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中国神学函授教育发展线索,回顾神学函授教育历史。从函授科创办到停办再到开办,几经波折神学函授教育,依托神学院来开展办学,这使神学函授教育和神学院成为不可分割整体。早期神学函授教育成为一种办学和培养方式,使神学教育达到更大范围推动;近代神学函授教育,中国神学教育和神学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回顾从神学函授教育开办以来时间、相关的人员、课程安排等信息,从函授教育历史脉络来看神学函授教育,思考神学函授教育发展途径。1989年一个时间点,进行中国神学函授教育前后叙述。因为,1989年是中国神学函授教育新开启一年,'正规'神学函授教育正式文件形式,报请国家来审批,经过各方努力和筹备,金陵协和神学院神学函授教育开始了新的篇章。通过对神学函授教育历史脉络把握,可以带来我们今天对神学函授教育思考和对未来神学函授教育憧憬。

  • 标签: 神学函授教育 函授科 金陵协和神学院
  • 简介:梁漱溟从文化比较角度,不同于启蒙理性新思路,分析了现代性中传统、现代化多元倾向和从民族传统中挖掘现代性资源重要性。他传统儒学基础,用佛学和西方哲学对儒学经典进行了现代诠释,讨论了儒家传统资源在现代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可能有的意义。他乡村建设实验试图重建农村礼俗机制并导入科学技术,造成儒学复兴社会基础,把寻求传统文化价值空间,从书斋引向社会,把传统儒学道德实践转化为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社会整体实践,从而扩大了儒学实践性。

  • 标签: 梁漱溟 文化比较 转化 乡村建设
  • 简介:在民族解放宏大叙述中,女间谍用性/身体获取情报,“身”报国,一方面她们是当之无愧民族英雄;另一方面,革命牺牲女性身体始终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反而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女性臣服于男性为主导意识形态和权利话语之下,女性身体始终处于被遮蔽和被控制状态。

  • 标签: 身体 女性主义 女间谍 主体性
  • 简介:对结果导向批评可谓国内绩效管理研究一个特色,其理由涉及价值取向、可行性、公平性、片面性等。基于结果导向准确内涵和发达国家实践,本文对这些理由做出回应和反诘。结果导向原则不仅理论上适合中国国情,而且是矫正实践偏差及其负面后果现实需要。

  • 标签: 绩效评估 结果导向 投入导向 产出导向 规则导向
  • 简介:公正是社会主义本质体现,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根本价值追求。"四个全面"实施必须把握公正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这一"金规则"。就目的而言,实施"四个全面"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公正社会;就手段而言,实现好"四个全面"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价值指标在于公平正义;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更要凸显公平公正;全面从严治党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本保证。任何违背公平正义做法将难以真正落实"四个全面"。因此,当代中国实践必须要在制度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凸显制度公平正义,既要保证制度设计时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又要通过制度来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制度支撑。

  • 标签: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公平正义 价值导向
  • 简介:宋代儒家学者关于佛教认知、理解和评价(佛教观),具有四大特征:本位性、实用性、隔膜性、否定性;这些特征准确地向我们传达着宋代儒家学者接受佛教、消化佛教、改造佛教、排斥佛教及其程度等方面的信息;由此推论:宋代新儒学中佛教与儒学关系,实际上是宋代儒家学者基于复兴儒学、发展儒学集体意志和共同需要,对佛教与儒学在新儒学中地位、功能、份额所进行配置;在此配置中,宋儒佛教修养水平、佛教态度以及佛教自身特点分别扮演了重要角色;由此配置所展示佛教与儒学关系便是:形式上“取长补短”、内容上“同质相融”、结构上“儒体佛用”。

  • 标签: 儒士佛教观 基本特征 宋代新儒学 佛教与儒学关系
  • 简介:小时候,母亲教我说第一句话,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父亲给我讲第一个故事,是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刘胡兰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地献出了年仅15岁生命,毛泽东同志亲笔她题写了:“生伟大,死光荣”八个大字。于是,朴素阶级感情在我幼小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人民群众利益 党建工作 党的宗旨 三个代表 奉献精神
  • 简介:在《周易》经传文本里·记载着大量法律现象和法律思想,并对古代法制有着极为深刻影响.在已经成为历史20世纪,经几代法学研究者不懈努力,《周易》法律文化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怀疑到肯定、从注脚到正文、从零碎到系统发展过程.本文回顾了20世纪有关《周易》主要法律文献,认为我们对《周易》法律文化研究已渐人佳境.给法学研究和《周易》研究都带来了清新气息和勃勃生机。

  • 标签: 20世纪 法律文化 法学文献 《周易》
  •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十七大报告在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强调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标签: 民族文化产业 黔东南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社会主义文化 精神 中华文化
  • 简介:《中论》(Mādhyamikasāstra)是印度大乘佛教著名哲学家龙树(Nāgārjuna)阐述中观哲学思想基本著作,历来被认为是龙树最重要著作。龙树在《中论》一书中扣紧"缘起"讨论"性空",提出"八不缘起"、中道实相等思想,对初期大乘佛教经典《般若》系统性空思想作出了新、系统、全面的和深刻阐释,对后来大乘佛教哲学思想尤其是中观学派哲学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中论》 龙树 注疏 哲学思想 大乘佛教 佛教经典
  • 简介:疾病与健康问题是人类学一直关注的话题。人类学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健康、疾病观念与宗教信仰、民族医疗体系密切相关。同样,对传染病防治亦是如此。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田野调查,得出传染病流行及其影响后果不仅是一个流行病学或公共卫生问题,亦是一个综合经济、权力、文化等因素社会综合问题。当地民族文化中宇宙观、宗教信仰等因素都深刻地影响了传染病防治政策实施和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麻风病 公共卫生 身体观 宗教信仰
  • 简介:21世纪以来,随着全真道研究日渐深入,对于教史上重大、有关全真教谱系支派形成时间及原因关注日益增多,使其成为目前道教史研究热点之一。笔者在阅读史料过程中,发现早至元末明初,即元延佑、至正时期到洪武初年间(1348—1368左右),即有直接明确标示出“龙门”名称“龙门派”以及其他道派文献材料出现。

