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钾钠变化与预后关系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住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急性脑出血患者202例,为了避免血清电解质受到进食的影响,可以在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之后再空腹抽取3ml静脉血,分为低钠(钾)血症组、正常钠(钾)组和高钠(钾)血症组,对血钾水平、血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38例低血钠组患者中病情中度的为17例(447%),病情重度的为13例(342%),死亡10例(263%),而145例正常血钠病情中度的为46例(317%),病情重度的为32例(221%),死亡20例(138%)。由此可见,低血钠组病死率明显要高于正常血钠组,而正常血钠的中重度患者百分率明显要高于低血钠组。与正常血钠组比较,高血钠组在预后方面、病情轻重的差异都不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高血钾组、低血钾组与正常血钾组相比,在病情轻重方面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但正常血钾组的病死率明显要低于高血钾组(P<005)。结论本文认为一旦脑出血患者出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时就会导致预后不良、甚至死亡。所以,我们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应该去除病因,对血清钾钠进行及时监测,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予以充分的重视。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 低钠血症 高钾血症 预后 护理对策
  • 简介:乙肝血清标志物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常用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日常工作中,影响其检测的因素较多,常出现一些临床和实验室解释困难的结果或者在不同的医院甚至同一医院内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保证ELISA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现就其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在实际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质量控制措施加以分析。

  • 标签: 乙肝血清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分析健康成人血清铁、铁蛋白含量,探讨健康人铁缺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体健,经体检报告证明各项检查均正常的100例研究对象,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试剂检测其血清铁、铁蛋白含量。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有18.2%的人存在贮铁缺乏,主要见于育龄期女性;有9.1%的人存在铁缺乏,主要见于更年期女性。结论:铁、铁蛋白含量的缺乏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要定期进行体检预防疾病的发生,使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 标签: 铁蛋白 贫血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川芎嗪干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marrowmononuclearcell,BMNCs)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小鼠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halgrowth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小鼠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分离同种系小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尾静脉注射BMNCs于造模成功的MCAO小鼠体内,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进行干预,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血清bFGF、VEGF水平。结果川芎嗪干预的BMNCs移植能够使血清bFGF、VEGF值增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川芎嗪干预的BMNCs移植更能促进bFGF、VEGF的分泌,保护神经元、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缺血区脑血液供应。

  • 标签: 川芎嗪 骨髓单个核细胞 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穴位注射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胃动素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和丰富治疗方案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的含量变化以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NDLQI评分及MTL含量均显著增加,NDSL显著下降(P<0.05).结论穴位注射疗法和普通针刺疗法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均可以提高患者血清MTL的含量、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但由于穴位注射疗法隔日1次,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灸疗法 穴位注射 胃动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四神片中补骨脂、异补骨脂及五味子醇甲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LATLSILTM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04%磷酸水溶液洗脱,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40℃。结果:补骨脂、异补骨脂、五味子醇甲进样量分别在2.501×10~2.501×10^-3、2.409×10^-4-2.409×10^-3、3.519×10^-4~3.519×10^-3m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0.999);三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i00.9%(RSD=1.8%,n=9)、99.4%(RSD=1.5%,n=9)、100.3%(RSD=1.9%,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四神片中三种成分的含量。

  • 标签: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神片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五味子醇甲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研究中医药经典方剂十全大补汤(以下简称sqdbt)联合临床常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以下简称5-fu)对HT29移植性大肠癌小鼠的瘤作用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HT29移植性大肠癌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单纯肿瘤组、sqdbt组、5-fu组、sqdbt+5-fu组,计算胸腺指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浓度。结果:治疗组胸腺指数均大于单纯肿瘤组;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sqdbt+5-fu组最高为11.35;血清中TNF-α浓度sqdbt+5-fu组最高,可达44.88pg/mL。结论:十全大补汤联合5-氟尿嘧啶在抑制大肠癌小鼠肿瘤细胞生长和减少化疗药物对机体免疫损伤方面,作用优于单独使用化疗药物。

  • 标签: 十全大补汤 HT29大肠癌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明确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证候、证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慢性胃炎患者四诊信息,联合应用有监督及无监督统计学方法,对恶性转化过程中非萎缩性胃炎(CNAG)、萎缩性胃炎(CAG)见腺体减少、CAG见肠上皮化生、CAG见上皮内瘤变、原发性胃癌5个阶段的证候、证进行判定及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在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整体存在"虚实夹杂、由实至虚"的证候演变规律,而在CAG阶段,呈现从虚实夹杂实证偏多,到虚实夹杂虚证偏多,再到虚实夹杂实证偏多的证候演变趋势;结合证候要素的变化,气滞、热、湿、阴虚、气虚、阳虚、血虚、血瘀、痰均贯穿从CNAG到原发性胃癌发展始终,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呈现气滞、热(实)→气滞、气虚→阳虚、气虚→气滞、热(虚)→血瘀、气虚的变化趋势。结论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具有虚实转化的证候、证演变过程,其关键病理阶段为肠上皮化生,在临床进行有效的干预,实现既病防变,是阻断、逆转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的可行途径。

  • 标签: 慢性胃炎 恶性转化 证候 证素 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