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natum,CA)是最常见的病毒性性传播疾病,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引起。目前已知HPV有75型,其中三分之一可引起生殖器部位的感染。CA是HPV所致的表皮良性肿瘤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形式。HPV的显形感染在临床上表现为明显的疣状赘生物,呈丘疹状、小刺状或菜花状,多见于阴茎、肛门、会阴或阴道粘膜。亚临床感染(SPI)和隐性感染(LPI)是CA高复发率的重要原因,也是HPV感染流行的重要传染源。大量研究资料表明,HPV感染与某些皮肤粘膜的恶性肿瘤(如宫颈癌、阴茎癌及膀胱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宅医和五行相生起名法由金土皓与宋炳臻父子共同创立。全面推广和运用宅医与五行相生起名法,必定助力强党强军、富国富民、兴业兴企、安居安民、生产生育、养心养身的伟大事业,必定助力中国引领世界走向大同,必定造福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必定有助于人与自然持续和谐共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索影响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北京地区HIV/AIDS定点治疗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长期随访的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13 253例HIV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排除未进行HBV标志物检测的患者1 681例, 共有11 572例HIV感染者纳入研究,其中HIV合并HBV感染的患者532例(4.6%),主要为青壮年(28~48岁)男性,占 85.9%,感染途径以同性性传播为主(74.8%)。87.4%的合并感染患者基线治疗接受了包含拉米夫定(3TC)、替诺福韦(TDF)两种抗HBV药物的治疗。2013—2018年,HIV合并HBV感染的年新增感染率呈波动性下降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6.37%、4.55%、3.92%、4.68%、4.24%和2.74%。HIV合并HB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28~48岁比<28岁,OR=2.807, 95%CI 1.241~6.345)以及婚姻状况(已婚比未婚,OR=1.259, 95%CI 1.004~1.579)。结论北京地区HIV合并HBV感染率为4.6%;2013—2018年HIV合并HBV的年新增合并感染率呈下降趋势。青壮年(28~48岁)已婚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的风险较高。
简介:摘要: 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新冠肺炎因其高传染性、高潜伏性、高致命性而得到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在疫情期间,“病毒为什么要杀死宿主”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本文以该问题为出发点,对病毒与其宿主的共同进化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以“病毒与人类宿主的共生关系”为重点,解释了新冠病毒等病毒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死亡。之后,本文选取并列举了病毒与人类共生的典型范例(人内源性逆转录缺陷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并详细阐述了三种典例病毒与人类的共生机制。而后,本文结合目前的新冠疫情,对新冠病毒与人类共生的实例,即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进行了综合介绍。最后,本文结合目前已知的典型病毒,对病毒的进化趋势给予了推测与猜想。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可直接入侵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原发性感染,导致相关症状。然而其往往发病隐匿,易被误诊。本研究报道1例因"左手抖动伴反应迟钝10余天"入院的青年患者,其初诊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通过脑组织活检、脑脊液相关检查诊断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HAND),确诊后予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后症状消失。提示HIV感染的青年患者出现快速进展性痴呆时,应考虑HAND的可能,并尽快进行相关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时开展HAART。
简介:摘要DNA甲基化一般与基因的沉默(genesilence)相关,而去甲基化(demethylation)往往与一个沉默基因的重新激活(reactivation)相关。当机体衰老或呈病理状态,特别是肿瘤发生时,抑癌基因CPG岛以外的CPG序列非甲基化程度增加,而CPG岛中的CPG则呈现高度甲基化,致使抑癌基因表达的失活及染色体螺旋程度增加。笔者通过对基因组DNA甲基化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使广大医学研究工作者掌握DNA甲基化如何影响染色体结构、基因的沉默与重新激活、基因印记、以及遗传病和癌症发生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