  • 标签: 地方史料 元末明初 龙门派 道派 云南 所知
  • 简介:近年来,宗教成了冷门中“热门”,宗教文化研究逐渐呈现繁荣之象。笔者因对宗教文化有亲近之感,常常翻阅此类著书,觉得不乏厚重之作,但此类著作很多是理论阐释晦涩、史实考索冗繁,方法使用随意,所以,对读者来说,要么历史淹没,要么被理论迷惑;而那些浅显易懂之作,常因为资料支撑单薄,理论指导残缺,行文逻辑失范,实在不足以餍服人心。这里固然有笔者偏见,但如何掌握好宗教文化研究学术范式,这的确是宗教文化研究者应该认真思考问题。

  • 标签: 宗教信仰 学术范式 观音信仰 古代 印度 文化研究
  • 简介:当代中国基督教(新教)神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神学院校图书馆发挥其职能提出了新挑战和要求。本文通过对新教神学院校图书馆功能、重要性和所肩负使命描述,指出神学院校图书馆在神学教育发展中职能。

  • 标签: 神学院校 图书馆 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 教育职能
  • 简介:18世纪,卫斯理约翰创立英国循道会。19世纪中期,随着英籍牧师俾士来到中国香港,英国循道会在华传教活动亦拉开序幕。梧州开埠通商后,在麦路得医生带领下,循道会在梧州地区积极宣讲教义传播福音,开展各项传教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慈善救助切入点,通过考察各种具体行为,再现了这些慈善活动对教会和当地百姓双面向影响。

  • 标签: 英国循道会 麦路得 梧州 慈善活动 《麦路得》回忆录
  • 简介:宗教应对是近20年来西方宗教心理学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当人们遭遇疾病、丧失、战争等严重威胁个体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压力事件时,往往转向更高力量帮助自己应对,宗教也常常成为他们应对资源。在中国,关于宗教应对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宗教信众逐年增多、癌症等重大疾病威胁越来越多民众时代背景下,探索宗教如何影响个体应对疾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督徒例,探索重大疾病患者宗教应对过程,揭示个案可能采用宗教应对策略和持有的宗教应对资源,及应对过程中宗教应对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可能存在变化。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原因在于:宗教是一种复杂现象,宗教应对领域目前仍缺乏坚实理论,质性研究可以深入研究对象经验世界,进行细致、动态描述和分析,寻求解释和理解。本质性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10名身患癌症等重病基督徒共同建构他们宗教应对过程。数据分析和理论建构扎根理论指导,对10名研究对象产生数据进行三级登录,产生一级编码53个,二级编码16个,其中主要类属:宗教应对过程中情绪/心境和态度,宗教认知应对,宗教应对行为,宗教应对资源,宗教应对结果;三级编码得出具有统领作用核心类属“重大疾病患者宗教应对动态过程”。效度检验采用研究者检核、研究对象检核、资料之间相互验证、共同编码、反馈法等。成文采用类属作为基本结构,在部分类属下穿插一些小型个案及情境分析。从应对结果来看,本研究对象普遍在应对过程中取得了生理、心理、灵性上正向变化。从总体应对方式看,他们基本采用积极宗教应对方式,他们并非没有经历灵性挣扎,但在这个过程中依然�

  • 标签: 宗教应对 中国基督徒 重大疾病 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
  • 简介:对历史题材纪录片来说,数字技术运用不仅能够使搬演更加符合拍片需要,也能够有效地"再现"历史场景。《圆明园》和《大明宫》例,我们可以看出数字技术建构历史景观是基于遗址、遗物和历史文献记载,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背离纪录片纪实原则。数字技术所营造全景式、宏大历史场景,从两个方面拓展了历史题材纪录片审美空间:一是增强了历史题材纪录片史诗品格;二是影片"展示"大量"奇观"使得历史题材纪录片叙事模式发生变化。

  • 标签: 历史题材 《圆明园》 数字技术 纪录片 大明宫 表现空间
  • 简介:青少年网络使用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在分析网络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原因基础上,提出借鉴日本网络法治和家庭监管并重成功经验,应对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青少年网络使用安全问题。

  • 标签: 青少年 网络安全 法治 家庭监管
  • 简介:英国循道会是卫斯理兄弟于18世纪在英国创立教会。19世纪中期,英籍牧师俾士来到中国香港,拉开了英国循道会在华传教活动序幕。1897年,梧州开埠通商,英籍牧师麦路得被派往梧州开展传教活动。在麦路得等人带领下,英国循道会在梧州地区开展了教务、医疗、办学、慈善等活动,积极推动了英国循道会在梧州地区传教工作。本文结合《麦路得》回忆录,利用多方资料梳理英国循道会在梧州医疗活动始末,再现了英国循道会在梧州地区传教发展历史图景,并反思其对教会自身及梧州社会影响。

  • 标签: 英国循道会 梧州 医务活动 《麦路得》
  • 简介:苦难是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和消除一种“边缘处境”。宗教对这种处境关注和揭示尤多。本文基督教和佛教例,力图表明宗教在这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苦难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