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脑梗塞患者恢复期施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接收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166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83例,施行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83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等。结果(1)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言语功能、肢体能力和认知能力水平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对照组患者满意38例,一般33例,不满意12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5.54%;观察组患者满意47例,一般34例,不满意2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59%(P<0.05)。结论脑梗塞恢复期施行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外阻滞方法对患者手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本医院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选择年龄在50岁到65岁之间、患有硬膜外穿刺禁忌症、较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史的病人,达到以上条件的患者选择100例患者归入本次研究。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氛围单纯全身麻醉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情况、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剂的使用量、麻醉后的并发症、患者复苏期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100例患者,50位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平均年龄58.74岁;50位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平均年龄58.57岁,女性人数要多余男性人数,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外阻滞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50位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患者状况明显要比单纯全身麻醉的好。结论患者在进行开胸手术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外阻滞法后患者手术后的躁动、并发症以及清醒需要的时间都大大降低,大大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肝肝衰竭患者100例,其中慢性重型肝衰竭患者50例为实验一组,慢性轻型肝衰竭患者50例为实验二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比较实验一组患者、实验二组患者及对照组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结果实验一组、实验二组以及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会升高,且随着病情加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的越多,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临床诊断肝衰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14年11月份至2015年4月份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临床上接受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患者的临床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中,心理状态和情绪都缺乏稳定性,导致手术过程中失败率较高。观察组在相关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记性胰腺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后,普遍情绪稳定,且能够配合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死亡率明显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抑郁症产生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儿童抑郁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口服舍曲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心理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P<0.05)。其次,64%的儿童抑郁症是由家庭因素所引发,28%为社会因素。结论影响儿童抑郁症的最重要的因素为家庭因素,在口服舍曲林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心理治疗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成分制备产生溶血血浆原因探究及改进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血站收集的300袋成分血液进行分析处理,并对血浆中存在的不合格现象进行分析统计,并采取改进措施。结果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所收集的血袋进行分析后,统计可得知在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红浆比例为3%,而对于产生的红浆的原因最为常见的是原材料,其次为血液的存储时长。在通过对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血浆红蛋白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改进后,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红浆比例为1.65%,明显好转,将改进前后的数据资料分析处理后,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成分进行分析调查,更换血袋原材料,有效的避免了血液在存储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破裂而溶血,从而提升了血液的有效使用率,提升了血浆成分制备的质量,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医院护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9月来我院救治的100例脑外科医治患者,对其进行医护看管及护理工作。将100例脑外科医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组与管理组,其中常规组与管理组脑外科治疗患者各占50例。常规组进行普通的医护看管及护理工作,而管理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对患者的风险看护,经过6个月的医护看管及护理工作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医疗护理纠纷及患者的病情复发率进行分析与比较。从最终书记比较而言,常规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47.89%,而管理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则高达96.16%,两者数据差异性较高(P<0.05)。医疗护理纠纷率方面,常规组患者及其家属医护看管及护理纠纷率为8.25%,管理组患者及其家属医护看管及护理纠纷率为1.34%,两者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两组最终医护看管及护理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工作在医院脑外科医护看管及护理工作中具有异常显著的效果,在护理满意度、医疗护理纠纷及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上远远高于常规的医护看管及护理,实施风险管理看护政策对于医院护理工作具有深远意义,是医院护理必然的反展方向,对医院临床护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简介:摘要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自1991年以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银发浪潮”不约而至,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强,老年病患者日趋增加。而我国当前老年人医疗服务水平相对偏低,老年病医疗条件不足的现状致使患病老人及家属的生活压力巨大,养老问题面临着新的考验1。鉴于此,我国各地开始了新型养老护理模式的探索,医养结合型护理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养老护理模式。本文从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养结合型护理模式的概念和类型以及这一新型模式的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以北京、青岛、河南等省市的探索为例,总结得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在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方面比较理想,应是未来养老模式的重点发展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检验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患有糖尿病的96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按照患者的意愿检查血糖,观察组患者定期进行血糖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检验后,观察组患者的HbA1c为(6.6±0.7)%、FBG为(6.2±1.1)mmol/L、2hPBG为(11.3±1.6)mmol/L,对照组患者的HbA1c为(8.0±1.6)%、FBG为(7.2±1.2)mmol/L、2hPBG为(12.6±2.4)mmol/L,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定期血糖检验后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67%、8.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1%、30.61%,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进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