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预防使用脱敏剂对牙漂白术后牙齿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佛山市口腔医院就诊的20例将进行诊室漂白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例患者按纳入顺序编号,随机抽取10例左侧前牙为实验组、右侧前牙为对照组,另外10例则左侧前牙为对照组、右侧前牙为实验组。实验组在漂白治疗前对即将进行漂白的牙使用脱敏剂(极固宁),对照组则使用安慰剂(蒸馏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比较患者左右侧前牙(实验组与对照组)漂白术后即刻及漂白术后1周内的牙齿敏感发生率和牙齿敏感程度,并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漂白术后即刻,实验组有28.33%、对照组有62.50%的牙齿出现牙齿敏感症状;牙漂白术后1周内,实验组有11.67%、对照组有43.33%的牙齿出现牙齿敏感症状。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内,对照组牙齿敏感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即刻)=29.606、χ~2_(术后)=30.178,P〈0.001)。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内对照组发生牙齿敏感程度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_(即刻)=-5.999、Z_(术后)=-5.659,P〈0.001)。结论预防使用脱敏剂可以降低牙漂白术后牙齿敏感的发生率,并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牙齿敏感症状。

  • 标签: 牙本质脱敏剂 牙本质过敏 牙漂白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骨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早期治疗的预后预测指标,为临床筛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0例成人及青少年分成5组,正常[牙合]成人组20例,正常[牙合]青少年组20例,骨安氏Ⅲ类错[牙合]成人组28例,早期骨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组24例,早期骨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失败组8例。在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测量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APDI值、ODI值、KIX值。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KIX的平均值在1.2以下。早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KIX值均值为1.51,治疗后KIX值均值减小为1.36。早期治疗失败的患者KIX值均值为1.81,治疗后为1.83。各组间比较均有高度显著差异,P〈0.001。结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KIX指标临界值为1.5,可作为早期治疗和延期治疗的初步筛选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头影测量 APDI ODI
  • 简介:目的:观察粘接夹板固定慢性牙周炎患者松动患牙前、后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的数量变化及牙周状况,以期为评价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19例(76颗松动患牙),记录比较牙周治疗前(基线)、经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粘接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3、6、12个月的牙周状况(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变化;采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的数量变化;评估患者对夹板固定后美观、功能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牙周夹板固定后各时间点的牙周临床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龈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数数量较初诊基线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夹板固定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牙周夹板的美观、咀嚼、发音及舒适的满意度为84.2%以上。结论:慢性牙周炎经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粘接牙周夹板可有效固定松动患牙,使之恢复咀嚼功能;加强口腔健康指导,定期实施牙周维护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牙周炎 牙周夹板 固定修复 纵向研究
  • 简介:目的:采用口腔全景X线片,对上颌牙槽骨高度的区域差异及其特点进行测量分析,为牙弓牙槽弓新分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支持。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正常成年上颌骨X线全景片,根据笔者团队提出的牙弓牙槽弓分区,分别对弓顶区、弓肩区和弓体区各牙位牙槽骨高度进行测量,弓顶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鼻底的高度,弓肩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鼻底与骨上颌窦底高度,弓体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上颌窦底的高度(h),统计各牙位牙槽骨平均高度与各区域牙槽骨平均高度最低牙位,同时以h≤6mm,6mm〈h≤8mm,8mm〈h≤10mm,10mm〈h≤12m,12mm〈h≤14mm,h〉14mm为参考区间,分别统计不同牙位牙槽骨高度在各高度区间的百分比。结果:正常成年人弓顶区中切牙牙槽骨高度最低,平均为24.8mm,弓肩区第二前磨牙牙槽骨高度最低,平均为16.8mm,其牙槽骨高度在不同区间百分比分别为1.75%,4.25%,9.25%,12.75%,14%与58%,弓体区第一磨牙牙槽骨高度最低,平均为12.7mm,其牙槽骨高度在不同区间的百分比分别为9.5%,20.25%,14%,12%,11.75%与32.5%。结论:上颌牙槽骨高度区域差异明显,新牙弓牙槽弓分区既能较好地体现这种差异,也能很方便地将这种差异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

