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考察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写作中的名物化结构使用情况,并对其教学提出了建议。借助语法隐喻的理论和英汉对比研究的成果,我们发现认知因素和母语的干扰共同作用导致了名物化使用频率偏低和误用。其中,主要原因是用英语写作时产生的思维短路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之无法进行隐喻式思维。
简介:约翰·斯坦贝克(JohnSteinbeck,1902-1968)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是他的代表作。196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为斯坦贝克颁发诺贝尔文学奖金时,提到他“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锐的观察”。这个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愤怒的葡萄》。
简介:根据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在借鉴梵·迪克的新闻整体结构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中国《人民日报》和美国《纽约时报》对2006年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实例来研究双方硬新闻报道在标题、导语、事件、后果、背景、反应等叙事结构元素上的异同。
简介:<正>一、教材分析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BUnit3的单元主题是电脑。语法板块是被动语态,有A、B两部分,其中A部分介绍了被动语态的例句、结构及用法注意点,B部分主要介绍被动语态接by的用法,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本课重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被动语态并掌握其结构,而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被动语态则是本课难点。二、学情分析电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且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操作经验。被动语态这一语法点是初中语法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学生已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名物化结构的习得情况研究(英文)
思想内容与艺术结构的完美统一——评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
试论中美报纸硬新闻叙事结构的异同——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2006年突发事件报道为例
“情境—结构—互动—语篇”模式下的语法教学初探——以《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3的Grammar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