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后24 h内血压变异性与有症状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CH)及90 d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神经内科进行静脉阿替普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根据后复查头颅CT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变化将患者分为有sICH组和无sICH组。在后90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与转归不良组(3~6分)。监测后24 h内血压,计算5个时间段(0~2 h、2~6 h、6~12 h、12~18 h和18~24 h)内血压变异性相关参数,包括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的最大值(maximum, max)、最小值(minimum, min)、最大最小差值(max-min)和均值(mean)。计算相邻血压的差值,分别计算并记录SBP及DBP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连续变异度(successive variation, SV)、血压升高的连续变异度(SVrise)、血压降低的连续变异度(SVdrop)、血压升高值平方差的最大值(SVrisemax)、血压降低值平方差的最大值(SVdropmax)。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血压变异性参数对静脉后sICH及转归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12例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中位年龄71岁(范围38~92岁),男性66例(58.9%);中位基线NIHSS评分10分。17例患者(15.2%)发生出血性转化,其中10例(8.9%)为sICH。90 d随访显示,73例(65.2%)转归良好,39例(34.8%)转归不良,其中7例(6.3%)死亡。sICH组高血压(P=0.029)、缺血性心脏病(P=0.012)、总胆固醇(P=0.033)、基线NIHSS评分(P=0.003)与非sICH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转归不良组年龄(P=0.025)、性别(P=0.005)、心房颤动(P=0.003)、卒中病因学分型(P=0.003)、基线NIHSS评分(P<0.001)、sICH(P=0.003)与转归良好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多个血压变异性参数在上述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PSVdropmax、6~12 h DBPSV、12~18 h DBPSV、6~12 h DBPSVdrop、12~18 h DBPSVdrop是静脉后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2~6 h SBPSV、2~6 h SBPSVrise、2~6 h SBPSVdrop、2~6 h DBPSV、2~6 h DBPSVrise、2~6 h DBPSVdrop是静脉后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治疗后早期血压及部分血压变异性参数与sICH及转归密切相关。密切监测血压及其变异性有助于静脉后的临床管理及转归预测。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压 血栓溶解疗法 脑出血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静脉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的AIS患者,在治疗后24 h内完成头颅CT检查来判定是否发生HT。比较HT组和非HT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DL-C与后HT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23例接受静脉治疗的AIS患者,年龄(65±12)岁(范围54~78岁),男性219例(67.8%),中位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4分(四分位数间距3~9分)。91例(28.17%)患者发生HT,其中8例(2.48%)为有症状脑出血。单变量分析显示,HT组LDL-C、年龄、基线NIHSS评分、基线收缩压和舒张压、基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以及心房颤动和卒中病因学分型的患者构成比与非HT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较低[优势比(odds ratio, OR)0.53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358~0.788;P=0.002]、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063,95% CI 1.010~1.120;P=0.020)以及基线收缩压较高(OR 1.015,95% CI 1.004~1.026;P=0.008)为AIS患者静脉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LDL-C是AIS患者静脉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LDL-C较低的静脉患者应谨慎降脂治疗,警惕HT发生。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脑出血 脂蛋白类,LDL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动脉序贯静脉置管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穿刺左侧肱动脉于患侧髂动脉置管,2~3 d后复查造影并穿刺患侧腘静脉行球囊扩张(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手动抽(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置管(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观察血栓清除情况、患侧下肢周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26例患者经动脉置管后24例(92.31%)腘静脉及膝下段深静脉血栓大部分溶解;之后行PTA+PMT+CDT操作1次者17例(65.39%),操作2次者7例(26.92%),操作3次后置入髂静脉支架者2例(7.69%)。血栓清除Ⅲ级者22例(84.62%),Ⅱ级者2例(7.69%),I级者2例(7.69%)。治疗前膝上周径与健侧差值为(5.02±2.29)cm,治疗后差值为(0.74±0.18)cm,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7.601,P<0.001)。26例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髂动脉置管序贯腘静脉PTA+PMT+CDT对于急性混合型LEDVT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溶栓 动脉置管
  • 作者: 邓小稳,伍玉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重庆401220
  • 简介:目的:研究3D-ASL、DWI以及SWI磁共振扫描技术在急性脑卒中静脉后常见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脑卒中静脉治疗的患者,分别通过3D-ASL、DWI以及SWI磁共振扫描技术进行诊断,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存在枕叶、顶叶、颞叶以及单侧额叶梗死的患者例数共18例,单侧小脑半球梗死患者例数共5例,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共9例,单侧脑干梗死患者共8例。通过SWI排出脑血管出血以及血管畸形。通过DWI检查后发现大面积高信号共16例,其中包括枕叶以及顶叶8例,脑干8例;小面积高信号患者共24例,其中包括颞叶9例,额叶5例,基底节区10例。通过3D-ASL进行灌注显示,均存在层次不同的低灌注,其中包括ASL面积高于DWI面积的患者共33例,DWI面积和ASL面积一致的共7例。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程度不同的半暗带组织共33例。结论:急性脑卒中静脉后患者通过3D-ASL、DWI及SWI磁共振扫描技术,可根据检查结果,确认患者后是否可能发生并发症,从而进行有效预防,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扩散加权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急性脑卒中;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陷窝蛋白1(Cav1)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后临床转归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15例,均于入院时检测血清CXCL12、Cav1水平,并实施rt-PA静脉治疗。依据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判定临床转归结局,115例ACI患者中结局良好51例(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结局不良64例(神经功能缺损重度14例、中度50例)。分析不同临床结局者血清CXCL12、Cav1水平及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指标对临床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临床结局不良者血清CXCL12、Cav1水平高于结局良好者(t=7.627、11.562,P<0.05)。