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2天时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下肢DVT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术后切口渗血、血肿及术后引流量情况。结果术后第12天联合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使用丹参川芎嗪、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下肢局部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下肢DVT的形成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 低分子肝素 丹参 川芎嗪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松梅乐注射液)与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1月64例四肢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骨肽组和鹿瓜多肽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其中骨肽组患者加用骨肽注射液,鹿瓜多肽组患者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愈合优良率、不良反应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骨肽组优良率为81.25%%,鹿瓜多肽组优良率为96.88%,鹿瓜多肽组治疗后优良率明显高于骨肽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鹿瓜多肽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骨肽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P>0.05)。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与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骨折愈合均有一定影响,但鹿瓜多肽注射液作用更显著,可提升愈合优良率,缩短愈合时间。

  • 标签: 鹿瓜多肽注射液 骨肽注射液 四肢骨干骨折 愈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血通脉汤预防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015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比(1)两组手术前后凝血指标。(2)两组术后大腿周径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D-Dimer)分别为(28.5±3.4s、14.8±2.4s、285.4±30.4ng/ml)、(28.1±3.9s、15.1±2.9s、291.1±29.8ng/ml),比较无差异(t分别为0.26、0.36、0.54,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D-Dimer)分别为(30.4±3.4s、15.9±3.1s、154.4±10.1ng/ml)、(35.1±3.7s、16.9±3.5s、100.3±8.4ng/ml)比较有差异(t分别为6.59、5.87、6.66,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大腿周径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03±0.24cm、2.27%)(1.68±0.42cm、11.63%)比较有差异(t/χ2分别为5.47、5.63,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更能预防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活血通脉汤 老年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下肢淤血性溃疡属于中国医学“臁疮”范畴,中国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对于愈创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成的医疗体系,治疗方法便于操作,治疗成效也较为良好,在我国临床医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下肢淤血临床治疗进行深入调查发现,重要熏洗治疗方法应用并不广泛,相关的理论文献也非常少。本文就是对中药熏洗对治疗下肢淤血的情况进行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临床医疗人员有所启示,促进我国临床医疗水平提升。

  • 标签: 中药 熏洗 治疗 下肢瘀血
  • 简介:肢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病变,以往采用刮除植骨术或骨水泥填充为主要治疗手段,其中磷酸钙骨水泥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填充材料。对于肿瘤巨大,保留关节困难者采用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可使局部复发率得到有效控制。药物方面,双膦酸盐类药物和狄诺塞麦的使用使其治疗出现巨大进展。狄诺塞麦作为一种最新上市药物,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良好,使用该药有望进一步控制骨巨细胞瘤手术前后复发,提高治愈率。对于肿瘤巨大,难以保留关节者,今后是否可采用刮除植骨+狄诺塞麦治疗的方式,保留关节,减少人工关节的使用,提高效费比,值得期待。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对观察组进行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方法治疗,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都明显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腔内激光联合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套干预效果确切、技术操作方便、费用较低、适合基层医院应用,预防高危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适宜技术。方法通过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90例高危住院孕产妇作为实验组,选定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相同时间段内标准一致高危住院孕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孕产妇LEDVT形成,对照组通过调取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措施与应用传统预防措施预防孕产妇LEDVT形成的效果。结果实验组90例,无临床症状,经彩超确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对照组90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经彩超检查确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栓形成患者均经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应用科学评估方法,筛选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联合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TDP干预LEDVT形成,前者运用物理机械按摩与推动原理,后者利用物理热与辐射原理,力学与热学结合,两者均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顺应性作用,交替规律运用降低了高危孕产妇LEDVT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TDP 预防 产科 LEDV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急救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下肢创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42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急救方法上实施损伤控制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急救时,实施损伤控制法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骨科下肢创伤 临床急救 损伤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高坠伤人体骨折分布及颅骨骨折类型特征差异.方法收集高坠死亡案例128例,根据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尸体剖验及损伤分析,明确躯体初始着地部位与骨折分布及颅骨骨折类型情况.初始着地部位包括下肢、上肢及躯干、头部,骨折部位分析包含颅骨、肋骨、上肢骨下肢、骨盆,颅骨骨折类型包括粉碎性骨折、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穿入性骨折.结果不同的初始着地部位高坠伤骨折分布存在差异,当初始着地部位分别为下肢、上肢及躯干、头部时,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分别为下肢骨折31例(100%)、肋骨骨折48例(92.31%)、颅骨骨折43例(95.56%).总体骨折发生率以肋骨骨折最高(77.34%),其次为颅骨骨折(60.94%).颅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的为线性骨折(76.92%),其次为粉碎性骨折(15.38%).结论高坠伤不同部位着地造成的人体骨折分布存在差异,总体以肋骨和颅骨最多见;颅骨骨折类型以线性骨折最为常见.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高坠伤 骨折 颅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综和护理方式减少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使用日常防御,心理护理,体位干预,药物预防等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经临床护理干预后,60例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2例患者经入院深入治疗以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骨科疾病治疗中常见并发症状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科疾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减少此病发生率,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