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学术界对志愿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常常缺乏微观层面对主体性和过程性的关注。这不仅表现在志愿者的声音被屏蔽,也表现为忽略志愿者身份的主体建构过程,认为志愿行为、态度和价值评价是资源和制度性因素的必然结果。本研究通过对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志愿者团队一年半的追踪,运用组织人类学和扎根理论提取出以身份建构和互动为核心的理论,以期从微观层面解释“志愿失灵”的原因和过程。该分析框架(志愿者身份建构和互动模型)亦可作为非常规志愿组织管理的分析工具,帮助预防和应对志愿组织失灵的问题,并启示政策设计如何将大规模对口帮扶方式和小规模志愿者援助相衔接。

  • 标签: 灾后志愿者 志愿失灵 身份建构
  • 简介:二十世纪后期,灾害抗逆在社会科学和公共政策领域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灾害抗逆研究的系统梳理,初步厘清了灾害抗逆的定义、维度和测量。笔者认为,抗逆概念的界定具有张力和多维性。从内在构成看,抗逆可以包括鲁棒性、冗余性、丰富性、快速性四个维度。从作用领域看,抗逆可以有技术、组织、经济、社会四个维度。灾害抗逆的测量可以有结构和过程两种方式,其中结构侧重于结构测量的方式,包括系统的多样化、结构的去中心化、组织的网格化,社会资本是抗逆的结构要素,侧重于过程测量的方式,包括减少产出压力、集体决策或分散决策以及临机决策。综合来看,灾害抗逆的研究在概念上仍然比较模糊,测量方法和实证研究都有待发展,这是未来抗逆研究需要克服的难题。

  • 标签: 灾害抗逆力 定义 维度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