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毫无疑义,当代中国刑事诉讼制度(以下简称“刑诉制度”)发展与相关研究直接发轫于改革开放。中共中央1978年12月提出改革开放,1979年第一部《刑事诉讼》旋即出台即是证明。可以认为,当代中国刑诉制度的建设和研究由此步入正轨。换言之,中国刑事诉讼制发展和研究是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相伴而生的,那么,经过40年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刑诉制度形态与研究道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其间有何值得反思和总结之处?这一系列问题亟待回答,笔者拟结合个人研究经历作一初步解读。

  • 标签: 刑事诉讼法学 当代中国 刑事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法》 改革开放 中共中央
  • 简介:发表这篇译文,我们编辑部同仁的心情非常沉重。王铮教授曾留学南斯拉夫,对刑法理论有精深的造诣。他曾是本刊的一位重要作者。约在两年前,王教授把斯洛文尼亚宪法法院大法官儒佩基奇的这篇论文翻译成中文,并交投本刊。我们认为该内容颇有学术价值,乃决定由王教授再对译文进行校正并与原作者联系版权事宜,以备刊发。王教授办事认真,对译稿数度润磨,历经数月。当他把最后一次校订的译文亲手交给本刊编辑阮齐林先生时,已是1998年的盛夏。但令人悲痛的是,在我们接到译稿十余天后,就获悉他突然病故的消息。对于这篇译文的延迟发表,我们对王铮教授怀有深深的歉意。愿他在冥天安息。

  • 标签: 反对强迫自证有罪 刑事诉讼程序 被告人 刑事诉讼法典 排除规则 当事人
  • 简介:如何设计法典的框架结构是制定和修改刑事诉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各国刑事诉讼典在框架结构上既有其传统模式,又呈现出许多共同特征。我国再修改刑事诉讼典的框架设计应该既借鉴域外的共同做法,又要符合我国国情及历史传统。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再修改 框架结构
  • 简介:从类型学出发,刑事诉讼立法表现为对立的两种理想类型:一是价值导向性立法模式;二是技术性立法模式。《刑事诉讼第二修正案》的修活动实为一种类价值导向性的立法。其特征为:政策与法理短路相接导致法律内部的紧张与对立,进而造成致力于精确性和明晰性的立法技术在立法中的有限应用,乃至反向利用。最终致使《第二修正案》在形式、结构与内容上均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欲对其予以弥补和完善,须从价值导向性立法转向技术性立法。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修正案 立法技术
  • 简介: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对来自警察和法庭的讯问,有拒绝回答和保持沉默的权利。我国新刑事诉讼明确规定被告人没有证明自己有罪的举证责任,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犯罪嫌疑人仍有"如实回答"的义务,继续"坦白从宽"政策,鼓励犯罪嫌疑人坦白。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实行的是有限度的默示沉默权制度。

  • 标签: 沉默权 刑事诉讼法 自证其罪
  • 简介:全国人大新修正的i刑事诉讼》有关鉴定问题的规定有近二十处,其中保留条款八处,新增条款七处,个别修正条款二处,删掉条款一处从与鉴定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和司法鉴定理论与实务角度,对新条款中几个难以理解或理解上容易出现分歧的重点问题,发表一些粗浅认识和提出一些在执行中需要考虑的措施,供有关方面参考,期望新《刑事诉讼》在确保刑事坚定为您治犯罪、尊重与保障人权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 标签: 新刑诉法 鉴定规定 重点问题 实施措施
  • 简介:刑事诉讼在吸收《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非法证据排除规定》施行两年来存在的问题,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了规定,使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更趋于完善.但是有些规定仍然过于原则,同时仍有一些体制方面和观念层面的阻碍.仍有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适用的基本情况作出介绍,指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落实难的原因,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指明出路.

