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力健康教育对健康体检人员知识态度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人员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采用自制KAP调查问卷及PRECRDE-PROCED模式统计两组人员视力健康知识、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其中对照组调查人员不接受任何健康教育,观察组调查人员接受视力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调查人员干预前后视力健康知识态度与行为评分。结果对照组调查人员干预前后视力知识、态度评分、行为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调查人员三项得分均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视力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健康体检人员对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可提高体检人员对视力保护的态度、行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保护视力、纠正不健康视力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对患者睡眠状况的知识、态度与管理行为现况,为完善我院ICU护士培训体系及建立ICU患者睡眠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依据,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全员参与法,使用“ICU护士对患者睡眠状况的知信行调查问卷”对我院ICU护士进行网络调查。结果60%以上ICU护士每天记录ICU患者睡眠时间、ICU护士每天评估ICU患者睡眠质量、所在科室的医生强调过患者夜间睡眠的重要性。结论ICU护士对患者睡眠状况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对其各方面的知识认识不足,且行为,需要建立解决ICU患者睡眠剥夺的思想理论,并在睡眠管理体系中加入此理念,以指导ICU护士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以提高ICU患者睡眠质量,维持其良好状态,尽早康复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加用认知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对55例住院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以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22例)及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23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SAS及SDS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在护理后,均较之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在改善幅度上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77.27%<100.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少年厌学情绪和行为形成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学校内存在有明显厌学情绪的40例中学生作为观察组,选取无厌学情绪的40例中学生作为对照组,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使用SDLRS(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问卷)以及EMBU(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学生厌学情绪、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学生的各项消极学习因子分数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而积极学习因子如喜爱学习、有效学习以及主动学习等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学生中在父母惩罚严厉、父母过度干涉、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分数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同时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因子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母亲拒绝否认、偏爱被试与消极学习呈现正相关(r=0.587,P<0.05),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关系和喜爱学习、有效学习以及主动学习呈现正相关(r=0.356,P<0.05)。结论存在厌学情绪、行为的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均较差,同时受到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密切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行为技能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收治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研究组给予行为技能康复训练,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品质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品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采用行为技能训练,能够促进整体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出走行为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照组与干预组研究病例分别来自我院精神科出走行为防范护理干预实施前(2015年8月—2016年7月)及实施后(2016年8月—2017年7月)各自接收的6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比较两组病人的出走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结果防范护理干预前,对照组病人的出走事件发生率为25.0%,其出走原因主要有住院生活枯燥、觉得自己没有病、受到病态心理驱使、医院大门或门窗破旧损坏、对医务人员不满、外出检查管理不完善等;防范护理干预后,出走事件发生率由25.0%降为5.0%,家属满意率由80.0%上升为96.7%,P=0.002,P=0.004。结论了解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出走行为的高危因素,并给予防范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避免出走事件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率,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锡市暗娼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定额和方便抽样、滚雪球抽样方法,分别在无锡市江阴、宜兴和崇安3个地区高、中、低档场所选择1625名暗娼人群,采用国家哨点监测问卷进行调查,同时采集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1625名暗娼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0.43%。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比例为74.58%,最近3个月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为50.22%,承认有吸毒史者占1.48%。梅毒感染率为2.95%,丙肝感染率为0.18%,未检出HIV阳性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娱乐所档次、暗娼文化程度、本地工作时间、前1个工作地点、1年内是否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VCT宣传等因素与艾滋病知晓率有统计学关联(P<0.05);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1年内是否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VCT宣传、1年内是否接受过同伴教育与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有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无锡市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高危行为仍然存在,干预工作应逐步从单一模式转向综合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对于常规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于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治疗。结果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服药剂量和对药物的依赖,缩短病程,整合人格,纠正错误认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预防复发方面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以制订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对策。方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分析兴奋躁动期攻击行为相关因素。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为27.86%,其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密切相关。结论需要及时治疗和加强监护,减少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培训改善低年资护士相关知识和行为的价值。方法对门急诊4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培训14学时,包括理论培训及操作培训。分别于风险管理培训前和培训后,采用自制的相关理论知识试卷和实践操作试卷考核,满分分别为100分。结果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输液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82.88±6.93分和93.30±5.29分,培训前后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0.70±10.62分和90.96±8.71分。培训前后成绩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低年资护士提供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培训,可以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值得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