水汽辐合明显,中高层偏南急流的抽吸作用,为新疆北部部分地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新疆这次暴雨天气出现时动力条件良好,风场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对于整层大气上升较为有利,再加上地形条件动力抬升,促进了新疆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8月16-17日陇南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中,亚欧大陆中高纬的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型。此次天气主要影响系统包括西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低涡、中尺度对流系统、低空急流。在强降水天气出现之前对流层中低层已构建起由孟加拉湾、南海朝四川、甘肃陇南等地区供应水汽的通道,持续的水汽输送,为本次暴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散度场上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的结构形成了"抽吸效应",推动了上升运动的发展以及增强,为本次暴雨天气的形成给予适宜的动力条件。温度平流垂直剖面上低空冷平流为西南涡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并且低层冷下垫面上主要呈"上冷下暖"的状态,这比较适宜于大气不稳定层结的形成,为此次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气象资料对2020年6月21日海西州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是在亚欧大陆环流经向度较大、低槽持续增强为高空冷涡的环流形势下产生的。冷涡较为深厚,促使系统发展较慢,海西州东部出现降水天气。在冷锋的作用下,冷空气不断南下到降水落区,在海西州东部一带表现为“上冷下暖”的结构特点,不稳定性比较显著,同时配合着适宜的水汽条件、地形抬升条件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条件,这些推动了局部地区强降雨的形成。在本次强降水天气期间,对流单体生命史较短,结构比较松散,在东移南下期间,沿地面辐合线持续新生增强,强降水主要发生时间段对应着单体合并增强时间段。
简介:摘要:2020年2月13日-14日,浦东机场出现了一次降水伴随低云低能见度天气过程,期间云高于13日22:12降至90米,最低达60米,主导能见度于14日04:52开始迅速转差至900米,最低降至300米。塔台于13日22:16开始低云低能见度运行准备,14日06:15至12:30实施低云低能见度运行,低云低能见度运行时间持续6小时15分钟,对浦东机场进出港航班造成了较大影响,现对本次天气服务过程进行总结回顾。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HYSPLIT-4模式雷达资料诊断分析2021年7月25日保山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东北气流控制保山高空区,虽然低层配合辐合切变线,只是系统维持时间较短,并没有低空急流配合,使得风速偏小,形成大到暴雨和局部大暴雨的动力条件不足;比湿数值偏大,中低层水汽强辐合,再加上高中低层三条水汽通道共同作用,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因上升运动强烈,再加上动力抬升条件好,进而引发保山市大到暴雨和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常规气象资料、AWOS资料以及微波辐射计等相关探测资料对2022年12月19-20日乌鲁木齐机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中,乌鲁木齐机场逆温层的形成和地面均压场的稳定形势对大雾天气的出现以及维持比较有益。大雾天气的高低空和地面系统的配置为乌鲁木齐机场大雾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此次乌鲁木齐机场大雾天气出现过程的水汽条件一般,这种大雾的强度和维持时间极易出现变化,难以准确进行预报。气温的变化和跑道视程(RVR)的变化没有显著的对应关系。大雾天气出现过程中,乌鲁木齐机场地面风速不大,多为静风。逆温层是此次乌鲁木齐大雾天气产生以及维持的关键条件,适宜的逆温层顶高度和强逆温层对乌鲁木齐机场大雾天气的形成以及维持比较有益。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降水实况资料、全球再分析资料、FY4红外线卫星云图资料等对2023年8月台风“卡努”引起的吉林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卡努”北上时,南亚高压与副热带高压对峙,来自贝加尔湖长波槽后的西北气流带来的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在东北地区交汇后形成降水,是这次暴雨天气的主要水汽来源;因高空槽前逗点状锋面云系作用,使得12日吉林上空以层积云为主并伴随零散积云;13日凌晨因高空槽向东转移,吉林省上空云系发展为积层混合云,中低层上升运动明显,地面降水最强;吉林省的台风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层级云和积层混合云。
简介:摘要: AT9井区丛式井项目是中石化西北分公司首次在塔河油田尝试丛式井组开发技术而布置的两个丛式井平台,其中一号平台共布置 5口水平井,二号平台共布置 2口水平井, 1口定向井, 1口直井。两个平台相距 80m,同台井口彼此间距 8m,平均造斜点在 4000m以上,是国内陆上平均造斜点最深的丛式井组。由于超长直井段,外加方位漂移的不确定性,使得直井段的防碰成为整个项目施工的关键。 AT9-11H井是一号平台的第一口水平井,本文通过其施工过程的详述,探讨了丛式井组钻井技术在该井组应用的难点和重点,对本平台以后井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