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正>前不久,由福建省博物馆和东山县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闽台史前文化关系展览》在东山县博物馆展出,半年来接待观众三万人次.深受海峡岸同胞的欢迎.台湾省“宗教咨询委员会委员”李炳南教授看后说:“这个展览用事实证明闽台是一家人”并题词:“岸历史文化本同根”.国务院文化部文物局黄景略教授为展览撰写了“闽台文化桥梁”的题词.

  • 标签: 闽台 史前文化 海峡两岸 同胞 博物馆 李炳南
  • 简介:<正>丹徒下湖遗址,位于沪宁铁路三山车站南约2.5公里处,西北距镇江市约13公里(图一).下湖,平面略呈葫芦形,南接丹阳县中心河,北连上湖.下湖原与上湖同为一体,后由大坝将者隔开,有利于保持等差水位.环湖一周,有下东沟、西因、前韦、前后庄泉、池家坝、湖、倪家等村庄围绕分布.该湖南北长约2000、东西最宽处约400米,若连同上湖的面积共有百万平方米以上(图版叁.1).湖底近平,中部稍高,海拔高度约7米左右,内长有芦苇和水草.湖岸的东、北、西三是缓坡高地,西北面并与宁镇丘陵的余脉相连,整个地貌呈北高南低之势,其南为地势稍低的丹阳练湖平原.考之,所谓上、下湖以及丹阳练湖,它们最早的成湖时间大约是六朝初期.史载“晋时陈敏为乱,据有江东,务修耕织,令弟谐遏马林溪以溉云阳(今丹阳),亦谓之练塘(湖)”.可证以上三湖在形成之前,原都是丘陵高地之间的大小平地.该遗址发现于1980年春.当时,丹徒

  • 标签: 吴文化 遗址 丹徒 鼓座 楚文化 湖熟文化
  • 简介:<正>关于台湾海峡岸的古民族关系,学术界见仁见智,发表了许多宏论。本文拟论证先秦至隋唐时期台湾海峡岸的民族关系,试图探讨三个问题.一、闽与闽越的关系;二、安家之民与山夷的关系;三、华夏(汉)族与岸土著民族的关系。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一、闽与闽越的关系中国最早形成为民族的称为夏族,春秋战国时称为“诸夏”,汉代时称为汉族,一直沿用至今。夏族的统治者最早建立的国家称为夏朝,夏王朝把周边的土著居民称为“南蛮”、“北狄”、“西戎”、“东夷”。随着朝代的更迭,其称呼也不断变更,如周代,称为“夷”、“蛮”、“闽”、“貉”、“戎”、“狄”等。经秦汉历隋唐至明清,情况均如是。因此,探索不同的民族名称的本质及关系,乃是研究中国民族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要探索闽、百越与闽越的关系。

  • 标签: 闽越 百越 越国 台湾海峡两岸 越王 南越
  • 简介:作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关键方法论之一,田野调查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不同传统的继承,自然影响着以此为重要基础的民间文学研究。如果回到民间文学田野的现场,我们需要面对四个基本的对象:讲述者、听众、研究者和民间文学文本。这个现场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文化传统的时空体,讲述者、听众、研究者和民间文学文本在其中各据一点。四点链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民间文学的叙事四体,换句话说,任意三点链接构成了这个文化传统时空球体上的四个叙事面向;而精确呈现、描述、阐释这四个叙事面向的方法和文体便是"民间文学志"。

  • 标签: 民间文学志 田野研究 叙事 讲述
  • 简介:本文认为通过《吕氏春秋》可证实老子的性学思想已成为先秦精英阶层的共识,《老子》对性文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老子想尔注》是道教创使人对《老子》性文化的整理、继承与发展,《老子》和《老子想尔注》构成了华夏性文化史上的块里程碑。

  • 标签: 《吕氏春秋》 《老子》 《老子想尔注》 性文化
  • 简介:战争博物馆作为时间性、空间性与物质性的复合体,通过表征赋予战争记忆以合法性。在为公众提供纪念、默哀空间的同时,在后战争时代一度成为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载体,战争记忆存续与传递的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批判的博物馆学与世界主义记忆建构在博物馆内部合流,富有反思精神的战争博物馆致力于超越民族-国家叙事的窠臼,转而突显在战争中被淹没的个体性记忆,并从人权角度思考战争的本质。

