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在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领域广泛使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RBSI是指安置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后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虽然CRBSI发生时会出现上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其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不能单以此确诊,需结合血液培养进行确诊。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结果直接影响了CRBSI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是抗生素治疗用药准确强有力的证据,其药敏结果能有效避免临床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疾病负担增加,死亡上升(死亡率14%~16%)等风险。本文主要分析疑似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种用于无肝素透析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管路的设计与应用;方法:一种用于无肝素透析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管路是在传统一次性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管路的基础上,在静脉壶及动脉壶的上方均设有第二静脉壶和第三静脉壶,且在第二和第三静脉壶前段设有止血夹,增设的两个静脉壶均有滤网,便于发生凝血时,紧急回血,当病人使用无肝素透析时,使用此管路,透析过程中,当病人发生体外循环凝血,首先判断凝血的部位,根据凝血的部位,进行开夹和夹紧活动,完成整个血液净化过程。结果:临床通过应用一种用于无肝素透析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管路30例,无1例发生管路凝血现象。结论:一种用于无肝素透析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管路方便简单,安全有效,该血路主要用于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静脉壶血块突然松动脱落堵塞静脉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使用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54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过程中,使用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的患者纳入到研究组中,使用术后常规临床护理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中,比较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的股静脉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明显更快,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防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使用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的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肘关节制动装置用于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3.1-2024.6收治的50例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即实验组在护理过程中采用肘关节制动装置、参照组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使用弹力绷带固定各25例,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肘关节制动装置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在颅脑损伤吸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使用传统湿化瓶进行氧疗,观察组使用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进行氧疗,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湿化液及吸氧管路内容物细菌培养阳性结果。结果:观察组湿化液及吸氧管路内容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量表中各项目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零感OT-MI型一次性吸氧管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氧疗,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几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微信互动和视频引导的医患共促干预对慢阻肺患者吸入给药装置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慢阻肺患者160例,于2020年3月-2021年10月入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互动和视频引导的医患共促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患者吸入给药装置依从性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