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氯胺酮作为NI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其给药途径多种多样。大量临床观察证明小剂量氯胺酮不但可以产生良好镇痛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其副作用。

  • 标签: 小剂量 氯胺酮 术后镇痛 临床应用
  • 简介:小儿发热是围麻醉手术期常见问题之一,如处理不当甚至会危及患儿生命。本文报道我院近1年遇到3例先心病小儿术中发热病例,分析小儿术中高热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探讨先心病小儿围术期体温监测,预防高热发生及积极治疗有效方法,旨在为小儿临床麻醉积累相关经验。

  • 标签: 小儿 高热 先心病 麻醉
  • 简介:随着医学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如何提高我国医院管理水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临床科室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科室管理影响着医院整体管理。如何运用先进管理思想,提高科室管理水平是当前临床科室管理干部所面临重要课题。科室文化建设在科室管理中同样占着非常重要地位。

  • 标签: 科室文化建设 科室管理 医院管理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 医学科技进步 临床科室
  • 简介:颁面部处于人体暴嚣部位.其损伤在和平时期占全身伤6.8%~20.2%,其中由于交通事故而导致口腔颌面部外伤占整个颁面外伤24.2%~35.1%。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口腔颌面部外伤发病率较很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且由于颌面部损伤涉及组织结构复杂。常常影响颅脑、呼吸道等重要器官,常危及患者生命。在急诊救治工作中需要多科协作完成.这就要求医生除熟练掌握本专业外伤救治技术以外。对于并发症所涉及医学知识也应有足够认识。本文针对颌面部损伤中所涉及到常见并发症.简要分析其发生原因、诊断和救治方法。

  • 标签: 颌面部损伤 急救 并发症
  • 简介:静脉麻醉是小儿手术最常用而有效麻醉方法。氯胺酮是小儿最常用静脉麻醉药,但容易引起眼压增高,由此可能促使正常眼组织移位,带来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从而限制了氯胺酮在小儿眼科手术中应用。鉴于静脉麻醉药泾丁酸钠有降低眼压作用。为此,我们试图将羟丁酸钠与氯胺酮复合施行静脉麻醉,观察其麻醉前和麻醉后眼压变化,企图找出一种既能获得满意麻醉效果,又可使眼压保持正常范围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方法。今将观察结果与评价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羟丁酸钠 氯胺酮 高眼内压 静脉麻醉药 拮抗 小儿手术
  • 简介: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病情.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病理过程,由多种病因引起综合征,是从临床阶段组织灌注不足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衰竭发展连续过程。因此在围麻醉期,如何减轻重要脏器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 简介:目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扳机点是引起疼痛重要病因,也是临床疼痛治疗主要部位,目前对扳机点定位尚缺乏客观方法。本研究拟应用红外热图和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扳机点进行定位并探讨其价值.方法:选择7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扳机点,先用指诊触摸法对扳机点进行初步定位,然后用红外熟图对其进行测试,同时与扳机点周围点以及躯体对侧相应点进行比较,1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扳机点应用3.0T磁共振成像进行定位研究。结果:①140个扳机点体表温度明显高于周围点和对侧点,差异非常显着(P分别〈0.01和0.05),温度升高范围在0.5—2.2℃之间,平均1.3±0.4℃;②治疗后,扳机点体表温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③140个“扳机点”中有113个点显示为“热”点,阳性显示率为80.1%;④部分指诊未能探查出扳机点,经红外热图检测同样显示为“热点”,⑤10例病人磁共振成像未发现有明显扳机点影像学变化。结论:红外热图对扳机点具有客观辅助定位价值。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扳机点定位没有诊断价值。

  • 标签: 骨骼肌 肌筋膜 扳机点 红外热图 磁共振成像仪
  • 作者: 陈宁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麻醉学
  • 创建时间:2022-08-16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腹腔镜手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麻醉方法:A组为气管插管全麻、B组为硬膜外麻醉、C组为气管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麻醉,比较三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40例患者中,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明显低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气管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显著提高手术麻醉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麻醉方法;不良反应;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皮办血运状况影响。方法:将300例行下肢带蒂皮办移植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一组设为对照组,另两组分别采用硬膜外腔吗啡超前镇痛或布比卡因硬膜外持续镇痛。观察三组病人血运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镇痛两组皮办血运状况、成活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皮办移植手术采取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皮办血运状况明显改善,皮办成活率提高。

