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运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及西咪替丁联合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4例患者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2例患者均采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及西咪替丁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32例患者则单纯给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对比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及临床症状评分差异。结果本研究64例患者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治疗组32例患者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相比治疗前均告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患者评分相应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西咪替丁药物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同时,强化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急性心力衰竭后缺血/在灌注肠损伤患者肠功能保护的临床应用意义,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依据中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确定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血清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以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化指标方面,经治疗管擦哈族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WBC水平、肌酐、腹胀发生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肛门排气以及排便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急性心力衰竭后缺血/再灌注肠损伤患者肠功能具有较理想的临床保护作用,能够显著控制血清炎性因子反应水平,降低肠系膜通透性,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公共卫生事关我们所有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秩序,它需要得到来自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广泛参与。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人员物资建设都已经做得相当到位,但唯独缺少的就是来自社会的关注与参与,这反映出来的是政府在公共卫生管理社会工作上存在的缺位。以手足口病的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来讲,由于缺少来自政府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所以很多社会群众都还对手足口病知之甚少,虽然我国目前的医疗技术能够基本有效的治愈手足口病,但是因为社会群众与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非常低,所以不论再怎么治疗,都无法防止手足口病发生,而且如果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其预后就非常令人担忧,这就造成了一个较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与潜在威胁是非常严重的,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必经之路,就是完善手足口病管理中的社会工作。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与学习经验,以完善手足口病管理中的社会工作为研究方向,首先简单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和危害进行了分析,最后主要对我国目前手足口病管理中的社会工作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完善手足口病管理的社会工作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提升我国手足口病的社会管理质量,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小儿患者34例,对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愈10例(58.82%),好转6例(35.29%),无效1例(5.88%),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治愈5例(29.41%),好转7例(41.18%),无效5例(29.41%),总有效率70.5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17/1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47(13/17)%;P<0.05;两组患儿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护理中效果显著,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HFMD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验,探讨早期临床干预措施,以提高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80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和预后。结果与重型HFMD患儿比较,危重型HFMD患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改变、频繁抽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危重型患儿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糖(GLU)值也明显升高,SpO2、PaO2明显降低(P<0.05)。167例危重型患儿早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给予呼吸支持等治疗,无死亡病例,随访均未遗留后遗症;5例心肺功能衰竭期给予呼吸支持等治疗均在12小时内死亡。结论早期识别、降颅内压、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抗休克处理,可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共计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常规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家属对手足口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家属对手足口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分别为(92.6±1.6)分明细高于对照组(79.7±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通过优质的护理可以减少手足口病小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有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396例分为治疗组198例和对照组198例两组,分别予以单磷酸阿糖腺苷和病毒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82例(91.92%),有效10例(5.05%),总有效率为96.97%,无效6例(3.03%);对照组显效110例(55.56%),有效56例(28.28%),总有效率83.84%,无效32例(16.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起效快,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40例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结果所选择的40名患者,其中小于三岁的有35例,占比87.5%,所有患者都出现发热、皮疹症状,有38名患者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出现,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占比95.0%;有36名患者有高血糖特征,占比90.0%,病毒核酸检测EV71阳性32例,占比80.0%,柯萨奇病毒阳性8例,占比20.0%,通过治疗,有33名患者痊愈,占比82.5%,有行动障碍患者3例,占比7.5%,有4名患者由于神经源性水肿死亡,占比10.0%。结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EV71,临床特征主要为睡眠的时候四肢惊跳,高血糖,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神经源性水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儿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采取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焦虑反应、口语沟通、模仿行为、情感反应和人际关系等CPTS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保证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儿的日常行为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胃癌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8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常规组患者开展常规术后护理,实验组患者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和重要的作用,值得不断推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