  • 标签: 非法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 落实难 出路
  • 简介:2012年修改后《刑事诉讼》首次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出较为系统和详细的规定,影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摆到了理论和实践面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正确理解和准确适用,涉及何为“非法证据”、认定非法证据的证明标准是什么、哪些诉讼阶段可以审查证据合法性、审查效力如何认定,以及非法证据排除的分类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关系到能否正确发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作用,真正规范侦查行为、减少冤假错案、保障人权。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证明标准 合法性审查
  • 简介:技术侦查措施,是侦查机关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和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犯罪案件中,依据国家赋予的特殊侦查权力,运用各种专门的技术方法或技术装备进行的秘密侦查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人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也大量的运用现代科技逃避法律的制裁,在刑事侦查领域,有些案件运用传统的侦查措施已经无法达到破案的目的,往往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第二章增加了一节"技术侦查"的内容。技术侦查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被确立,并立即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就侦查技术立法化的利弊予以分析探析,以求能进一步规范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与运用。

  • 标签: 技术侦查 立法化 监督 救济
  • 简介:当今世界各国都遇到了犯罪案件增多,办案难度提高的挑战。如何在有力地打击犯罪的同时,不因为办案中的偏差和失误,使无辜者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也是世界各国在制定刑事诉讼时苦苦追寻的目标。我国在1979年制定第一部刑事诉讼时,已为此作出了不少具体的规定。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们对惩罚犯罪分子与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修改后的刑事诉讼又在这一问题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对立的统一按照修改后的刑事诉讼第2条的规定,我国是把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作为双重目的同时提出的。古人所言“欲投鼠而忌器”是一种消极心态,若从积极意义上来分析,“投鼠”(惩罚犯罪)之时,理

  • 标签: 保障人权 刑事诉讼法 刑讯逼供 惩罚犯罪 刑诉法 犯罪嫌疑
  • 简介:从侦查主体、侦查适用范围、侦查活动的性质三个方面界定了,  3.法定侦查程序、侦查措施有了更具体的规定,其他机关经过侦查的案件

  • 标签: 侦查部分 修订建议 刑事诉讼法侦查
  • 简介:从侦查主体、侦查适用范围、侦查活动的性质三个方面界定了,  3.法定侦查程序、侦查措施有了更具体的规定,其他机关经过侦查的案件

  • 标签: 侦查部分 修订建议 刑事诉讼法侦查
  • 简介:在涉及正题之前,先设想有这样一个刑事案例:王某,20周岁,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无父母子女,未婚,但有“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除同胞兄弟姐妹的其他合法形式的兄弟姐妹及其他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以下简称为“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属”,以上亲属不一定同时存在,

  • 标签: 祖父母 亲属 《刑事诉讼法》 抚养 父母子女 外孙子女
  • 简介:不认为是犯罪当然是不追究刑事责任并终止诉讼的情形,我国刑事诉讼第15条规定了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以及在整个诉讼各个阶段中的处理方式,刑事诉讼规定认定犯罪与追究刑事责任过程中所适用的程序

  • 标签: 刑事诉讼法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 缺陷完善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第162条第3项之规定,吸收了无罪推定关于疑罪从无的内容,正式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体现了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进步.但是该项之规定也并非是十全十美,无可挑剔的,也存在不当之处,需要加以修改与完善.本文即对于该项规定之修改作一阐述.

  • 标签: 中国 《刑事诉讼法》 无罪推定 无罪判决 疑罪从无原则 检察机关
  • 简介:不认为是犯罪当然是不追究刑事责任并终止诉讼的情形,即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在刑事诉讼各阶段如何处理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第15条规定了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以及在整个诉讼各个阶段中的处理方式

  • 标签: 刑事诉讼法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 缺陷完善
  • 简介:刑事诉讼对强制措施体系做了大幅调整和修改,强制措施体系逻辑层次更协调、结构更加优化、体系更加完整、更加具有操作性。刑事强制措施必须依法适用,避免因忽视强制措施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及法定的转化条件而造成的强制措施的肆意滥用以及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的严重后果。

  • 标签: 刑事强制措施 逻辑关系 转化条件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在讯问制度的设计上过于侧重保障公权力查明真相的职权,使得犯罪嫌疑人沦为诉讼客体,刑讯逼供正是二者的权力权利失衡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多起因刑讯逼供造成的冤假错案的爆发使当权者正视这一立法顽疾,在今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修正案》(以下简称刑诉修正案)对讯问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赞扬批判之声共存。本文将简单介绍我国现行的讯问制度,分析草案对讯问制度的修改内容,就草案引发的争议陈述自己的见解,并借域外讯问制度这块他山之石,提出进一步的改革构想以更好地预防刑讯逼供。

  • 标签: 讯问程序 刑讯逼供 刑诉修正案 犯罪嫌疑人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