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7例,将所选取患者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MMF组(35例)和CTX组(32例),两组患者前期均采用糖皮质激素予以治疗,CTX组在LN诱导治疗期间,在此基础上采用环磷酰胺行静脉滴注治疗,MMF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霉酚酸酯行口服治疗,就两组患者临床来哦小及安全性予以比较。结果MMF组诱导治疗完成率(85.71%)相比于CTX组(96.88%)差异不明显(P>0.05);MMF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相比于CTX组,差异不明显(P>0.05);MMF组完全缓解率相比于CTX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MMF组就腹泻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CTX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对其无论采用环磷酰胺,还是霉酚酸酯,在治疗效果上均大致相当,但采用霉酚酸酯治疗,其在完全缓解率方面则明显高于环磷酰胺,其在总体总体不良反应方面则轻于环磷酰胺。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透患者行血液透析协同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方法:2020-3到2021-5期间从我院选取一共10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实施血液透析协同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胆固醇、血白蛋白、钙磷乘积、血磷以及血钙等各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睡眠障碍、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行血液透析协同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疗效突出,显著改善了胆固醇、血白蛋白、钙磷乘积、血磷以及血钙水平,安全性高,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康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在医治肺炎废人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我院的60例肺炎病人,均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干预,观察组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医治。对两组病人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展开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用于医治肺炎病人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治疗中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莫沙必利临床给药治疗,对该药物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样本人群,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内患者24例。将行奥美拉唑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行奥美拉唑加莫沙必利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经过对应性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83%)、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与参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充分证明该药物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和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降压效果.方法:72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高血压病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35人)和氯沙坦组(37人),分别每日早晨服替米沙坦80mg,或氯沙坦50mg,总观察时间为8周.服药后第4、8周测定血压,入选时与服药后第8周测定血钾、肝功能、肾功能.结果:服药第4周、第8周两观察组血压均较观察前显著降低(P<0.05,P<0.01),且替米沙坦的降压作用较氯沙坦明显(P<0.01,P<0.001).到第8周末,替米沙坦组与氯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达94.1%与88.6%.与观察开始前比较,第8周末血钾、肝功能、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替米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服用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全方位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尿毒症或者肾功能障碍疾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114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为全方位护理干预,随后对护理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管路凝血率为 5.2% ,对照组为 14.0%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导管感染率和出血率上,观察组分别为 3.5% 和 10.5% ,对照组则为 17.5% 和 19.3% ,在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发生率为 3.5% ,对照组则为 12.3%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整体效果更令人满意。 结论: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有着更好地安全性保障,能够降低管路凝血率、导管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能够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好地护理服务。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32例冠心病伴血脂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9例,口服辛伐他汀5mg/d,B组13例,口服辛伐他汀20mg/d,比较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血脂变化。将A组没有控制到理想水平的患者,增加剂量20mg/d,继续口服8周。结果①两组对降低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有显著性疗效(P<0.05);B组对甘油三酯(TG)可有效降低。②服药8周后,B组有76.9%患者TC、LDL—C下降到理想水平,与A组(36.8%)比较有显著性疗效(P<0.05)。③将A组未达到理想水平的13例患者继续口服辛伐他汀20mg/d,8周后又有53.8%的患者TC、LDL—C,降到理想水平。①A组与B组用药前、后8周查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ALT、AST和CK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血脂增高的冠心病患者,口服辛伐他汀(5mg/d)对TC和(或)LDL—C高的患者疗效好。对伴TG高的患者20mg/d不仅显著性降低TC、LDL—C,同时TG有显著性降低,HDL—C升高。辛伐他汀剂量的增加不会导致副作用的增加。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氨磷汀预防铂类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ancerli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临床对照试验库,按照纳入与排出标准选择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1978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用RevMan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合计949例患者,其中英文6篇,中文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氨磷汀组能有效地减少神经毒性的发生[RR=0.57,95%CI(0.39,0.82),P=0.002],严重神经毒性的发生[RR=0.49,95%CI(0.29,0.84),P=0.009],加重呕吐的发生率[RR=1.36,95%CI(1.02,1.81),P=0.04],易发生低血压[RR=2.33,95%CI(1.29,4.23),P=0.005]。在恶心发生率[RR=1.20,95%CI(0.97,1.50),P=0.10]、头晕的发生率[RR=1.44,95%CI(0.50,4.12),P=0.50]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氨磷汀与铂类药物化疗时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预防铂类神经毒性的发生,但会加重呕吐的发生,并容易产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硝唑合剂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22例,其中61例患者采用甲醛甲酚进行填充,为对照组;另外61例患者采用替硝唑合剂进行填充,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语言功能、咀嚼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语言功能、咀嚼功能等均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替硝唑合剂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且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对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进行动物局部安全性评价.方法家兔肌肉刺激试验:家兔后肢股四头肌im0.5mL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d,末次给药后48h和第25天对注射部位进行肉眼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豚鼠后肢隔日im0.5mL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连续注射3次,于末次致敏后第14天iv给予1.0mL的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进行激发,观察豚鼠30min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急性毒性试验:小鼠后肢im0.2mL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给药1次后观察小鼠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可导致注射部位肌肉出现局灶性炎细胞浸润,肌间质细胞增生,条索状化脓灶,停药25d后,上述病变消失.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豚鼠过敏反应发生率为67%,25min内恢复正常,过敏反应评价为弱阳性到阳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未见异常.结论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安全性良好,不影响其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本文挑选某部队医院80例体股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本研究,挑选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将80例体股癣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0例患者,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硝酸咪康唑乳膏涂抹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身体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接受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的观察组在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方面,分别为95.00%(38/40)和7.50%(3/40),均远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和30.00%(12/40),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