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与否对脂代谢、微血管病变、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92例T2DM患者被分为血压正常组(A组,96例)和合并高血压组(B组,100例),对两组的一般情况、血压、脂代谢、微血管损害及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的血压(148±24)mmHg/(86±15)mmHg、胆固醇(6.0±0.9)mmol/L、血肌酐(70±21.1)μmol/L、血尿酸(343±81)μmol/L和低切粘度(11.02±2.3)均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T2DM和高血压病均可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微血管损害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当T2DM合并高血压时,前述异常和损害加重,应及早控制。
简介:目的探索反向式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2月于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0~2级糖尿病足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体外反搏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或加用体外反搏辅助药物治疗8周,监测足背动脉的直径、踝肱指数、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记录体外反搏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足背动脉直径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91.071,P〈0.001),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踝肱指数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6.827,P=0.036).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4.782,P=0.015).体外反搏组出现不良反应者(2/21)与常规治疗组(0/21)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反向式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足背动脉直径、增强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且治疗后不良反应未增加.
简介:目的评价心血管造影术(angiocardiography,ACG)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cardiomyopathy,ARVC)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对11例临床确诊ARVC的患者行左心室、右心室造影,观察其形态及运动功能(特别是漏斗流出道、心尖小梁部以及下壁).结果11例均行右心室造影,形态上表现为漏斗流出道扩张,其中7例为局限性扩张,3例为局限性扩张并囊袋状突出,1例为局限性扩张并叠盘状影;心尖小梁部8例叠盘状影,2例囊袋状突出,1例叠盘状影并囊袋状突出;下壁9例囊袋状突出,1例叠盘状影,1例囊袋状突出并叠盘状影.在运动功能异常方面,运动减弱最明显,分别见于漏斗流出道8/11,心尖小梁部10/11,下壁10/11;其次为无运动,分别发生在漏斗流出道2/11,心尖小梁部1/11,下壁1/11.1例还另行左心室造影,表现为:小梁粗大,心尖囊袋状突起,切迹,室间隔光滑.结论右心室造影,征象明确,只要抓住发育不良三角形态及功能变化,就能作出正确诊断.ACG是ARV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简介:冠心病是糖尿病(DM)最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DM患者死亡的主原因。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明显不同于非DM者,本文就DM并发AMI的病例与非DM引起的AMI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吡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站2009年1月-2011年8月接收的慢性血吸虫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接受保肝治疗的同时并行吡喹酮治疗,随访3年,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期间采用B超行腹部检查联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以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60例患者随访期间,大部分患者的肝脾肿大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经治疗1年后随访,未见1例转阴,转阴率为0;第2年见9例转阴,转阴率为15.0%;第3年见31例转阴,转阴率为51.67%;部分患者见轻度恶心呕吐、疲倦、头痛、皮疹等症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行吡喹酮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汇总当前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评价其方法学偏倚及其证据体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CBM、CNKI及WangfangData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6年11月。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估工具AMSTAR评价纳入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方法学评估纳入的系统评价主要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14个系统评价,7篇是中文文献,7篇是英文文献。对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估使用riskofbias工具的有9篇,使用改良Jadad量表的有4篇,1篇使用改良牛津量表。AMSTAR工具评价结果显示,影响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的11个条目中,条目1“是否提供了前期方案”,条目3“是否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条目4“发表状态是否已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和条目10“是否评估了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存在的方法学偏倚最大。GRADE系统方法学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了证据质量评估,均为低级别或者极低级别。结论当前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但其证据质量级别较低,临床实际中应用该证据时应当慎重。
简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arterioscleroticencephalopathy,SAE),又称宾斯旺格病(Binswangerdisease,BD),是一种血管性痴呆,由德国学者Binswanger于1894年经过病理学证实后最先报道。SAE最初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因此检出率较低。截至1987年,文献报道尚不足50例,因此曾被认为是罕见病。随着CT、MRI等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SAE检出率逐渐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文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