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我们特别高兴地读到了《音乐探索》1986年第1期刊登的李晓龙《京剧板、鼓指挥艺术及记谱法浅探》文章。音乐学院的学报在研究民族指挥艺术,宏扬民族优秀文化,这是很可喜的。李晓龙同志的文章意在建立鼓板指挥艺术的符号系统,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它能使我国古老的民族指挥艺术走向现代化。有了现代化记谱法、指挥法理论的传播,才能使我们民族的坐式指挥方法真正的确立起来,也才能使我国独特的戏曲指挥艺术走向世界。现在外国演中国戏曲最伤脑筋的是指挥问题,因为没有“坐式指挥法”的基本理论可遵循,无奈便从中国请去鼓师面授,短时

  • 标签: 指挥艺术 指挥法 李晓龙 记谱法 坐式 指挥方法
  • 简介:古典芭蕾舞这一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当她从意大利兴起,到逐渐形成于法国,并在发展中以辉煌的成就体现于俄罗斯的几百年间,世界上逐步形成了多种芭蕾学派。20世纪以来,俄罗斯芭蕾学派始终在国际舞坛上享有盛誉,他们以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实施芭蕾教育,

  • 标签: 古典芭蕾舞 国际舞 艺术形式 人类文化 训练 体现
  • 简介:文章重点对音乐审美心理结构问题展开研究,认为“立美”的最终目的是个体创建审美的心理结构,而音乐审美心理结构是一种动态的结构、多层次的结构。音乐审美感情是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建立的中间环节,对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和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音乐审美心理结构 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
  • 简介:江文,原名江文彬,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祖籍福建,1910年6月11日出生于我国台湾省台北县淡水镇。幼年随家迁回福建厦门,13岁时去日本求学,1936年返回祖国大陆。1938年定居北京,度过了后半生。1983年10月24日病故于北京,享年73岁。

  • 标签: 江文也 音乐创作 中国风格 先驱者 中国近现代 音乐教育家
  • 简介:按照中国民间分类,世界分为三层,一是世界,二是神界,三是冥界。三重世界反映了民间对“现实文化空间”和“想象文化空间”的建构.沃尔夫(AthurP.Wolf)、王斯福(StephenFruchtwang)等西方汉学家梳理了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神、祖先、鬼”系统,这不但启发了我们对于民间鬼神系统的认知,启发了我们对响器使用功能的认知。响器被局内人认为是最能发挥仪式功能的法器——震慑鬼魅,驱除恐惧。这类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出巨大功能的“噪音”,已非物理意义上的存在,而是文化意义上的存在。

  • 标签: 噪音 鬼神世界 文化语境
  • 简介:从战前日本音乐杂志考证江文旅日时期之音乐活动编者按:在去年7月200至23日举行的“江文诞辰85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上,正在日本茶水女子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台湾女青年学者刘麟玉提交的论文:《从战前日本音乐杂志考证江文旅日时期之音乐活动》,及...

  • 标签: 江文也 日本音乐 日本作曲家 音乐协会 音乐活动 作品
  • 简介: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某种程度上集中反映出作者学术修养、思维状态以及写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如何确定一个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创新意义的选题,则是其中一个最为关键和首要的环节。文章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探讨了有关音乐论文选题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初涉此道并有志于学术研究的读者带来一些启迪。

  • 标签: 音乐论文选题 以小见大 以新代旧 以偏代正
  • 简介:近十几年来,少儿戏曲比较活跃,每年都有多项少儿戏曲的评选或竞赛活动红红火火地举办,吸引了许多有兴趣了解并学习戏曲艺术的少儿和家长的热情参与。随着一拨又一拨戏曲童星的涌现,各类社会文化活动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他们的表演。凭着天真的孩童本色以及令人惊叹的艺术天赋,一部

  • 标签: 少儿戏曲 电视文化 人物形象 戏剧情节 晚会 创作手法
  • 简介:<正>标题是不是很霸气?这是要长相有长相,要演技有演技,具备一切的金秀贤所说的有点头余地的台词。剧中的李暄有着谁都比不上的厚脸皮,这也让女性观众一下陷入金秀贤的魅力中。这位王者到底魅力高达几分?现实生活中的他又是怎样的呢?真的只谈过九次恋爱3月12日,在首尔某处办公室广告的拍摄中,主人公金秀炫用特有的温柔的声音说:"每天晚上都打电话可以吗?"因此而触动了女性前辈的心,引起职业女性的共鸣。当天的PetitzeI广告创意是男职员甜蜜的一句话让女性前辈的心颤抖,用精心挑选的甜点来

