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行肠内营养喂养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鼻胃管肠内喂养,观察组行床旁盲插鼻肠管肠内喂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误吸、呕吐、胃潴留、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7 d喂养达标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7 d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7d喂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误吸、呕吐、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腹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床旁盲插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改善重症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喂养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宫颈癌腔内结合插植后装治疗(IC/IS BT)时徒手方式插针计划与虚拟优化插针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探讨现有插植后装计划的改善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宫颈癌高剂量率放疗计划,利用Nucletron Oncentra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在已实施的徒手方式插植后装治疗计划(Treatment-Plan)的基础上,再为每例患者设计一个虚拟优化插植后装治疗计划(Optimized-Plan)。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两种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及计划执行效率。结果两种计划相比较,Optimized-Plan显示出更适形的靶区覆盖和更均匀的剂量分布(P=0.000、0.008)。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D0.01 cm3、D1 cm3、D2 cm3和D5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timized-Plan可以降低危及器官受量,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D2 cm3分别减小60.41、36.43、27.53、12.43 cGy。计划执行时间上,Treatment-Plan为(857.92±243.39) s,Optimized-Plan为(804.53±239.13) s,平均缩短53.39s (P<0.001)。结论虚拟优化插针计划比徒手方式插针计划显示出更适形的靶区覆盖和更均匀的剂量分布,同时各危及器官受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计划执行时间缩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重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完成分组,共两组,每组25例,一组为观察组实行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一组为对照组实行经鼻留置胃管护理,比对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血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反流误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方案融入重症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床旁盲插鼻肠管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于院内取样本量94例,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治疗的重症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各47例。对研究组患者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的方式对肠内营养补充治疗,对对比组患者采用鼻胃管进行胃内营养补充治疗。对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置管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白 蛋白的水平、前白蛋白的水平及转铁蛋白的水平均较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补充治疗中效果明显,且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营养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在2022年9月到2023年9月期间选择7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胃肠插管及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及护理干预,比较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置管后不良反应(反流误吸、呕吐、腹胀、腹痛)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置管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超声引导下比较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用于两点和四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60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超声引导下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8ml阻滞肌皮神经,并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4ml于桡神经周围支;B组分别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8ml上述四支神经周围。阻滞后每2min观察阻滞效果。记录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起效时间、等待麻醉的时间(从麻醉穿刺开始到患肢痛觉消失),麻醉镇痛维持时间(痛觉消失到感觉到疼痛的时间),阻滞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所需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平均2.8min)较B组(平均4.8min)显著缩短(P<0.05),但是A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效果、等待麻醉的的时间、麻醉镇痛维持时间与四点阻滞无统计学差异。
简介:摘要通过11例患者应用点状植皮技术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笔者认为术后通过护理人员细致和全方位护理。可加快植皮创面愈合,减少病人痛苦,减少医务人员的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