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介电特性,为电阻抗扫描技术用于检测碘致甲状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体甲状腺组织试验标本来自40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19例,年龄25~57岁;女性21例,年龄36~53岁。从刚手术离体的甲状腺组织分离良性病变组织,利用自制测量系统,用阻抗分析仪Solartron1294+Solartron1260、Agilent4294测量上述组织10Hz~10MHz的电阻值和电抗值。做组织病理学诊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手段获得组织的电导率、介电常数、阻抗虚部、Cole曲线等参数。结果以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在所测频率范围内,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介电特性反应良好,其中电导率为0.25~0.80S/m。特征频率主要分布在3.18×104Hz附近,该频率对应的虚部值为-63Ω·cm。结论介电特性可以反映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功能信息,提示电阻抗扫描技术有望用于碘致甲状腺疾病检测领域。
简介:目的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CAE,coronaryarteryectasia)是一种冠状动脉扩张为主的血管病变,扩张的冠脉直径大于附近正常血管的1.5倍。文章概述CAE的发病机制、临床危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coronaryarterydisease)的区别、与全身其他血管扩张的关联、治疗的特殊之处。方法以近年来CAE相关临床、基础研究文献,概述CAE的研究进展。结果CAE在冠脉造影中的检出率为1-5%,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是其主要发病机制;CAE可对冠脉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而被认为是有害的冠脉病变;粥样硬化重、特定的ACE、MMP基因型、不合并糖尿病的CAD患者更容易出现CAE;治疗上CAE与CAD基本类似,但不适合用硝酸酯类等药物。结论CAE是一种有临床危害的不同于CAD的冠脉病变,需要临床重视及针对病因进行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用药在医院药学工作中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药房的药学服务和用药情况做详细调查,以抗生素为例,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结合患者的治疗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常规组患者的诊治采用传统用药方式,研究组成立合理用药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不断探讨如何使用抗生素,及时跟进并了解患者治疗情况,做出最为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案。对此次调查研究作总结。结果抗生素的使用合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的3天和一周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8.72%和92.3%,肝功能受损率2.56%,复发率1.28%,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6.9±1.5天,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组好。结论医院药学工作中合理的用药能确保在临床治疗中发挥药物最大疗效,维护患者切身利益,促进我院今后在药学工作中用药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强化辅助用药的管理,以期有效控制辅助用药滥用现象,确保临床医师合理、科学的用药,构建严格辅助用药的管理模式。方法构建本院辅助用药目录,借助医院信息系统,将我院2015—2016年辅助用药的用药数量等数据展开收集、分析,评价、总结辅助用药的处方及其医嘱情况。结果对比我院辅助治疗药品管理制度实施前(2014年)、实施后(2015年、2016年)的辅助治疗药品管理质量考核效果,可以总结实施干预措施后,辅助治疗用药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下降1.93%和4.65%,患者的辅助治疗药费比例下降显著,干预措施效果明显。结论强化辅助治疗用药的监管力度,构建管理组织,可以辅助治疗用药品种、金额的大幅度降低,有效杜绝辅助治疗用药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出现,进一步缓解患者负担,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分享北京朝阳医院精准用药门诊模式,总结就诊患者特点和精准用药调整手段,分析开设精准用药门诊的利弊,希望为国内未来精准用药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朝阳医院精准用药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汇总分析患者特点、用药规律、精准用药调整过程及实施精准用药后的药物方案变化,评估调整效果,并估算患者未来获益。结果:在此期间,共接诊患者189例,开展基因检测109人次,开展血药浓度监测5人次。就诊患者中,以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多,平均年龄(61.92±11.92)岁,就诊前后,人均减少用药品种(0.5±0.33)种,人均降低药费(365.44±58.35)元/月。结论:实施精准用药指导,可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体化用药。保障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并具有明显的经济学价值,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中药炮制与临床用药安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采用中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5例患者,给予本组患者分别服用4种炮制后的中药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炮制后药物含有的不同有效中药成分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出现的毒性反应。结果炮制后含有生物碱类药物的有效率为96.0%,含有甘油类药物的有效率为100.0%,含有挥发油类药物的有效率为92.0%,含有鞣制类药物的有效成分为88.9%,炮制后药物毒性造成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低。结论合理的进行中药炮制能够有效的提高药材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降低甚至消除药材的毒性以及副作用,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为临床用药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为促进规范并合理用药,确保临床和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减少或避免药源性事件及不良反应。方法日常调剂工作和月处方点评及随机抽查临床患者出院病历,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病历医嘱,采用文献与药品说明书循证,药学专业人员讨论一致认定,并由中选出较典型的几例逐一分析。结果不断提高并规范合理用药水平。结论合理、规范用药任重道远,需要医、药、护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并提高合理用药认识,强化处方、医嘱责任,全面了解每一药物的详细信息,尤其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要充分考虑其适应证、禁忌、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并结合临床、患者个体情况,慎重、精准选用药物。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发生药品不良事件(ADE)使用的药品,寻找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6年上报的915份ADE报告中的488例用药失误病例,按照溶媒选择不适宜、溶媒量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给药频次不适宜、滴速不适宜、是否冲管及过敏史等进行分析。结果:915例ADE中,药品不良反应(ADR)427例,用药失误488例。488例用药失误中溶媒选择不适宜54例次;溶媒量不适宜44例次;给药剂量不适宜46例次;给药频次不适宜36例次;滴速不适宜269例次;未冲管266例次;有过敏史50例。用药失误所占比例由上半年的55.90%下降到下半年50.77%。结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规范合理用药,可以减少用药失误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肠外营养(TPN)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为TPN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我院2013年6月7日的188份T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对于TPN的使用上热量供给、营养成分配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我院TPN的使用上还需进行改进,应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TPN给药,避免TPN的滥用、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