  • 标签: 牙槽骨高度 分区 牙种植 X线测量
  • 简介:目的本临床研究的目的是了解3—5单位的后牙氧化锆固定桥经3年使用后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临床病例45人,每人至少应用一个固定桥以修复缺失的1—3颗后牙,共计完成固定桥修复体57件。利用计算机辅助制作系统制作桥架一在初步烧结的氧化锆瓷坯上磨削出较原型稍大的桥架,放大比例经过精确计算以保证再次烧结后的尺寸正好合适。固定桥完成后采用Variolink或PanaviaTC树脂粘接剂进行永久粘接,粘接完成后即刻、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后进行临床及放射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利用McNemar检验对实验牙(基牙)和对照牙(对侧同名牙)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进行比较。结果36个月的观察期后,有36个病例的46件固定桥得到复查。所有的氧化锆桥架均未发生折裂,桥架成功率为100%;7件固定桥因为生物学或技术原因而拆除,固定桥的成功率为84.8%;继发龋的发生率为10.9%;饰瓷部分的少量崩瓷发生率为13.0%;实验牙和对照牙间的探诊深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氧化锆桥架有足够的稳定性,可以用于后牙缺失的固定修复;但现在的仿型加工技术其技术性问题的发生率较高,有待于在将来的加工技术中加以改进。

  • 标签: 前瞻性临床研究 后牙固定桥 氧化锆 计算机辅助制作 MCNEMAR检验 树脂粘接剂
  • 简介: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和实验根尖周炎进展过程中根尖周组织整合素β1表达的分布情况及规律,探讨其在根尖周组织炎症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取磨牙牙髓暴露不同时间(0、7、14、21、28d)的大鼠上颌骨行整合素β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部位与表达程度.结果整合素β1广泛表达于正常大鼠根尖周组织;牙髓暴露7~21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呈阳性至强阳性表达,炎细胞密集区可见深棕色颗粒集聚;牙髓暴露28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较弱.牙槽骨内的骨细胞、陷窝内血管、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牙骨质细胞中整合素β1在牙髓暴露0~14d呈强阳性表达,21d后表达减弱.结论整合素β1参与根尖周炎症的进展与根尖周肉芽组织形成炎症早期的骨吸收.

  • 标签: 根尖周炎 整合素Β1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比较老年人前、后牙牙髓感觉昼夜节律的差异,以指导选择老年人缺失牙修复最佳就医时间。方法:在24h内7个等距间隔时间点,测定20名受试老年人上颌中切牙(切牙组)和下颌第一恒磨牙(磨牙组)牙髓活力的阈值,运用Halberg余弦法分析切牙组和磨牙组牙髓感觉功能的生物节律,并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两者整体变化趋势一致,感觉阈值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分别出现在0:00与12:00。磨牙牙髓感觉闽值的振幅、振幅比中值大干切牙,整体水平和中值略高于切牙。结论:老年人切牙与磨牙的牙髓感觉功能均具有昼夜节律,感觉最迟钝和最敏感的时间分别在0:00与12:00。

  • 标签: 老年人 牙髓感觉阈值 昼夜节律 前牙 后牙
  • 简介: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是将特定的限定因子导入动物体细胞内,使其重编程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iPSC,这一成果揭开了干细胞研究的新篇章。各国研究者们就如何提高体细胞重编程效率及安全,进而推动细胞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展开了广泛研究。iPSC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也备受关注,牙髓、牙周及黏膜等口腔组织来源细胞被诱导形成iPSC,而其他组织来源的iPSC也成功诱导向牙齿、牙周特定细胞分化,有望为口腔组织再生提供足量、可靠的细胞来源,展示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口腔医学 牙周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骨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特点.方法20例经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价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总结传动矫正技术的特点.结果与矫治前对比,矫治患者侧貌和咬合关系有明显改观.矫治后的Wits值由(-2.45±1.78)mm改善为(-1.13±0.92)mm,ANB角由(-1.25±1.63)°增大为(0.78±2.79)°,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之差由(-3.38±1.48)mm变为(2.09±1.55)mm,面型角由(2.75±1.47)°变为(7.51±1.87)°,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是治疗骨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不同表面形态的种植体与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相关,为进一步寻找一种更有利于种植义齿长期稳定性的种植体表面形态设计奠定基础。方法对2307例(3652枚)种植体进行追踪观察0.5~10年.分析比较不同表面形态种植体之间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种植体长度因素。结果发生种植体周围炎35例,发生率0.96%。其中负重前发生种植体周围炎26例,负重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9例。大颗粒喷砂酸蚀(SLA)表面、钛易耐(TiUnite)表面及可吸收喷砂介质(RBM)表面形态的种植体其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光滑表面形态的种植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年龄和性别对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P=0.08)。10~12mm种植体显示出了更高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结论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粗糙表面形态的种植体;年龄、性别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目前的研究并不能认为种植体的长度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具有相关

