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凯西莱对非酒精脂肪肝的疗效。方法所选择的病例确诊后,静滴凯西莱0.2g,每日1次共6周,继则口服本品片剂0.2g,每日3次6周,并以强力宁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103例中有效率为95.1%(98/103),对照组为81.4%(35/43),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u检验(u=2.17)P<0.05,差异有显著。结论凯西莱对非酒精脂肪肝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凯西莱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 例临床观察 临床应用 强力宁
  • 简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渗昏迷均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二者合并出现临床上极少见,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据报道可达40%-70%^[1],应给予积极抢救。我院1998—12/2002—12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2例,其中合并高渗昏迷者5例,现将其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并发症 症状 抢救方案 胰岛素
  • 简介:溃疡结肠炎(UC)是一种发生于肠道的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主要认为其病因与免疫因素、遗传、环境及饮食因素有关。病程长、易反复已成为其最突出的临床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UC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维生素D缺乏与疾病活动性相关。现就维生素D与溃疡结肠炎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免疫炎症反应
  • 简介:输尿管痉挛疼痛绝大部分为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症等所致,疼痛剧烈,呈放射,常以急症就诊。在明确诊断后,解除患者的剧烈疼痛应为首先采取的治疗措施。自1995—08/1998—10用维生素K3加阿托品治疗输尿管痉挛疼痛85例,镇痛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 标签: 疼痛 治疗措施 痉挛性 阿托品 输尿管 维生素K3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76%复方泛影葡胺24小时后腹部平片对粘连小肠梗阻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否可作为一个可靠指征。方法对171例无绞窄情况的粘连肠梗阻患者进行了本研究。40ml76%复方泛影葡胺+40ml蒸馏水口服或经胃管注入。4、8、16、24小时拍腹部平片。如果4小时腹部平片升结肠显影,后序平片无需再拍。结果24小时内造影剂到达结肠120例(70%),这些病人均成功地进行了保守治疗。51例病人24小时内造影剂未到达结肠,4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结论24小时内结肠显影的病人均成功地进行了保守治疗。提示口服复方泛影葡胺后24小时造影剂未到达结肠者需急诊手术治疗。

  • 标签: 复方泛影葡胺 粘连性小肠梗阻 肠绞窄 保守治疗 药理作用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健脾清热活血法对萎缩胃炎(CAG)大鼠相关炎症通路因子的影响。方法将CAG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及叶酸组。以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合饥饱失常法造CAG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NF-κB炎症通路各因子的变化。结果胃萎清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NF-α的表达,对炎症的发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模型组IK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组。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IKK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当,提示胃萎清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阻断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胃萎清高剂量组可下调p5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胃萎清能使NF-κB炎症通路的致炎因子TNF-α、IKK、p50的表达水平下降从而起到控制CAG的发展。

  • 标签: 健脾清热活血法 萎缩性胃炎 胃萎清 炎症通路因子 NF-ΚB
  • 简介:患者。男。43岁,农民。因双下肢瘀点、瘀斑7天.加重伴腹痛1天入院。患者7天前始不明原因逐渐出现双下肢瘀点、瘀斑,双膝、踝关节肿胀、疼痛。在当地医院按过敏紫癜口服抗过敏药物,效果差。于入院前1天皮肤瘀斑增多。并出现上腹部剧痛,放射至后背,屈曲位减轻,平卧位加重。开始为阵发性绞痛,后为持续钝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瘀斑 血性腹水 下肢 急性胰腺炎 患者
  • 简介: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至我科治疗的非酒精脂肪肝患者156例,随机分成观察、对照两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开展生活方式干预的方案,观察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的熊去氧胆酸治疗方案;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体重、血压和腰围变化,及肝功、血糖、空腹2h血糖、胰岛素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情况、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ALT、GGT、三酰甘油,餐后2h胰岛素、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用于治疗非酒精脂肪肝,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酶学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其疗效优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熊去氧胆酸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自2000年至今介入治疗ITP37例,采用PSE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数量。结果PSE后3d、7d、14d,Plt和WBC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PSE治疗慢性IT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和以往传统治疗比较具有见效快、经济实惠、创伤小、副作用少等优点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ITP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 简介:背景:功能便秘(FC)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胃肠病,生物反馈是其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FC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78例符合FC罗马Ⅱ标准的患者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表、结肠转运时间、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综合改善情况。结果:生物反馈治疗FC的总有效率为79.5%。生物反馈治疗前,与中国常模相比,FC患者的焦虑(39±8对31±13)和抑郁(52±9对42±11)积分显著升高(P均〈0.01)。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焦虑(33±7对39±8)和抑郁(46±8对52±9)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生物反馈不仅可改善FC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改善其异常心理状态。