  • 标签: 血运 对照组 硬膜外术后镇痛 移植手术 状况 病人
  • 简介:在普通医学高等教育中,是否开设《麻醉学》专业理论教学课程,是麻醉学界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关注大问题。据此,作者们以我校2000级临床医疗专业430位大专学生为对象,针对《外科学基础——麻醉与复苏》8学时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在8学时“麻醉与复苏”学习结束后,对麻醉学理论、

  • 标签: 医学高等教育 《麻醉学》 选修课 教学课程 教学研究 临床医学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於静吸复合全麻中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75名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对照组)和瑞芬太尼R1组及R2组.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4mg/kg、依托咪酯0.3mg/ks、维库溴铵0.1mg/kg和芬太尼2μg/kg,气管内快速插管.麻醉维持均吸入66%N2O—33%O2及0.6%-L2%异氟烷(0.5—1.2MAC),同时在丙泊酚2mg/(kg·h)泵注中,F组加用芬太尼1μg/(kg·h),R1组加用瑞芬太尼5μg/(kg·h),R2组加用瑞芬太尼10μg/(kg·h).分别观察诱导前、切皮前、切皮后、内固定、减压、停静脉药泵注6个时点血压、心率、MAC、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呼唤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潮气量、频率和呼气末CO2分压;拔管后即刻、15min、30min意识状态(OAAS)和疼痛VAS评分;苏醒期间寒战、肌颤、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与芬太尼组比较,瑞芬太尼起效、清除、呼吸和意识恢复情况优於芬太尼组,镇痛效果不弱于芬太尼,安全性与芬太尼相似.不同剂量瑞芬太尼作用效果也不同。结论:瑞芬太尼是一种适合用于持续输注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可用于脊柱手术静吸复合全麻中。

  • 标签: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静吸复合全麻
  • 简介:1资料与方法选择30例ASAⅡ-Ⅲ级下肢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年龄65—98岁(80岁以上者17例),体重50—85kg。手术种类包括单侧下肢手术10例,泌尿外科手术10例,下肢普外手术8例,子宫手术2例。术前约70%患者伴有并存疾病,均经充分准备后器官代谢功能保持相对良好。术前常规施行腰椎正侧位X光片检查,判明穿刺难易问题。

  • 标签: 老年患者 临床体会 微创腰麻 单侧下肢手术 高龄 择期手术患者
  • 简介:麻醉目标不仅是保障患者术中安全与稳定,还包括追求术后最佳恢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作为麻醉术后并发症,日益受到麻醉界关注,本文就麻醉及与麻醉相关病理生理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麻醉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药物 病理生理
  • 简介:心脏破裂是外科危重急症,麻醉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生存和预后。麻醉处理重点在维护心、肺、脑、肾功能,控制休克,防治DIC及MSOF。作者自1998-2004年期间曾处理9例心脏破裂麻醉,今报道处理体会如下。

  • 标签: 心脏破裂修补术 麻醉处理 危重急症 MSOF 肾功能 DIC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皮肤不同部位痛阈影响,以及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变化。方法:20例ASAⅠ级腰麻病人随机分为TAES组(n=10)和shamTAES组(n=10),以2-100Hz电刺激双侧合谷、劳宫、内开和外关30min,分别在TAES前(tl)、TAES30min后(t2)和停止TAES30min(t3)时测定手指、腹壁和颈部皮肤电刺激感觉阈和痛阈,在TAES组同时间点抽取脑脊液测定其中β-EP和CCK-8浓度。结果:组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点及组间电刺激感觉阈与疼痛阈均未见显著性差异;TAES组各时间点脑脊液中β-EP和CCK-8浓度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双侧合谷、劳宫、内阈和外阈30min对不同部位皮肤感觉阈和疼痛阈没有影响,脑脊液β-EP和CCK-8浓度没有变化。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痛阈 Β-内啡肽 Β-EP 八肽胆囊收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