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抑郁症睡眠障碍病人的睡眠干预效果。[方法]将64例抑郁症睡眠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病人均常规予以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同时实施12周综合护理干预。两组病人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分析。[结果]HAMD和PSQI的总评分显示,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在治疗第3周、第6周、第12周及随访结束时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的复发率、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干预有助于提高抑郁症睡眠障碍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睡眠障碍,降低复发率及再住院率。
简介:目的了解高龄老年人睡眠节律对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检查112例高龄离退休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按睡眠节律分为早醒组、正常组、入睡困难组和混合组,按睡眠时间分为<5h组、5~8h组和>8h组。结果在PSQI的各因子中,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入睡时间、催眠药物与MMSE因子中的即刻回忆、延迟回忆、命名、理解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正常睡眠节律的高龄老人相比,早醒组各项因子得分除定向力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睡困难组PSQI因子中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效率、入睡时间、催眠药物,MMSE因子中的理解、视空间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睡眠障碍组PSQI中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MMSE中的即刻回忆、延迟回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睡眠时间5~8h的高龄老人相比,睡眠时间<5h组在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8h组在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效率、睡眠障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老年人睡眠节律的调整,对入睡困难的老年人可适当给予中短效镇静催眠药物,以达到调整睡眠节律,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记忆功能的作用。
简介:摘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之下,年轻群体长期受睡眠障碍困扰,成为了我国全年龄存在睡眠问题人群的代表。同时在医疗科普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化,大众对于睡眠障碍这类心理、精神层面健康问题的关注也愈发深入,主动寻求解决方法的人数日益增长,催生出了巨大体量的睡眠经济,收效甚微的治疗手段却在其中层出不穷,快速增长的空白市场中存在着巨大行业缺口。在此基础上,本项目组以国际前沿医疗科学理论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被核心框架基石,制定精准有效的个性化指南,为有睡眠障碍的年轻群体(大学生、上班族)提供解决方案和配套服务,旨在用前瞻性的眼光和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切实解决社会痛点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睡眠护理干预措施对提升呼吸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实际效应。方法:在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期间,我们精心挑选了46名呼吸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参与对象,并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他们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的是标准的常规护理流程,而观察组则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额外加入了针对性的睡眠护理干预。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量表及其他相关工具,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我们发现观察组的PSQI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有了显著的降低,具体表现为患者的入睡时间得到了有效缩短,睡眠时长得到了相应的延长,同时睡眠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普遍高于对照组。结论:睡眠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还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氧剥夺对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的影响及腺苷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Ast,培养至第四代时传代至96孔板内,待细胞贴壁并融合、长出突起后,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ormalcontrolgroup)、糖氧剥夺组(oxygenglucosedeprivationgroup,OGDgroup)、腺苷预处理组(adenosinegroup,ADOgroup),进行糖氧剥夺/复氧糖处理。观察糖氧剥夺8h复氧糖24h后Ast的细胞活率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的浓度。结果OGD组As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LDH浓度高于对照组;ADO组细胞活率明显高于OGD组,LDH浓度低于OGD组(P<0.01);3组间两两比较细胞活率及细胞培养液中LDH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苷能减少糖氧剥夺Ast的损伤,减少糖氧剥夺后Ast凋亡,腺苷预处理对缺糖缺氧Ast有一定的影响。
简介:群体性事件——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是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2004年发生的重庆万州事件,可看作群体性事件的里程碑:原本普通的民事或治安纠纷,行政执法人员一介入处理,冲突矛头立刻转向行政当局,众多与诱发事件无关的旁观者卷入冲突;提出宽泛而模糊的政治诉求。这些新特征表明,群众普遍积蓄着不满情绪。在整个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这种社会不满情绪只能用相对剥夺来解释。相对剥夺指与参照群体相比,个体对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的一种感知;相对满意是其反面,即与参照群体相比,个体对自身所处的有利地位的一种感知。相对剥夺一满意则整合了上述两个概念。本研究通过模拟实验模拟群体性事件中的冲突矛头转向,考察相对剥夺与相对满意对集群行为的影响。实验为单因素被试间设计,招募大学在校男生60名。研究发现:相对剥夺的个体比相对满意的个体更有可能参与集群行为;群体相对剥夺一满意部分中介了个体相对剥夺一满意与集群行为的关系;集群认同对相对剥夺一满意与集群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简介:目的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和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VEP)视力,研究各组的视觉电生理表现,探讨单眼睑缝合1周是否可以建立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方法分析三组PVEP的波形变化、潜时及完成一次诱发反应的时间;比较各组由SVEP得出的客观视力。结果①正常组PVEP由2个波峰组成“M型”(正向波向上),模型组及对照组出现波的分离一波形由多个波组成,而且完成一次反应的时间延长。②缝合侧的N75延迟,SVEP视力较正常组差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对照组未缝合侧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缝合侧视力仍差且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短期形觉剥夺的视觉电生理变化是弱视猫的一种表现,单眼睑缝合1周即可建立形觉剥夺性弱视猫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