  • 标签: 便秘 生物反馈(心理学) 焦虑 抑郁
  • 简介:背景:已证实肠嗜铬细胞(EC细胞)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功能消化不良(FD)与IBS同属功能胃肠病范畴,推测感染后FD(PI-FD)与PI-IBS可能存在相似的发病机制。目的:观察PI-FD患者胃黏膜EC细胞数量、功能的改变,初步探讨PI-FD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纳入35例PI-FD患者、30例非PI-FD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35例PI-FD患者中,14例粪便培养致病菌阳性(PI-FD-A组),21例粪便培养阴性,根据临床表现确诊(PI-FD-B组)。以5-羟色胺(5-HT)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胃黏膜EC细胞,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胃黏膜5-HT浓度,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C细胞超微结构及其与神经纤维的毗邻关系。结果:PI-FD组胃黏膜EC细胞数和5-HT浓度显著高于非PI-F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且EC细胞数量与黏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P〈0.05)。电子显微镜下,EC细胞内细胞器较多,部分胞质内可见特异性分泌颗粒,PI-FD组距神经纤维5μm范围内EC细胞数显著高于非PI-F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I-FD-A组与PI-FD-B组的EC细胞数量和5-HT浓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PI-FD患者胃黏膜EC细胞显著增殖、活化,EC细胞激活途径可能在PI-F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消化不良 功能性 急性胃肠道感染 肠嗜铬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 简介:肝硬化腹水和门脉高压胃病需采取中西医多学科治疗,不急于消水,要从保肝柔肝,改善肝脏功能及脾胃功能着手,在提高人体免疫的基础上逐渐消水。降低门脉压力,才能促进康复。祖国医学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腹水及门脉高压胃病的调治中有独特疗效,本文介绍5例肝硬化腹水和门脉高压胃病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门脉高压性胃病 中西医综合治疗 体会 门脉压力 脾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以霉菌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例艾滋病并食管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霉菌食管炎临床表现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消化道症状,及消瘦、发热等伴随症状。内镜表现食管黏膜白色或乳白色斑点及斑片样附着物,多呈条状融合,甚至融合成大片状白色苔样伪膜覆盖整个黏膜。结论临床及内镜医生应充分认识以霉菌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 标签: 霉菌感染 食管炎 艾滋病
  • 简介:渗透压脱髓鞘综合征(Adams-Victor-Macall综合征),又称中央桥脑髓鞘质溶解征(Centralpontinemyelinolysis,CPM).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现将我们经检查确诊为CPM的一例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报告 并发渗透压 性脱髓鞘
  • 简介:背景:肿瘤细胞具有逃避机体免疫系统杀伤的免疫逃逸能力。调节T细胞(Treg细胞)和髓源抑制细胞(MDSCs)被认为是最为关键的参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细胞亚群。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MDSCs比率,初步探讨两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7例胃癌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Treg细胞、MDSCs比率,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间的相关。结果:胃癌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率、MDSCs在单核细胞中所占比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reg细胞:4.72%±1.01%对1.57%±0.99%,P〈0.01;MDSCs:21.72%±10.12%对2.90%±1.80%,P〈0.01)。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与胃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DSCs比率与胃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且Treg细胞比率与MDSCs比率呈显著正相关(rs=0.681,P〈0.01)。结论:胃癌患者存在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Treg、MDSCs高表达现象,两者可能通过参与肿瘤免疫逃逸促进胃癌发生、发展。

  • 标签: 胃肿瘤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髓源抑制性细胞 肿瘤逃逸 肿瘤分期
  • 简介:功能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消化内科常见病。柯美云报道其发病率占消化疾病的20%~40%,但在我国目前尚缺乏大系列的精确统计,国外报道本病发病率有较大差异,一般认为在胃肠专科门诊中约40%的患者为消化不良,而其中约40~50%为FD,加之有许多消化不良患者并不一定就诊,故实际患病率可能更高。在临床上多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类型,应用不同西药治疗,虽可取

  • 标签: 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肝郁脾虚型 患者 发病率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基本疾病谱有两种:非酒精脂肪肝(non—alcohlicfattvliver,NAFL)和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on—alcohlicsteatohepatitism,NASH)。NASH为NAFLD中的一种组织学亚型,除了脂肪浸润外,可见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炎症和纤维化。“二次打击”假说认为,传统上认为如果肝脏能够适应脂肪变性的发生。则仅表现为单纯脂肪肝:如果不能够适应,则发生脂肪性肝炎。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脂肪变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 liver 生机
  • 简介:自发性细菌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是终末期肝病病人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门体侧枝循环的存在使大量细菌躲避了肝脏网状内皮系统,以及肝脏吞噬细胞功能的受损,再加上腹水是一个很好的细菌培养基,所以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自发性细菌腹膜炎.其死亡率很高,在发生第1次自发性细菌腹膜炎后1个月的死亡率为32%,1年死亡率约为78%.由于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人们积极探索自发性细菌腹膜炎的病原学检测手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病原学 检测研究 网状内皮系统 吞噬细胞功能 终末期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