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小儿急性肠炎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小儿肠炎患者,随机选取44例,观察组22例常规护理;对照组22例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胃胀、腹痛、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统计胃肠功能评分值。结果:观察组胃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改善,并发症得到控制,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功能指标评分值改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小儿急性肠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控制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经过相关护理后,患儿身体状况恢复好转,胃肠功能改善,可对相关护理方式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颅脑损伤中运用CT与MRI检验的实际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6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在入院后对行CT与MRI检查,通过影像学数据对比不同部位损伤检出率。结果:经过研究表明,两种检查方法对在颅骨骨折、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相对较为一致。(P>0.05)。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而对于脑深部挫伤以及脑叶挫裂上MRI的检出结果相对较优,与CT的数据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表现。(P<0.05)。同时经过计算MRI的总检出率也显著高于CT。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MRI均有较强的诊断敏感性,实际检出率相对较高,可为后期救治工作提供精确数据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胃出血干预工作中,急诊干预方案的应用方式以及其所产生的干预效用。方法:以2022年4月-2022年9月为时间范围,收录在我院接受干预的急性胃出血病例收录工作,共收录病例48例,采用分层随机法将病例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在干预过程中所接受的干预方案为保守治疗,研究组病例在就诊过程中所接受的干预方案为急诊手术干预方案,完成两组病例干预效果的收录工作并对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病例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例,p<0.05.结论:在急性胃出血干预工作中,根据病例的具体状况给予其急诊手术干预,能够有效提升该群体的急救质量,为其安全性提供保障,建议在后续干预工作中对其展开进一步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在高职就读的学生 200名,随机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各 100名。实验 1组学生使用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 2组学生使用常规模式进行教学。对实验 1组学生和实验 2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成绩评分进行统计并做出比较。结果:实验 1组学生满意度高于实验 2组学生满意度,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实验 1组成绩评分高于实验 2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药理学教学中,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对高危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4月到2020年04月在我院住院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高危妊娠患者55例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不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高危妊娠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RP、白细胞计数高;剖宫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均高,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转儿科发生率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对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及时预防和治疗,可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护理对老年急性阑尾炎疾病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入院的84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护理,了解健康教育护理的临床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6.19%;观察组患者依从度为97.62%,对照组患者依从度为73.8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57%;三项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健康教育护理提高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自觉规范行为,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依从度,实现护患高效配合,有助于快速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