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对感染疾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的80例感染疾病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即使用常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结合人工肝治疗,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为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为3.5±0.3天,短于对照组的5.2±0.1天;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为5.8±0.3天,快于对照组的7.5±0.1天;治疗有效率为95±0.7%,高于对照组的82±0.2%。结论:人工肝治疗结合免疫调节、营养支持及心理干预的新型治疗方法在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优势,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时间较短等局限性,其有效和安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未来临床实践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人工肝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学检测技术在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准确、敏感性及特异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种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等,对感染疾病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对免疫学检测技术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对不同感染疾病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我们发现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ELISA技术在检测病毒抗体方面表现出色,免疫荧光技术则更适用于快速筛查病原体。此外,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结论:免疫学检测技术在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不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效果评估。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感染疾病的诊疗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同时,随着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有望在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免疫学检测技术 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感染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对于感染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检验科微生物室作为临床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生物标本的留取、处理和检测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科微生物标本留取规范化管理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血培养标本[1]。本文旨在探讨血培养标本范化管理对感染疾病诊断的作用、目的及方法,并分析其实际效果。方法:规范化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微生物[2]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和处理等环节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从而提高病原学诊断的准确和可靠。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1.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根据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详细的微生物[3]标本采集、处理和检测操作规程,并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规程。2.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的仪器设备,如自动化血培养系统、自动化接种培养仪免疫荧光分析仪等,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3. 加强质量控制:通过定期对实验室进行质控评价,监控检测过程中的误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规范化管理在感染疾病诊断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了病原菌的检出率:通过对规范采集的微生物[4]标本进行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感染疾病。2. 降低了误诊率:规范化管理减少了标本采集、处理和检测过程中的误差,从而降低了误诊率。3. 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通过合理分配检测资源,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了感染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结论:血培养标本留取规范化管理对感染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病原学诊断的准确和可靠,为感染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优化检验流程和技术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标签: 血培养标本 感染性疾病 留取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感染疾病,长久以来,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年的报告,十大健康威胁中有六项与感染疾病相关,包括埃博拉病毒、流感、疫苗犹豫等。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凸显了感染疾病对全球健康的影响。尤其在重症肺炎、血流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病原体不明的比例高达40%至50%,这强调了感染疾病早期诊断的紧迫。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检测技术如微流控芯片、二代测序(NGS)、数字PCR和核酸质谱等,正在革新感染疾病诊断的格局,提升检测的效率和准确,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可能。

  • 标签: 医学检验 感染性 疾病诊断 最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对临床诊断儿童细菌感染疾病的价值。方法:将2022年10月-2024年10月我院收治100例患细菌感染疾病的患儿试验组,将同时期100名到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观察两组儿童的血常规与CRP指标水平情况、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血常规与CRP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对临床诊断儿童细菌感染疾病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CRP 血常规 儿童 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小儿细菌感染诊断时,结合全血CRP+血常规检验方式情况下,体现出的准确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治疗患者,共72例展开此次研究,分别针对患儿进行全血CRP检验、全血CRP+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检验情况。结果:对照组检查时,获得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47.62%、96.08%、69.44%,实验组检查时,获得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20.00%、98.39%、87.50%,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对比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在实验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更高,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结论:小儿细菌感染诊断时,结合全血CRP+血常规检验方式状态下,获得的准确率较高,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全血CRP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身免疫脑炎(AE)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2例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AE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诊断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前后患儿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 22例患儿的脑脊液中抗神经元抗体呈阳性者12例,占比54.5%;呈阴性者10例,占比45.5%。22例患儿均确诊为AE,包括抗NMDAR脑炎16例、抗LGI1脑炎3例和抗GABAR脑炎3例;其中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发作、思维障碍、行为改变、意识障碍、运动障碍分别有19例、12例、16例、16例、16例、3例,另外所有患儿均出现睡眠障碍;22例患儿经治疗后长期预后良好有16例(72.7%),长期预后不良有6例(27.3%)。结论 AE可通过脑脊液中抗神经元抗体阳性进行确诊,采取免疫治疗可改善患儿的相关指标水平,且经免疫治疗后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自身免疫脑炎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儿童自身免疫脑炎患儿,以随机方式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后PDI评分、M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发育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状态,促进患儿更好的发育。

