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混合感染状况以及对HBV的免疫水平.方法对59份HIV-1抗体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分析HIV感染者中HBV感染及免疫情况.结果HIV/HBV混合感染率为13.56%(8/59),HBsAb阳性率为55.93%(33/59),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的HIV/HBV混合感染率以及HBsAb阳出率,各组之间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HIV/HBV混合感染率相对较低,HBsAb的阳性率较高,这与人群自然免疫、人工免疫有关,在HIV感染者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于预防HBV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探讨血液检测新模式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开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此期间选择本血站接收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3000份进行分析,所有的血液标本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完成HBsAg、抗-丙型肝炎、抗-HIV;对抗-TP采用两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采用NAT筛查方法对ALT正常、抗-TP阴性正常的2946例进行筛查。对血清学检测和NA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所有的血液样本,经过检测后发现有7例检出HBsAg,占比(0.23%);其中为实施NAT检测的样本合并抗-TP有1份(0.03%)、2份(0.06%)抗-HCV阳性、3份(0.1%)抗-HIV、10份(0.33%)NAT阳性。结论: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和NAT检测技术等血液检测新模式,能够促进血液安全性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在采血过程当中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所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随机抽取168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本次临床实验当中,按照电脑随机抽签的方式将84例体检人员分别归纳在参照组和观察组当中,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体检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体检人员对体检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依从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结果:观察组的体检者负性情绪各项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体检者的依存度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健康体检者在采血期间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如何利用多样化群体行为互动策略,改变男男性接触者(MSM)安全性行为。方法对360名男男性接触者进行干预前调查,之后进行公园外展、酒吧活动、健康座谈会、网络小组活动、家庭式聚会等多种形式的干预方式后再次调查,进行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干预对象正确使用安全套率从干预前的37.18%,上升到干预后的70.7%,提高了32.52%;正确了解艾滋病知识和治疗干预点服务信息率提高到87.19%。结论经过多种干预活动,有助于男男性接触者安全性行为的改变。加大力度对MSM人群的干预,通过政府专业机构的指导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积极主动地开展艾滋病的干预工作,是一种有效的防艾措施。
简介:在菲律宾,有一种小型鹦鹉被看作象征爱情的吉祥鸟,但是出于对正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肆虐的禽流感的担心,菲律宾卫生官员2004年2月9日下令宰杀了这种被称为爱情鸟的小型鹦鹉。菲律宾动物检疫局局长达维诺·卡特巴根表示,虽然这些鹦鹉没有感染禽流感,但为了预防这种流行病,采取这一措施是必要的。随着气候转暖,在我国各种候鸟将向北方迁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传播疫病的风险。获悉,我们国家林业部门最近也正在进行工作部署,防止禽流感随鸟类迁徙向家禽、特别是向人类传播。已经加强对濒危、珍稀鸟类保护和驯养繁殖鸟类疫病预防工作。对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种源繁育基地驯养繁育的珍稀鸟类,特别是朱鹮、鹤类等极度濒危鸟类,要求对其驯养繁殖场所的消毒防疫、垃圾处理和食物检验等环节实行严控措施,并一律停止对外展出和参观活动,阻断野生鸟类向人类传播疾病的途径。
简介: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已经受到竞争管理和竞争意识的冲击,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资金投入方向由医疗服务领域转变为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大多数医院从政府财政得到的资金很少很少,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医院虽然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政府筹资不足的前提下,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求得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扩大投资规模,在资金来源上,医院除了自我积累外,大部分医院主要利用负债筹资来缓解资金不足,扩大医院规模,完善医院功能。因此,运用负债的方式进行资本融资不仅是现代医院经营的一种必要手段,也是医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医院管理者应有负债经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