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7号和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增多能否用于预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方法应用7号和17号染色体荧光探针,通过在石蜡切片标本上进行细胞核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反应,分析随访3年以上经病理证实的25例复发和15例未复发浅表性膀胱癌中7号和17号染色体的拷贝数。结果7号和17号染色体数目同时异常增多有10例,仅存在于复发的膀胱癌组织中;在7号或17号染色体数目增多的19例中,复发性膀胱癌显著高于未复发癌(P〈0.05);7号和(或)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增多在G2/3中显著高于G1(P〈0.05),在临床分期和复发次数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7号和(或)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增多和浅表性膀胱癌复发有关,可以作为预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用指标。
简介: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hypoglaueum(Levl)Hutch)系民间常用中草药,《药典》示其功能与主治为“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近10年来,我们对昆明山海棠的潜在生育调节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了昆明山海棠提取物TH5活性部位对雄性成年大鼠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为了阐明TH5活性部位的抗生育有效成份,作者对其实施了进一步的提取、分离工作。本文报道从TH5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之编号为TH8、TH17和THF的单体化合物所表现出的另一相反实验结果,并就其活性作用及成份等进行初步探讨。
简介:目的研究鼠婴肾组织移植于肾包膜下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应用治疗肾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为受体,将鼠婴肾组织块多点植入受体肾包膜下。治疗期间用EPO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EPO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O在移植物中的表达。结果①60d时D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1.768±0.140)mu/mL高于B组(1.160±0.324)mu/mL(P〈0.01),与C组(2.329±0.125)mu/mL也有差异(P〈0.05)。②移植后60d,移植物的体积由1mm^3增至3—4mm^3大小,表面血管网丰富,光镜下见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③移植物EPO免疫组化,发现移植物EPO着色颗粒主要分布于肾皮质的肾小管,明显多于病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P〈0.05)。结论通过对移植物的形态观察和功能测定,证明肾组织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可能为慢性肾性贫血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4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为20~40ml·min^-1·(1.73m^2)^-1。按基线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治疗组24例(Hb〈100g/L),给予r-HuEPO治疗;对照组23例(Hb≥100g/L)按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血生化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6个月。结果47例患者中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率为72.3%;其中治疗组87.5%,对照组56.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VH的发生仅与Hb水平相关。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Hb明显上升(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P〈0.05);对照组Hb和LVMI较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LVH与Hb水平降低。r-HuEPO治疗6个月可以改善Hb水平,逆转LVH,对血压和肾功能无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双靶向多肽CSNRDARRC-PCL-PGA/TPGS同时负载紫杉醇的纳米颗粒(多肽紫杉醇NP)对膀胱癌RT112细胞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方法通过CSNRDARRCPCL-PGA与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形成共混胶束再负载紫杉醇(多肽紫杉醇NP),其后通过MTT检测细胞存活、DAPI及AnnexV/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JC-1腺粒体膜电位分析检测多肽紫杉醇NP对膀胱癌RT112细胞的影响。结果多肽紫杉醇NP能够抑制RT112细胞生长,并且有时间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RT112细胞停滞在G2期,DAPI及AnnexV/PI染色均可见细胞凋亡;JC-1染色发现多肽紫杉醇NP是通过腺粒体膜电位下降引起细胞凋亡。所有结果均显示多肽紫杉醇NP优于紫杉醇NP。结论CSNRDARRC多肽修饰的TPGS-b-(PCLran-PGA)负载紫杉醇纳米颗粒(多肽紫杉醇NP)抑制膀胱癌RT112细胞增生及促进凋亡,为临床治疗膀胱癌提供了一个新手段。
简介: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红细胞酵母菌花环实验及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一步法分别检测观察90例CRF患者经r—HuEPO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红细胞Gb受体花环试验(RN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N2-I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A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的变化。结果①90例CRF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水平、RBC-ICR和RF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3、CD4、CD4/CD8、RBC-C3bRR和RFA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r-HuEPO治疗后,RBC—C3bRR、RBC—ICR、RFAR和RFIR均有好转(P〈0.05),同时sIL-2R、CD3、CD4和CD4/CD8亦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F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rHuEPO治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好的提升和调节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不明显。
简介: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高糖腹膜透析液作用下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peritonealmesothelialcells,HPMCs)增殖及促纤维化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PMCs,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高糖腹膜透析液(PDF)PDF(1.5%、2.5%、4.25%)组和4.25%PDF+不同浓度姜黄素(20、40、80μmol/L)组,采用CCK-8、realtimeRT-PCR及ELISA法测定姜黄素对高糖PDF作用下HPMCs增殖及其分泌TGF-β1、CTGF的影响。结果:高糖能显著抑制HPMCs的增殖,上调HPMC[HPMCs]s表达致纤维化细胞生长因TGF-β1及CTGF。不同剂量姜黄素可不同程度抑制高糖PDF引起的上述改变。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逆转高糖PDF对HPMCs的增殖抑制作用,下调致纤维化因子TGF-β1及CTGF的表达,进而修复高糖PDF所致的HPMCs的损伤,延缓腹膜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