ACI患者血清CXCL12、Cav1预测临床转归结局不良:AUC=0.843、0.845。结论ACI患者行rt-PA静脉治疗后,临床转归结局尚不理想,血清CXCL12、Cav1水平与临床转归结局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转归结局的预测因子。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XC趋化因子配体12 陷窝蛋白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型凝集素样受体-2(C-type lectin-like receptor 2, CLEC-2)联合胰岛素抵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静脉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的AIS患者。根据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利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情况。应用Pe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CLEC-2与HOMA-IR的相关性。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CELC-2、HOMA-IR与静脉后转归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血清CLEC-2联合HOMA-IR对静脉后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男性56例(56.0%),年龄(70.6±10.86)岁(范围49~83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0.00±6.36)分。74例(74.0%)转归良好,26例(26.0%)转归不良。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LEC-2与HOMA-IR存在显著正相关联系(r=0.523;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C反应蛋白、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静脉时间)后,血清CLEC-2最高四分位数组[与最低四分位数组相比:优势比(odds ratio, OR)4.83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105~21.169;P=0.036]和HOMA-IR最高四分位数组(与第1~3四分位数组相比:OR 15,95%CI 2.647~30.722;P=0.002)是AIS患者静脉后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LEC-2联合HOMA-IR预测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85(95% CI 0.688~0.883;P<0.001),最佳截断值为0.7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0%和95.0%。结论CLEC-2联合胰岛素抵抗对AIS患者静脉后转归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外源凝集素类,C型 胰岛素抵抗 膜糖蛋白类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治疗并出现再闭塞。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及替罗非班组,每组42例。常规组患者在基础上予以强化降脂、改善侧支循环、控制血糖及早期康复治疗等常规治疗,24 h后无颅内出血者加用阿司匹林口服,0.1 g/d,共90 d。替罗非班组患者后再闭塞时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剂量为0.4 μg/(kg·min),持续30 min后改为0.1 μg/(kg·min),至24 h时复查颅脑CT,有颅内出血者停用替罗非班,无颅内出血者继续静脉泵入,共持续24 h;随后予以阿司匹林肠片口服,剂量为0.1 g/d,共90 d。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7 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明确替罗非班治疗有效性;比较2组患者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治疗90 d内死亡,明确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梗死部位、TOAST分型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7 d时NIHSS评分分别为(10.05±4.73)分、(7.93±4.68)分,治疗90 d时mRS评分分别为(3.48±1.48)分、(2.55±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时预后良好分别为21.4%、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常规组和替罗非班组患者颅内出血分别为4.76%、7.14%,sICH发生均为2.38%,死亡均为2.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脑梗死 阿替普酶 替罗非班 溶栓后再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内酯+阿替普酶(rt-PA)静脉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及海阳市人民医院8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治疗,观察组在rt-PA静脉基础上予以银杏内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治疗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88.10%(37/42)比69.05%(29/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TT、PT、FIB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7/42)比7.14%(3/42),P>0.05]。结论银杏内酯+rt-PA静脉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凝血状态,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大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内酯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静脉的1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治疗组(给予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29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142例,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平衡2组患者各项临床基线资料并比较2组患者72 h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前加重≥4分]发生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NIHSS评分、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脑梗死病史、病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发病至静脉时间、TOAST分型、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史、他汀药物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糖、入院至静脉时间和72 h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低于对照组[(8.54±4.03)mmol/L vs (7.32±2.03)mmol/L;36(25,45)min vs 27(18,43)min;31.0% vs 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7,P=0.018;Z=-2.189,P=0.029;χ2=5.148,P=0.023)。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成功匹配46例,2组各23例,治疗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仍低于对照组(34.8% vs 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P=0.032)。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静脉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低于对照组。

