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50 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 25 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 NIHSS 评分、 Barthel 指数均优于常规组( 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体会。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我院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58.6±16.3岁、男性43例,女性53例。分析(1)患者基本资料、DSA诊断结果。(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3)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结果(1)患者治疗时间窗为2~5小时,平均2.9±1.5小时,术前NIHSS评分12~14分,平均13.4±1.9分。临床表现为56例肢体乏力、42例感觉障碍、37例失语、39例口角歪斜、13例偏盲、11例复视等。(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3)96例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患者90例,血管再通失败6例,血管再通率93.75%。结论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急性脑梗塞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一般采用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此现研究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护理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此次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溶栓治疗的
简介: 【摘要】目的 对比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7例,按照发病至入院时间分别进行静脉溶栓(发病时间<6 h,静脉溶栓组)、动脉溶栓(发病时间6~24 h,动脉溶栓组)及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发病时间>24 h,基底动脉取栓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其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动脉溶栓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静脉溶栓组,基底动脉取栓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急诊溶栓、取栓治疗在神经内科临床中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应用。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实施急诊溶栓、取栓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治疗效果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3%,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诊治疗干预后患者致残情况的总发生率为13%,低于对照组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治疗干预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90±0.46)d,而对照组为(17.80±0.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救治中实施急诊治疗干预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降低患者致残风险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TCD在脑卒中rt-PA溶栓中的指导意义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脑卒中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rt-PA溶栓治疗并采用安慰剂检测,实验组患者给予rt-PA溶栓治疗并接受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再通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血流再通率(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血流再通率(64.2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在脑卒中rt-PA溶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患者的血流再通,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溶栓治疗中对辅助药物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辅助应用作用观察共对298例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全部患者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50mg,第一天咬碎口服以便迅速吸收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半数患者(149例)给予肝素钙(12500IU发病后4h开始,每日2次共7天或至出院前),并加用阿司匹林,另一半(149例)单用阿司匹林。结果再梗死率阿司匹林加肝素组48例(3.22%),略低于阿司匹林组52例,(3.49%),P=0.09,其中0~7日内阿司匹林加肝素组12例(8.1%),阿司匹林组为42例(2.82%),P<0.01,差异有显著。肝素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不易被肝素-抗凝血酶Ⅲ灭活。其活性所需的血浆肝素浓度要比灭活等量游离凝血酶高约20倍。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适时、合理使用肝素有益。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0 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 n=40 )与对照组( n=40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 7d 、治疗后 14d 及治疗后 21d 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0.00% VS 7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7d 、治疗后 14d 及治疗后 21d 的 NIHSS 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大力推广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塞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促进血管再通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根本,溶栓是实现血管再通的基本方法,静脉溶栓是最早使用,且最为推崇的一种溶栓方法,在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静脉联合超声溶栓越来越在临床被推荐使用,且受到良好的疗效。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析 合理延续护理方案 应用于 急性脑卒中溶栓患者中的 临床效果 。 方法 :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2 月收治的 80 例的 急性脑卒中溶栓 患者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延续护理),各 40 例。对比两组患者 1 、 3 、 6 个月的神经缺损程度( NIHSS );精神状况( MMSE )、生活自理能力( MBI )。 结果 : 观察组不同时点的 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MMSE 、 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患中随机选出200例,依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病患转运工作的情况和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电话询问、责任推卸、危急值漏交接等情况,发现观察组转运工作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5.76±0.35)分,大于对照组(76.34±0.33)分。结论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工作中,使用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患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栓后血压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情况。方法收集抚顺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进行溶栓后的血压管理进行分组,血压管理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7±4.3)分和血压管理组(19.2±4.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05);治疗后血压管理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6±1.3)分优于对照组(10.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P<0.05)。血压管理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血压管理组溶栓后梗死灶继发出血率(0.0%,0/60)明显低于对照组(8.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实施血压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