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汉日同素逆序词,是语言接触和词汇交流的产物。本文在跨语言研究的层面,对汉日同素逆序词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同素逆序词产生的原因,并且试图运用系统运筹的理论探析汉日同素逆序词的形成机制。
简介:暋回顾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相关理论,大多数研究是针对词汇本身的特点或词汇的教学法进行研究,却忽略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也就是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对教学的影响.鉴于此,依据认知负荷理论从人的认知机制出发,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有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考察如何将认知负荷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具体讨论如何运用认知负荷理论来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如何发挥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效应,进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使学习者能够较为轻松地学习汉语,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互补且相互印证的教学策略.从学生学什么(教学内容)、怎么学(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选用初级汉语教材中的词汇作为具体教学分析对象,应用认知负荷理论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简介:语气成分意义空灵,且含有断言惰性,素来较难把握。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如何在动态语义理论视角下更精确地刻画语气成分的语义-语用贡献,为语气成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认为,语气成分(句类、语气词及语调等)不参与句子命题义组合,却影响其话语义,在语义-语用界面上对句子的语境改变潜能进行限制。基于语言事实,本文阐明语气成分能够对哪些语境构成要素施加影响,将语气成分的意义拆解成若干针对语境要素的有序操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较为统一的语义-语用互动模型。最后,本文以“吧”的语气分析为例,展现动态语义理论对于汉语语气成分研究的积极意义。
简介:自孔宪中先生开始“骂祖宗”以来,一直是“骂”声不绝。围绕中文的“骂其可骂”之处,语文界随之便有“帮骂”、“反骂”,继而又有“辩骂”。如果通过“骂”、“帮骂”、“反骂”和“辩骂”而凸显出汉语的精神来,孔先生功莫大焉。如果证明孔先生的观点都是错的,这也无损孔先生的威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语言这一客观事实,对它的探究属于科学范畴,而科学的标准之一就是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孔先生对前人观点之否定是证伪,同仁对孔先生的否定之否定也是证伪。在科学史上证伪和证实有着同样的价值。如果孔先生的观点有1%是正确的,这便是孔先生贡献的又一体现了。孔先生并非故作惊人之语,而是拳拳的赤子之心的“善骂”,犹柏杨之“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