  • 标签: 阿替普酶 丁苯酞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桥血管急性闭塞所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给予静脉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9年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静脉桥血管急性闭塞所致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男性,58岁,12年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因急性下壁STEMI 4 h再次入院,即刻给予阿司匹林0.3 g嚼服,替格瑞洛180 mg口服,肝素注射液4 000 U静脉注射,给予重组尿激酶原50 mg静脉。通过观察胸痛症状的缓解、心电图ST段回落、心肌酶峰前移判定成功,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原位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病变情况,制定进一步治疗策略,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随访1年,观察有无心绞痛发作及心血管事件。结果1 h时成功,急性下壁STEMI后第8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罪犯血管为升主动脉-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全程弥漫性病变,大量血栓影,原位冠状动脉左主干弥漫性60%狭窄,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开口完全闭塞,回旋支近段完全闭塞,给予强化抗治疗14 d,好转出院。患者急性STEMI后第41天,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内血栓影消退,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舒张内径53 mm、射血分数55%,给予改善生活方式,强化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1年,患者无心绞痛发作,能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结论对于CABG术后>10年的患者,原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发生静脉桥血管闭塞所致急性STEMI时,采用静脉治疗,符合尽早再灌注治疗的原则,预后良好。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大隐静脉移植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神经介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静脉治疗,n=48)与观察组(常规治疗+动静脉联合神经介入术,n=52),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复发。结果出院前1 d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为5.77%,明显比对照组的18.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治疗相比而言,动静脉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利于降低复发,减少预后风险。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静脉溶栓 神经介入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不匹配指导超过4.5 h时间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时间窗组与超时间窗组,记录并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主要转归指标为发病后90 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估的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次要转归指标为有症状颅内出血。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4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146例(58.8%),年龄(61.4±8.47)岁,中位发病至时间为142 min,中位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为7分。36例(14.8%)患者超出4.5 h时间窗,69例(28.3%)患者转归不良。时间窗组转归良好(71.2%对75.0%;χ2=0.224,P=0.636)、任何颅内出血(9.6%对13.9%;χ2=0.233,P=0.629)和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5.3%对5.6%;χ2=0.000,P=1.000)与超时间窗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变量分析表明,转归不良组心房颤动和心源性栓塞患者的构成比以及NIHSS评分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而超时间窗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构成比与转归不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基线NIHSS评分是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681,95%置信区间1.457~1.940;P<0.001)。结论与在发病后4.5 h内进行静脉治疗的患者相比,利用DWI-FLAIR不匹配指导的超过4.5 h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治疗能获得相似的临床转归,而且不会增高颅内出血发生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磁共振成像 颅内出血 治疗结果 时间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老年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梗死风险评分(TIMI)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纳入诊断为STE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02例为STEMI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正常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然后根据心肌梗死风险评分(TIMI)将STEMI患者分成两个亚组(低评分组35例,高评分组67例)。分析MHR与STEMI患者TIMI风险评分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R是否可作为急性STEMI和高TIMI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STEMI组MH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IMI低评分组MHR水平显著低于TIMI高评分组(P<0.05)。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MHR是STEMI患者TIMI高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STEMI患者的MHR和TIMI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96,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HR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0.734~0.896,Z=7.613,P<0.01),当MHR最佳截断值为2.380时,灵敏度为55.22%,特异度为97.14%。结论MHR与STEMI患者的TIMI评分显著相关。MHR可作为STEMI患者判断其预后的一个辅助或参考指标。

  • 标签: 心肌梗死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中分别应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辽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65.53±4.83)岁;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65.92±4.86)岁。对照组在治疗时使用尿激酶,观察组在治疗时使用瑞替普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血管再通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后60 min、90 min、120 min的血管再通分别为51.02%(25/49)、71.43%(35/49)、93.88%(46/49),均高于对照组20.41%(10/49)、48.98%(24/49)、67.35%(3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两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MP-1、TIMP-1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6 d、12 d,观察组血清MMP-1水平为(5.93±0.39)μg/L、(4.81±0.40)μg/L,TIMP-1水平为(722.54±68.51)μg/L、(627.95±61.42)μg/L,均低于对照组(6.62±0.48)μg/L、(5.51±0.46)μg/L、(755.69±70.33)μg/L、(685.41±66.7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6 d,观察组LVEF、CO心功能指标分别为(56.61±5.24)%、(4.75±0.44)L/min,均优于对照组(50.37±4.82)%、(3.81±0.36)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为6.12%(3/49),明显低于对照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治疗时使用瑞替普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血管再通和各项心功能指标,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并且并发症较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瑞替普酶 尿激酶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半量瑞替普酶静脉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流动力、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MI患者90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研究组(半量瑞替普酶治疗),每组45例患者。