  • 标签: 金秀贤 职业女性 李暄 女演员 现实生活 不知道
  • 简介:文章结合对赵曦的儿童钢琴组《热带鱼》的剖析,谈到对儿童钢琴曲创伤的几点思考,认为:“题材选择”是当前中国儿童钢琴曲创作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 标签: 赵曦 《热带鱼》 儿童钢琴曲 钢琴组曲
  • 简介:本文就冼星海在海外的几段经历,如冼星海在澳门、新加坡、法国、苏联等地的诸多史实不详带来的疑问,提出思考与建议:尊重历史,首先就要端正研究观念;沿着冼星海生活的轨迹,拍摄一部专题纪录片;在拍摄完成专题纪录片的基础上,修订、完成冼星海年谱;整理、出版冼星海的全部作品,包括曲谱和音响,让冼星海的理想变为现实。

  • 标签: 冼星海研究 海外实地调查 专题纪录片
  • 简介:<正>拙文《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家传记》在《学报》上发表后,围绕着传记写作是否允许虚构想象等问题引起了讨论。刘熊同志的文章(见《学报》1981年第3期)就文学性传记中史事真实与文学手法等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对此我还想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求得刘熊及其他同志的指正。

  • 标签: 文学性 《学报》 文学手法 音乐家 实存 1981年
  • 简介:引言:口述史引入音乐学领域的肇始哲学史有三个关键性命题: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我们是如何知道的?知道了,我们又是如何表达的?这第三个问题,就是语言哲学时代围绕讨论的核心问题。2002年底当我疲惫不堪地把大部分田野调查资料带回香港中文大学的时候,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所面临的写作折磨绝不比田野调查的困难更小,围绕着一个不识字的民间歌手,一篇博士论文要写他一个人,写什么?如何写?弄不好写成传记吗?

  • 标签: 口述史 音乐学 香港中文大学 调查资料 田野调查 民间歌手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民歌发展的现状,引出其在当代强势文化冲击下生存之困境,并对当前的保护模式进行剖析,得出民歌的生存环境有赖于多元化的护养之道,特别在文中提出了引民俗文化进中小学课堂的观点。

  • 标签: 民歌 中小学课堂
  • 简介:关于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谈“流行歌曲不能进课堂”邵祖亮一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特别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境外各种文艺思潮的涌进,加上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出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自提出了不少有侍解决的新问题。如:...

  • 标签: 学校音乐教育 文艺思潮 纪律观念 学校教育 青少年学生 邓小平选集
  • 简介:拙作《“越名教而任自然”——试论嵇康及其“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思想》(载《美学文献》创刊号,1984年6月)侧重揭示嵇康人格与音乐思想中“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反传统精神,同时论及其“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今觉关于后者意犹未尽,故再论之,并与李曙明君有关论述商榷。一、从“躁静者,声之功”命题看“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

  • 标签: 音乐美学思想 美学意义 《声无哀乐论》 静者 声之 明君
  • 简介:王亚丽的论文《从五声骨干看豫剧两大腔调的关系》从一个旋律表层的现象——“旋律骨干”来看待豫东调的调式特征是不恰当的。将豫东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的唱腔,放在“乐学逻辑求证”的认识基础上分析,豫东调的调式应包括以bB宫为主音的单纯调性、以bB宫为基本调式综合bB徵的调性,及以bB徵为主音的单纯调性、以bB徵为基本调式综合bB宫的调性,豫东调唱腔具有多调式综合性倾向。豫东调“上五音”是在“下五音”主音(中音“do”)的五度音“sol”上建立起来的开放音区。这种实践和认识方能彰显和解释豫东调作为板腔体,在唱腔旋律创造上“一曲多变运用”的优势。

  • 标签: 豫东调 上五音 音区 调式
  • 简介:米卡埃拉这个在梅里美的小说《卡门》中原本没有的人物,但在比才的歌剧《卡门》中却成了一位不可缺少的角色,米卡埃拉在全剧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她的著名咏叹调“我说,我是什么不怕”也是广为流传。本文主要针对这首咏叹调的演唱进行分析。

  • 标签: 米卡埃拉 咏叹调 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