  • 标签: 牙种植 种植体周围炎 表面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周期张应力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施加不同大小的周期牵张力(6%、12%、20%细胞表面拉伸率),24h后检测其对细胞的总蛋白合成、ALP活性、Col-Ⅰ和OCN分泌的影响。实验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较小的牵张力对人牙周膜细胞生物活性无显著影响,随力值的增大,牵张力能够呈强度依赖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的活性,减少总蛋白合成及ALP活性,抑制C0l-Ⅰ及OCN的分泌。结论:周期张应力可以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并呈强度依赖

  • 标签: 周期性张应力 人牙周膜细胞 生物学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水门汀对全瓷冠微渗漏和边缘适合的影响。材料和方法80个离体磨牙被分成2组,其中一组准备制作Procera全瓷冠,而另一组准备制作金瓷冠。用标准方法制作基底冠,每组在分成磷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加强玻璃离子水门汀和树脂水门汀粘接组。在进行微渗漏实验之前对样本进行热循环,然后切片。用traveling显微镜评估边缘适合。结果发现水门汀的类型和微渗漏之间有显著相关,76%的Procera全瓷冠和90%的金瓷冠基底存在明显的微渗漏。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时.49%的Procera全瓷冠和66%的金瓷冠基底达到0级的微渗漏等级:使用树脂水门汀粘接时,34%的Procera全瓷冠和96%的金瓷冠基底显示0级的微渗漏。ProceraAllceram基底平均边缘间隙(54μm)显著大于金瓷冠(29μm)。

  • 标签: Procera全瓷冠 边缘适合性 微渗漏 粘接剂 玻璃离子水门汀 磷酸锌水门汀
  • 简介:目的探讨多壁纳米碳管增强义齿基托树脂(MWCNTs/PMMA)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能。方法进行MWCNTs/PMMA复合材料制备,参照ISO7406技术报告相关标准,对MWCNTs/PMMA复合材料生物安全进行体内及体外试验.包括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口腔黏膜刺激试验.评价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能。结果细胞毒性试验评价级别为1级.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未见异常组织学反应。结论MWCNTs/PMM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安全无毒。

  • 标签: 纳米碳管 基托树脂 复合材料 生物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下颌偏斜的矫治原理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2014年就诊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的骨下颌偏斜患者16例,选用0.56mm×0.71mmMBT系统托槽,采用MEAw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定点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例骨下颌偏斜患者平均矫治时间20个月,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治疗后下磨牙远中直立移动,平均远中直立7.63°,平均远中移动3.38mm;下前牙平均舌倾内收3.31mm;下颌骨治疗前后不对称,治疗前后颌骨改变小。结论采用MEAW技术可有效矫正恒牙期骨下颌偏斜,为代偿掩饰矫正。

  • 标签: 下颌偏斜 多曲方丝弓 头影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颞下颌关节强直以冠状CT为基础的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1—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收治的创伤所致颞下颌关节强直84例(124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CT扫描,关节区冠状重建,据此提出创伤关节强直的4型分类,即A1~A4型。根据分类进行相应的治疗。A1型,纤维组织松解或髁突切除+肋骨移植+颞肌筋膜瓣修复;A2和A3型,切除外侧融合骨球,保留内侧髁突和关节盘+颞肌瓣或咬肌瓣外侧间隙填塞(外侧成形术),如果内侧髁突残余较小不能负重,骨球切除后用肋骨移植+颞肌瓣或咬肌瓣修复;A4型,切除全部骨球,肋骨移植关节置换+颞肌瓣或咬肌瓣修复。对治疗结果进行CT和临床随访评价。结果:84例124侧创伤关节强直中,A1型14侧,占11.3%;A2型43侧,占34.7%;A3型46侧,占37.1%;A4型21侧,占16.9%。其中部分A1型,全部A2和A3型有内侧移位的髁突残余,占75%(93/124)。根据分类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外侧成形术82侧,占66.1%;肋骨移植重建33侧,占26.6%;其他9侧,占7.3%。48例68侧关节强直术后随访10个月~4a,占57%。其中,48侧行外侧成形术的关节中有7侧复发,占14.6%;17侧行肋骨移植的关节中有4侧复发,占23.5%。结论:基于冠状CT的关节强直新分类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外侧成形术+颞肌瓣修复是治疗A2和部分A3型关节强直(内侧有足够承重的髁突和关节盘残余)的理想方法,肋骨移植+颞肌瓣修复治疗完全骨强直效果良好。