研究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7.12±8.47)岁;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56.24±9.31)岁。检测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干预后0.5 h、1.0 h、1.5 h、2.0 h观察血管再通,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Perooll法分离计数CEC,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房平均压(mean left atrial pressure,mLAP)、肺动脉平均圧(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平均左房室瓣压力差(malignant mitral valve prolapse,mMV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后mLAP、mPAP、mMVP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以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ET-1、CEC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ET-1、CEC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以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研究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血管再通均高于对照组[26.67%(12/45)比6.67%(3/45),35.56%(16/45)比13.33%(6/45),60.00%(27/45)比33.33%(15/45),77.78%(35/45)比51.11%(23/45);均P<0.05]。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及并发症的产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半量瑞替普酶静脉可改善AM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通过抑制CEC表达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且并发症发生低,对于AMI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标签: 半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 循环内皮细胞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阿替普酶初始序贯抗凝治疗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ASPE)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Medline、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收集阿替普酶序贯抗凝对比单纯抗凝治疗ASPE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2月,2名评价者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21个,总样本量1 6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抗凝相比,序贯抗凝有更好的治疗效果(OR=5.87,95%CI:3.82~9.01,P<0.000 01),患者肺栓塞复发(OR=0.36,95%CI:0.16~0.80,P=0.01)和死亡(OR=0.46,95%CI:0.24~0.86,P=0.02)更低,但会增加出血概率(OR=1.65,95%CI:1.21~2.24,P=0.001),颅内出血发生2种疗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7,95%CI:0.21~2.77,P=0.69)。亚组分析还显示欧美人群接受阿替普酶序贯抗凝治疗后复发更低(OR=0.34,95%CI:0.14~0.83,P=0.02),亚裔患者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亚欧患者在死亡、致命性出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初始序贯抗凝治疗可降低老年ASPE患者死亡和复发,尽管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但中远期的疗效仍优于抗凝。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 溶栓治疗 抗凝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血管内血栓切除与桥接血栓切除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VT)治疗的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静脉治疗标准。根据是否接受静脉治疗分为直接EVT(direct EVT, DEVT)组和桥接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管再通、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发生以及临床转归。在卒中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临床转归(转归良好定义为0~2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74例颈内动脉终末段闭塞患者,其中直接血栓切除组40例,桥接血栓切除组34例。两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VT组发病至接受影像学检查时间显著长于桥接组(P=0.005),但股动脉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成功血管再通、sICH发生以及90 d转归良好和病死与桥接组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1.06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7~1.118;P=0.027)、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高(OR 1.160,95% CI 1.049~1.283;P=0.004)以及sICH(OR 13.032,95%CI 1.387~122.457;P=0.025)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结论对于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DEV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桥接治疗相当。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血栓切除术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导管接触性(CDT)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sDVT)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23例接受CDT治疗的s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35.2±11.7)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评价D-二聚体预测sDVT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14例获得技术成功。过程中,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前中位D-二聚体水平为2.61 mg/L,1~4 d分别为3.03 mg/L、3.67 mg/L、3.95 mg/L、1.62 mg/L,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使用ROC曲线分析,计算前和1~4 d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667、0.714、0.804、0.900、0.667。基于AUC结果和Youden指数法,确定最佳的预测曲线为第3天,最佳截断值为4.36 mg/L。此时,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对于sDVT患者,CDT是有效的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第3天测定D-二聚体大于4.36 mg/L时,CDT往往能够获得成功。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亚急性期 导管接触溶栓 D-二聚体 预测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