  • 标签: 儿童 自身免疫性脑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脑炎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和运动障碍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身免疫脑炎与睡眠障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本文综述了自身免疫脑炎相关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睡眠障碍,临床研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评估综合护理在自身免疫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的自身免疫脑炎患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护理,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IQ、MQ、DQ分数。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后的IQ、MQ、DQ分数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IQ、MQ、DQ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自身免疫脑炎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儿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自身免疫性脑炎 智商(IQ) 记忆商(MQ)评分 脑损害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感染疾病诊断中的改进与创新,并分析其在提高诊断准确和效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取200例感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技术、自动化仪器等,对患者样本进行检测。同时,结合传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200例患者样本的检测,新型微生物检验技术在诊断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与传统方法相比,新型技术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诊断效率。此外,新型技术还在病原体鉴定、耐药性检测等方面展现出更高的应用价值。结论:本研究表明,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在感染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新型技术不仅提高了诊断准确和效率,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依据。因此,未来应继续加强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感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微生物检验计算 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疑似感染疾病患者中,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23年1月-12月本院78例疑似感染疾病患者与78例健康体检人员纳入研究,均行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全面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联合检验的诊断符合率较单一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高,P<0.05;患病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较健康组高,P<0.05。结论 联合诊断,在感染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

  • 标签: [] 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感染休克患者采用镇静镇痛护理路径完成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56例ICU感染休克患者进行护理研究;以投掷硬币法为依据展开临床分组;参照组(28例):临床对患者给予传统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28例):参照组基础上,对患者给予镇静镇痛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负面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前,研究组ICU感染休克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较参照组差异无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并且研究组ICU感染休克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较参照组呈现出更为显著降低(P<0.05);护理前,研究组ICU感染休克患者负面情绪评分较参照组差异无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并且研究组ICU感染休克患者负面情绪评分较参照组呈现出更为显著降低(P<0.05)。结论:临床对ICU感染休克患者在给予护理期间,镇静镇痛护理路径方式的科学运用,可将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并且将患者的负面情绪显著缓解。

  • 标签: ICU感染性休克 镇静镇痛护理路径 疼痛评分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ICU感染休克患者实施集束化循证护理策略时所展现的应用价值与实施效果。方法 于2022年03月-2023年03月我院ICU总共收治685例病患,取其中92例感染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以最后指标做为数据支撑,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经对比实验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干预效果显现一定优势且可行显高,本组患者仅出现2例并发症,占比率4.34%且患者休克时间、ICU治疗时间均有明显缩短,组间数据呈现(P<0.05)。结论 对ICU感染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配合集束化循证护理策略可见显著成效,患者就医安全有保障,可极大程度上降低或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在其综合作用下,缩短患者休克时间,对其预后的影响意义重大,该护理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感染性休克 集束化循证护理策略 并发症 治疗时间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并发感染休克的原因及诊治经验,并对外耳道胆脂瘤和感染休克的病理生理和诊疗经过进行反思。方法 :   回顾分析1例外耳道胆脂瘤术后24小时内并发感染休克,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介绍一并复习。结论 外耳道胆脂瘤具有骨质破坏的潜能,术前患耳存在炎症刺激未予重视,手术中释放感染因子入血,诱发脓毒血症。因临床上鲜有报道,专科医务人员经验不足,发现时机和处理方法都有所欠缺,值得警示和学习。

  • 标签: 外耳道胆脂瘤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分析了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中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及其导致的抗药性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探讨了不同抗生素对常见呼吸系统病原体的抗菌作用及其抗药性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抗药性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并探讨了抗生素替代治疗和联合用药策略对抗药性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

  • 标签: 抗生素应用 抗药性 呼吸系统感染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儿科重症监护室是治疗危重病患儿的专门部门,患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和治疗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侵入操作,成为感染疾病的高风险群体。感染疾病不仅增加了患儿的死亡风险,还可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实践方法,强调将最新的研究证据转化为临床实践,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 标签: 循证护理 儿科 重症监护室 严重感染性疾病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