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消化道出血行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入组我院52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各26例,2组患者均实施奥曲肽治疗,实验组患者增加凝血酶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5%、血红蛋白均显著更高,止血时间、输血量、治疗后Blatchford评分、治疗后Cor、治疗后IL-6、治疗后TNF-α均显著更低,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前Blatchford评分、Cor、IL-6、TNF-α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行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作用途径定义了一种介于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及炎症的新的分子联系。它是一种能被凝血酶、凝血酶-凝血酶调节蛋白及纤溶酶激活的血浆酶原。活化的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能够通过去除羧基端赖氨酸残基减弱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另外TAFIa通过下调细胞周围的纤维蛋白酶原的活化,灭活炎症缓激肽及过敏毒素C5a、C3a参与炎症反应。近年来针对TAFI的研究发现,该因子在血栓、心脑血管疾病及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扮演一定角色,笔者就该因子及相关疾病作以下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酶在前置胎盘剥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把运用凝血酶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分为实验组23例,把没有运用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共23例,试验组中手术采用肾上腺素稀释液喷洒出血面后,在患者出血的部位快速的敷上放置了凝血酶的明胶海棉,随后加上热盐水垫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宫腔填塞纱布条止血。手术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出血量、出血时间、术后病率和止血效果的检查,得出实验结果。结果运用凝血酶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小组出血时间为(28.5±8.12)S,平均出血量为(76±9.65)ml,止血效果100.0%,术后病率为31.5%。未运用凝血酶治疗前置胎盘剥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小组,出血时间为(75.61±13.85)S,平均出血量为(165±39)ml,止血效果77.7%,术后病率28.5%。两组的出血时间、出血量、止血效果、术后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大出血的手术中,凝血酶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治愈效果,是值得临床使用的药物,可以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UGTD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对36例经皮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的股动脉PSA进行了UGTI,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4482(63.5±10.8)岁。造影术后发生11例,支架置入术后发生25例。凝血酶注射成功后平卧4~6h,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1~3d复查超声,30d临床随访。结果36例患者,单囊腔PSA32个,复合囊腔PSA4个(≥2个腔),瘤腔平均为(2.98±1.30)cm×(1.84±0.75)cm,凝血酶注射剂量为250~1000(644.29±239.10)U,34例患者1次UGTI即刻闭合瘤腔,2例注射凝血酶500U后动脉与瘤腔通道血流明显减弱,在超声引导压迫下5min闭合。UGTI治疗PSA成功率为94.4%0(34/36)。1例注射凝血酶1000U后虽然瘤腔闭合,但股浅动脉内血栓形成,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注射凝血酶500U后瘤腔闭合,但2min后出现寒颤、高热过敏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1d复发2例,1例超声引导压迫后瘤腔闭合,另1例再次注射凝血酶1000U成功闭合,30d临床随访无复发,UGTI治疗PSA复发率为5.6%(2/36)。结论UGTI治疗股动脉PSA是一简单、安全、快速、耐受好的方法,可作为临床治疗PSA的首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凝血酶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分析,将入组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n=44)及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对象则同时接受奥美拉唑与凝血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同时应用奥美拉唑与凝血酶的效果较好,两药联用的优势更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的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采集完立即在室温下对其进行常规四项检查,数据作为对照组。然后,将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其中,A组在-4℃条件下放置24h,B组置入-20℃条件下24h后再次进行凝血检查;C组在4h、8h、24h后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数据。结果凝血标本在-4℃条件下保存24h后,凝血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20℃保存24h后,APTT明显延长(P<0.05)。在室温下,放置4h、8h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置24h后,FIB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三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收集每位体检人体的血液标本,并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凝血真空采血管进行血液标本检测,每种类型的采血管均检测20例健康体检人员,并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BD组相比国产B组的TT检测指标水平更高,P<0.05;APTT、TT将血浆标本于冰箱下保存8小时后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TT在室温下对血浆标本保存4小时后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APTT、TT在室温下保存8小时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结论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对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各不相同,临床上需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择取合适的采血管,并在收集血液标本后的2小时之内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2014年~2015年90例患者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作A、B、C三组。本院选用的是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相应的配套试剂,分析标本保持时间和温度对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结果标本全血温室(26摄氏度)放置,离心后温室(26摄氏度)放置6hAPTT结果和0h的结果相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室检测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APTT标本时,离心或未离心的标本在为开盖的试管中,保存在4摄氏度或室温下,应当选择标本采集4h内进行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20例,根据对患者实施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24.89±2.42)h、输血量为(194.47±19.36)ml、血红蛋白为(122.14±12.37)ml,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时,接受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能帮助患者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和评价人抗凝血酶Ⅲ(human antithrombin Ⅲ,AT-Ⅲ)生产工艺中有机溶剂/去污剂(solvent/detergent, S/D)法联合纳米膜过滤法灭活/去除病毒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D法作为AT-Ⅲ病毒灭活工艺,纳米膜过滤法(20 nm孔径)作为其病毒去除工艺,分析病毒灭活/去除工艺对AT-Ⅲ活性的影响;以伪狂犬病毒、辛德毕斯病毒、猪细小病毒、脑心肌炎病毒作为指示病毒,对上述工艺进行病毒灭活/去除工艺效果的验证。结果S/D法联合纳米膜过滤法可有效灭活/去除脂包膜病毒和非脂包膜病毒,指示病毒滴度下降均>4 lg;且AT-Ⅲ的生物活性及其他各项指标未发生明显改变,活性变化<10%。结论研究建立的S/D法联合纳米膜过滤法可有效灭活/去除AT-Ⅲ中的指示病毒,该方法为凝血因子类制品的病毒灭活验证工艺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