  • 标签: 战争 世界主义记忆 博物馆化
  • 简介:自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文件,其中有许多新的阐释、新的认识和关键词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与深入解读,如文化主权、文化安全、文化身份、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等;尤其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弘扬中华文化,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产业 中华民族凝聚力 范畴 概念 全国人大常委
  • 简介:博物馆公众影响力与行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三者共同构成博物馆影响力。博物馆公众影响力是评估博物馆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它由公信力、文化力、亲和力三个要素构成,通过接触、保持、提升三个环节,对公众的注意、记忆、理解、态度和行为五个层面实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公众影响力的提升牵涉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而从宏观上,可归结到“量”与“质”个方面。

  • 标签: 博物馆 影响力 公众
  • 简介:<正>只要翻一下近几年的报纸出刊,就会发现一组贯穿于史学、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各界的思考题:为什么中国会发生那场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为什么封建社会得以在这块土地上延续二千年之久?为什么一个曾在历史上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民族近代变得这样落后?为什么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改革这样举步维艰?妨碍中华民族前进的阻力在哪里?反思的结果,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射向了一个焦点:中国传统文化。民俗学在我国,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说它太老,是因它研究的对象是人

  • 标签: 民间文学研究 负面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 民间故事 思想观念 现代化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灯具的形态、色彩和装饰纹样,从吉祥文化着手去论述吉祥文化对传统灯具设计的深层影响

  • 标签: 吉祥文化 传统灯具 吉祥纹样
  • 简介:底蕴丰厚的中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持。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原文化本身也有一些不足,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 标签: 中原文化 艺术创作 影响
  • 简介:康雍乾时期,是清朝最为繁盛的时期,尤其是边疆的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雍正朝初期是清政府对西北地区的控制逐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政策逐步发展、完善的时期。雍正即位,以平乱为契机,逐步确立了比较完善的统治政策。而年羹尧则在雍正的西北政策的逐步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康熙末年平定准部叛乱到雍正初期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在逐步削弱西部少数民族贵族的势力,确立清政府在西北地区的牢固统治方面可谓是功不可没。

  • 标签: 年羹尧 雍正朝西北民族政策
  • 简介:<正>临水夫人又称顺懿夫人,顺天圣母、天仙圣母、南台助国夫人、大奶夫人、陈夫人、陈太后等,民间也称她为“奶娘”、“娘奶”、“陈十四娘娘”,她的俗名为陈靖姑、陈进姑或陈静姑。相传她是福州下渡人,在古田县临水洞成神,是在福建北部形成的乡土神灵之一,据庄孔韵先生的调查,现前来临水宫接陈靖姑香炉和祭拜的主要有如下一些县份:古田、屏南,宁德、福安、周宁、寿宁、建阳、建瓯、政和、福鼎、南平、沙县、闽清、闽候、永泰、长乐、连江、罗源、晋江等。因此,对临水夫人崇拜的信仰范围大致在福建北部,并辐射到浙江南部和江西东北部。在这一范围中不仅汉人信仰她,而且这一地区的畲族也信奉她,如笔者曾在霞浦县的崇儒、水门乡做过调查,发现许多畲村的宫庙中,也供奉着临水夫人,如霞浦县的崇儒乡新村的郑先锋宫中就供有临水夫人的神像,霞浦水门乡的玉山村的“渔阳宫”也有“陈李林三位太后元君”的神位,水门乡茶岗村的王师蓝××也供奉着“陈林李三位夫人”,由此看来,临水夫人的信仰不仅波及整个福建北部,而且连畲族也信奉她。

  • 标签: 临水夫人 民俗活动 陈靖姑 福建北部 信仰 林耀华
  • 简介:从传统与现代框架下解放出来的农村社会具有独特的运作逻辑,它包含一种强大的超越时间的力量,能够自我延续。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韧性,来自于农村社会主体农民的民俗,而后者就是让农村社会历经中国社会转型成为今天这样一个社会的主导力量。民俗构成了农村社会最为核心的部分,农村社会的主体将珍视的生活策略包裹在其中,凭借其回应社会变迁。将农村民俗变迁嵌入到中国转型中去探讨,根植于农村民俗变迁来记录和认识中国社会转型这一独特的历史进程,更能够深入而持久地洞悉在中国传统如何经过社会主义走到了现代。

  • 标签: 农村民俗 变迁 中国社会转型 生存策略 回应
  • 简介:本文试从艺术的角度,对会稽画像镜的艺术风格及其对早期越窑堆塑瓷装饰所产生的影响作了探索。

  • 标签: 东汉 会稽 画像镜 堆塑瓷
  • 简介:本文通过对陆河县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奇缺、创新能力不强等。主要的对策有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重视文化队伍建设、创新宣传形式、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等。

  • 标签: 群众文化 专业人才 重视文化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