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形名组合指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的定中结构。词长搭配主要指2+2、2+1、1+2、1+1这四种形式。“的”字隐现指“的”字可有可无且基本同义的情况,如“特殊(的)问题”、“正确(的)方向”等。关于形名组合出现率的量化研究不多。祁峰端木三(2015)对四种形名词长搭配进行了量化考察,但是没有考虑“的”字隐现问题,结果不够精确。文章以“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通过“的”字隐现的语感实验,对“的”字隐现情况进行了明确定义。然后,排除“的”字隐现情况,重新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在真正无“的”的四种词长搭配中,2+1的出现率(类频)不到5%,与前人看法相似,而2+2的出现率不到2%,大大低于前人估计。研究表明,2+1一样,真正无“的”的2+2形名组合在汉语中不是能产的结构,而是受限制的结构。

  • 标签: 形名组合 词长搭配 “的”字隐现 小分枝结构 韵律词 音步屏蔽
  • 简介:摘要伊拉克战场,美伊双方借助新闻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强大影响力,打响了一场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新闻舆论战。认真研究新闻舆论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探讨其特点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闻舆论 信息化战争 地位和作用
  • 简介:<正>5荒谬的“词汇学”我手头有一份打印的材料,是《英华》1973—1974年某一次修订稿(就是上文提到“幸而”没有印出来的那一次修订稿)的“收词指南”——这是一部荒谬的词汇学“引论”。事隔十年,当《英华》

  • 标签: 词汇学 双语词典 语言 修道院 字典 普通词汇
  • 简介:本研究提取238个语法课堂教学片段,借鉴会话分析理论,采用数据挖掘常用的方法步骤,分析片段中师生会话类型的结构及其功能。研究发现,语法课堂教学师生会话的结构主要是毗邻式,包括毗邻双部式毗邻多部武,其中后者居多;师生会话功能类型多样,两种结构都包括多种功能类型。总的来看,语法课堂教学师生会话呈现一定的序列模式,体现了语法课堂教学的特点。

  • 标签: 语法教学 师生互动 会话分析 会话结构 会话功能
  • 简介:文章主要讨论疑问代词“谁”的虚指意义否定意义的形成机制。文章尝试证明虚指用法的“谁”字句通过不确定性陈述语气,来消除疑问代词“谁”的询问意义,但是保留了它的预设意义“存在着某些个人”,从而使虚指用法的“谁”表示“不能确定一定存在的某些个人”。而否定用法的“谁”字句通过质疑反驳等反问语气,在“疑有信无”原则的指导下,不仅消除了疑问代词“谁”的询问意义,而且消除了它的预设意义“存在着某些个人”,从而使否定用法的“谁”表示“确定不存在的某些个人”。最后,文章还分析了“谁让我小呢?”之类特殊句式的意义,说明它跟一般的“谁”类反问句在语义解释上具有一致性。

  • 标签: 疑问代词“谁” 询问意义 虚指意义 否定意义 疑有信无 语义解释
  • 简介:认知主体经常处理的语义信息包括:词典记录的固定语词义偏离词典语义的临时修辞义。前者通过词典释义,凝固认知主体的公共经验,作用于人的概念认知;后者通过语用环境中语义的修辞化变异,体现认知主体的个人经验,作用于人的修辞认知。概念认知修辞认知在言语表达←→言语接受过程中体现出认知主体的6种信息处理模式。影响认知主体信息处理模式的诸多因素中,修辞认知的解释力目前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有待于广大语言工作者的建设性参与。

  • 标签: 语用环境 语词义 修辞义 概念认知 修辞认知
  • 简介:本文旨在在西方艺术话语对风景画现存定义的框架内重新定义“中国山水画”。从这个角度,笔者应用索绪尔关于符号系统表意过程的概念来研究中国山水画。通过细读中国艺术史上第一幅山水画,笔者讨论了索绪尔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任意性关系,并指出这一关系在艺术中应该是非任意性,因为山水画的构成是视觉再现,涉及中国书写中的象形相似表意暗示。就这一点而言,笔者进一步冒险进入中国美学中的第一个山水艺术经典理论文本,以此表明中国山水画不仅是对美丽风景的再现,而是一种通向“道”的形而上学的方式,是自然中的永恒方式。

  • 标签: 山水画 索绪尔符号 任意性 非任意性
  • 简介:R2855号残卷中有一篇完整的于阗文“出生无量门陀罗尼”。这部经的于阗本是从梵本翻译的;咒语部分拿于阗字母转写梵词,可当作梵本看待,但《大正藏》中的悉昙体梵本不完全一致。各汉译本当中,智严的译本于阗本关系最近,可能源自同一个梵本。初唐的智严对音中体现出了不空音系的特点。

