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肌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设施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干预方式,观察组常规饮食干预基础上采用口肌训练的方式,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饮食行文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饮食行为评分差异大致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饮食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肌训练对改善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个性化组优良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用于手足口病患儿可明显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生活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病例分析,了解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病情检验进展,为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早期预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儿童口手足口病儿童的相关诊断指标,对两组儿童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比较,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单因素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儿童为危重型的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对于年龄不足3岁的儿童,抽搐、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差、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大于9mmol/L、3天以上体温高于39℃、外周白细胞计数大于12×109/L、颈抵抗,以上9个因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不足3岁、精神状态差、3天以上体温高于39℃、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大于9mmol/L,是重型儿童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年龄不足3岁的儿童,神经系统症状、精神异常、持续高热的手足口病儿童要高度监视病情的发展,在病情恶化早期进行防治,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0月25例住院治疗行外周介入治疗后穿刺口渗血的患者,分析介入术后伤口渗血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未完善术前准备引发穿刺口渗血8例,占32%;术中操作问题引发5例,占20%;术后护理不当引发10例,占40%;其他2例,占8%。经精心护理和积极治疗,均痊愈。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分析外周介入治疗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同时予以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可使事件发生率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知识掌握,提高护理安全,保障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口咽通气管经口置胃管与经鼻置胃管不同途径置胃管方法洗胃的效果观察。方法根据发病时间及年龄将8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鼻饲管经鼻置管洗胃;观察组40例,采用经口咽通气管置胃管洗胃。观察两组完成洗胃所需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胃管堵塞率和插管所导致黏膜损伤及置管后SpO2下降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口咽通气管置胃管组完成洗胃所需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胃管堵塞率和插管所导致黏膜及置管后SpO2下降程度均优于经鼻置胃管洗胃组(P<0.01)。结论婴幼儿经口咽通气管置胃管洗胃可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节省洗胃时间,减轻或避免了经鼻置胃管的诸多并发症,操作安全、快捷,清洁度高,更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控制手足口病医院内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普及员工及患儿家属的防控知识,集中诊治患儿,制定专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消毒方法,加强环境、诊疗器械和患儿的消毒隔离管理等措施。结果手足口病流行期未发生一例医院内传播。结论健康教育集中诊治、个性化的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等多环节联动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医院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