  • 标签: 创伤 颞下颌关节强直 分类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及其与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病理和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腺样囊性癌、20例多形性腺瘤和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对腺样囊性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微血管密度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腺样囊性癌中计数均随着HIF-1α和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HIF-1α和VEGF两者在腺样囊性癌之间也具有相关(P〈0.05);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生存期、肿瘤的转移有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腺样囊性癌肿瘤大小、神经侵犯、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转移和患者短生存期密切相关。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 简介:目的探讨Beta角判断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颅面矢状关系的可靠程度。方法应用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的Beta角、ANB角、Wits值和APDI指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和变异程度分析。结果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Beta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ta角与ANB角、Wits值和APDI指数显著相关(P〈0.05),但变异较ANB角和Wits值小,与APDI指数接近。结论Beta角可准确评价前牙反[牙合]患者的颌骨矢状关系。

  • 标签: Beta角 前牙反[牙合] 头影测量 矢状关系
  • 简介:目的:评估边缘形态与粘接剂两种因素对全冠边缘适合的影响,并探讨两种因素对全冠边缘适合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制作预备体长6mm、直径10mm、聚合度12°的树脂模型60个,按不同边缘形态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模型进而被随机平均分为3个小组。每一模型进行四点标记,常规制作钴铬金属全冠,按标记点就位。边缘形态(因素A)选取2种:A1为凹面肩台,A2为直角肩台;粘接剂(因素B)选取3种:B1为聚羧酸锌水门汀粘接剂(ZPCC),B2为CX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GIC),B3为RelyXUnicem树脂水门汀粘接剂(RC)。按照A1B1、A1B2、A1B3、A2B1、A2B2、A2B3分别对6组金属全冠进行粘接处理,每个金属全冠均采用10kg载荷加压至粘接剂完全固化。每个金属全冠在代型上粘接前后分别用SMZ745T体视显微镜于四个标志点处对边缘终止线到冠边缘外侧之间的垂直边缘缝隙进行拍照,用Image-ProPlus6.0软件系统进行测量,计算粘接前后冠边缘缝隙的浮升量,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粘接后A1B1、A1B2、A1B3、A2B1、A2B2、A2B3六组边缘浮升量分别为(64.84±35.62)、(47.47±28.27)、(107.78±56.91)、(69.68±39.44)、(58.44±38.39)、(131.90±66.18)μm。A1B2组边缘浮升量变化最小,A2B3组最大。边缘形态不变时,应用不同粘接剂粘接时的样本浮升量两两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同一种粘接剂时,不同边缘形态的样本浮升量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形态和粘接剂两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对边缘适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考虑到边缘适合,边缘形态与粘接剂相互之间对边缘适合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临床上铸造金属全冠修复时,建议选择凹面肩台并选用CX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粘接。

  • 标签: 边缘适合性 边缘形态 粘接剂 全冠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正畸结合部分上颌骨牵引成骨的方法,治疗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足的唇腭裂患者.方法使用正畸结合上颌骨部分牵引成骨的方法,首先进行上颌骨前部牵引成骨,增加上颌骨的骨量,再进行正畸治疗排齐牙齿,最终解决上颌骨发育不足和牙齿拥挤的问题.结果患者矫治后ANB角增加9°,面型明显改善,(牙合)关系良好.结论采用正畸结合上颌骨部分牵引成骨这一新技术,矫治上颌骨发育严重不足的唇腭裂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牵引成骨 腭裂 正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