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对 面神经的角神经解剖学 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 12 例新鲜人体头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临床解剖,寻找面神经的角神经位置,对面神经的角神经周围血管进行观察,对面神经的角神经在面部行走全程、入肌点的位置关系进行记录。 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角神经Ⅲ型所占比例最高,明显高于角神经Ⅰ型和Ⅱ型( P < 0.05 )。面神经的角神经Ⅰ型与Ⅱ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明确面神经的角神经位置以及与周边关系,对于寻找直接、简便面部皱眉肌、降眉肌、降眉间肌可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对于提高去神经化手术治疗安全性、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方法搜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中,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513例患者中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的有占37.04%。神经外科患者出现最多的神经眼科症状有复视(52例)、视力模糊(48例)和视野缺损(43例),出现最多的神经眼科体征是眼球震颤(63例)和眼球运动障碍(52例)。导致神经眼科的神经外科主要疾病颅内恶性肿瘤(含原发性和转移性)51例,脑出血43例,颅骨骨折37例,颅内压增高33例,脑疝21例,原因不明确者5例。结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有37.04%的患者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神经外科患者的神经眼科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复视、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的神经外科疾病主要有颅内恶性肿瘤(含原发性和转移性)、脑出血、颅骨骨折、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等。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上皮性囊肿在临床上少见,我院近20年收治了经病理证实的该囊肿11例,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眼科的体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神经科近期收治的部分神经眼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抽取我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00例,其中32例(10.7%)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男19例(59.4%),女13例(40.6%)。经统计神经眼科体征以视力下降14例(43.75%)以及瞳孔改变11例(34.38%)为主,其次是眼球运动障碍4例(12.5%)等。脑梗、外伤以及颅内出血都有可能会导致神经眼科的病发。结论神经眼科体征对于神经科患者的诊断治疗意义重大,并且其设计范围较广,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Ⅰ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行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运用传统方法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阻滞后30min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对2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0.1±2.8)min和(12.9±1.8)min,Ⅱ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1.5±2.7)min和(14.6±2.2)min,I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均P〈0.05)。2组均未出现动脉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方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更高.阻滞实施更快。
简介: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胶原神经导管的构建及对外周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分别取10g胶原蛋白利用自制模具分别制备含0.25g川芎嗪和无川芎嗪的胶原神经导管(2%京尼平交联);对交联前后的胶原神经导管进行拉伸实验并评价其力学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胶原神经导管交联前后的空间结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细胞外基质(ECM)混合后接种于导管内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质量浓度10g/L的川芎嗪诱导MSC7d后,荧光免疫化学方法鉴定MSC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用8只Wister大鼠复制坐骨神经10mm缺损模型,复合MSC的神经导管连接缺损神经,其中4只为无中药导管作为对照,90d后处死大鼠观察再生神经形态,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其功能。结果京尼平交联前后胶原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交联后胶原纤维排列致密,胶原纤维之间形成不规则孔隙且韧性增强;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前后的胶原神经导管的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分别为(0.23±0.09)、(0.20±0.12)N和(0.76±0.15)、(0.69±0.17)N,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川芎嗪能促进MSC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并向神经细胞分化;神经导管与MSC复合培养两者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复合川芎嗪的胶原神经导管能促进缺损神经的修复。结论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胶原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外周神经缺损。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主要探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星状神经联合枕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方法】以某院收取的30位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且两组患者有相同的人数,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前提下引入彩色多普勒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此过程中枕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与第三神经性头痛属于单侧真不与枕骨下疼痛,还有常见的挥鞭样损伤后颈痛,假若抗惊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常用局部麻药与长效皮质醇激素进行一次或一系列神经阻滞治疗。【结果】相较之对照组患者73.33%的治疗有效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5,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比较明显;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相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有更高的评分,差异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患者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星状神经联合枕神经阻滞,搭配药物对颈源性头痛又很好的治疗效果,可很好地缓解患者头痛症状,而且安全性比较高,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价值比较高。、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影像技术在神经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神经影像技术在神经内科临床中的创新应用,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扩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以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在脑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策略制定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