  • 标签: 于阗 密咒 智严 对音
  • 简介:本文基于《全球华语词典》建立数据库,界定并提取出东南亚特色华语词2734个、东南亚特有华语词1183个、东南亚各国特有华语词691个以及同形异义词174个,从词类、词长、语言接触三个维度对前三类词进行量化的比较研究。此外,基于向量空间模型,以算法实现了东南亚华语词汇区的划分,划分结果显示,词汇分区地理分区存在显著差别。

  • 标签: 东南亚 华语 词汇 比较
  • 简介:摘要方言是现代汉语在每个历史时期发展、变化时所分化出来的具有地域差异的语言,是中国多民族、多地域的多元文化的象征载体。方言在传媒、艺术、文学、民俗等方面的应用都体现出它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继承弘扬富于特色的方言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方言 中国文化 艺术 民俗
  • 简介:<正>一、《尔雅》的多义项上古汉语有很大一部分单义词,但是多义词也占有相当的数量。多义词的几个意义并不是只有一个是重要的,其他则可有可无。实际上,有很多词的几个意义在同一时代的语言(包括前代传下来的古籍)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辞书的词汇是语言的反映,

  • 标签: 义项排列 小尔雅 辞书研究 说文通训定声 康熙字典 引申义
  • 简介:语气副词是表现人的主观意志、情感认识的副词,以其意义较为抽象、空灵,语用条件也颇为复杂而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探讨语气副词的主观性相应的主观化,有助于加深对语气副词本质的认识,对语气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语气副词 主观化 现代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 主观意志 语用条件
  • 简介:摘要将自己的感受、看法或体会说出来,让别人也得到同样的感受或者更深的感受,有利于对问题的一致认识知识的掌握。在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问题整合能力大大提高;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也逐渐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随之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当然,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见成效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有步骤并持之以恒的坚持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充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 标签: 数学 高段 课堂教学 学生能看 培养 途径方法
  • 简介:提出加强语言教学,以语用能力培养为主体,重新建构语文教学内容模式的设想。根据这一设想,语文教学必须废止传统的文选式教材,新编教材应该加强语用能力的训练,并围绕语用能力训练精选浅显有用的语言理性知识,问时还应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让课文分析服务于语用能力训练。中学语又教改,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很多人都在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积极不懈的探讨,但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在根本上廓清某些实质性问题,传统的文选式教材披着改革的外衣仍然占领着语文课堂,陈旧的教学内容模式变换着花样仍然支配着语文教学。看来,要想深化语文教改,迅速扭转教学效率低下的被动局面,“语文教学需要有突破性改革”。①这种“突破性改革”,就是从根本上废止文选式教材,跳出以课文分析为主体的传统窠臼,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模式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加强语言教学,以语用能力培养为主体,重新建构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模式。

  • 标签: 教学内容和模式 语用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 能力培养 语言教学 理性知识
  • 简介:摘要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困难,一直是反腐斗争廉政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是防范贪污腐败的主要途径。对政治企业人员有着极大的约束作用,文章从国有企业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发挥其监督作用面临的难点,通过具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希望能为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帮助,以保障国有企业的利益。

  • 标签: 国有企业 纪检监察组织 监督难点和途径
  • 简介: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文学术研究要实现数字化,汉语信息处理有许多问题需要重新加以研究,汉语史研究的数字化是重要的基础工作,计算机辅助汉语史研究的进展将为数字化的学术研究积累宝贵的经验。

  • 标签: 学术研究数字化 汉语信息处理 计算机辅助汉语史研究
  • 简介:摘要汉语合成词中的“子”泰语合成词中的ลูก,在本义上都有“孩子”的意思,引申义也相近。研究两者在各自语言构词法中的功能、意义的异同点,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泰语的区别与相似处,并理解语言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提高汉泰互译的准确性。

  • 标签: 构词 语素 词根 词缀
  • 简介:摘要我国历史文化传承悠久,文言文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的学习内容,对学生审美趣味和文化修养起到促进作用。就目前来看高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将对高中生文言文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分析。

  • 标签: 高中生 文言文 兴趣
  • 简介:一九九一年九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童山东同志的专著《修辞学的理论方法》,这部不足十二万字的著作,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中国当代修辞学经过八十年代的繁荣时期以后,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标签: 修辞学 山东 河南人民出版社 创新 思辨 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