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骨折伴同侧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髁上骨折伴同侧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2~78岁[(38.5 ± 3.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45例,摔伤45例,其他10例。骨折AO分型:A1型56例,A2型33例,A3型11例。左侧60例,右侧40例。患者均行同侧膝关节MRI检查以明确膝关节半月板与韧带损伤的发生率、部位和严重程度。损伤部位包括膝关节内侧半月板(MM)、外侧半月板(LM)、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外侧副韧带(LCL)。采用Stoller四级法评价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程度,Ruiz三级法评价膝关节韧带损伤程度。分析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患侧、骨折AO分型等亚组半月板与韧带损伤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股骨髁上骨折伴同侧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6例(76.0%)伴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151处不同部位损伤)。29例(29.0%)同时合并半月板及韧带损伤。5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双侧半月板损伤11例。MM损伤32例(32.0%),其中Ⅰ级19例,Ⅱ级12例,Ⅲ级1例;LM损伤35例(35.0%),其中Ⅰ级19例,Ⅱ级14例,Ⅲ级2例。49例合韧带损伤患者中,单韧带损伤22例,双韧带损伤19例,三韧带损伤8例。ACL损伤33例(33.0%),其中Ⅰ级22例,Ⅱ级10例,Ⅲ级1例;PCL损伤4例(4.0%),其中Ⅰ级3例,Ⅱ级1例;MCL损伤28例(28.0%),其中Ⅰ级18例,Ⅱ级9例,Ⅲ级1例;LCL损伤19例(19.0%),其中Ⅰ级12例,Ⅱ级5例,Ⅲ级2例。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亚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骨折类型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显著相关,其中男性(P < 0.05)、A3型骨折(P < 0.01)伴半月板损伤风险明显增高。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亚组的膝关节韧带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与膝关节韧带损伤显著相关,其中交通伤(P < 0.01)、A3型骨折(P < 0.01)合并韧带损伤风险明显增高。结论股骨髁上骨折伴同侧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且存在同一患者合并多部位损伤的情况,尤以韧带损伤显著。男性、A3型骨折及交通伤为其危险因素,提示临床诊疗时须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联合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功能训练,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联合功能锻炼对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两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采取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联合功能训练康复,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恢复,对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有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馈控制联合4F管理在半月板运动性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半月板运动性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4F管理,进行全天候、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护理模式。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联合4F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半月板运动性损伤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证实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 72例,根据手术前所接受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6例。对照组术前采用 CT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研究组术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性、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对检查方案的满意度、检查操作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诊断准确性高于对照组;纠纷事件发生仅 1例,少于对照组的 6 例;对检查方案的满意度达到 97.2%,高于对照组的 86.1%;检查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操作时间,但能够明显提高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例数,及由此所导致的纠纷事件,使患者对检查方案的满意度提高。
简介:摘要半月板撕裂是膝关节损伤的常见类型,若治疗不当,易引发膝关节疼痛、骨性关节炎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正确识别半月板病变是进行患者教育和临床干预的重要前提。MRI是临床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最常用影像学方式,其能够准确反映半月板撕裂的位置、撕裂类型、半月板形态等,是临床诊断半月板撕裂的首选影像学方式。基于深度学习的MRI疾病检测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新兴领域,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临床效用研究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可能最终转化为临床实践。本文从迁移学习与定制的神经网络两大分类中探究半月板损伤二分类、撕裂位置、撕裂方向、分级和感兴趣区分割等方面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半月板MRI诊断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研究的一些不足,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出悬吊固定技术治疗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对2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伴随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的同时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出悬吊固定技术修复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纳入前交叉韧带损伤伴随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的患者,排除术前下肢力线异常者及合并软骨损伤者。术前和术后1年时通过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磁共振(MR)观察术后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愈合情况。定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超过1年的随访,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t=7.98、5.55,均为P<0.05);且MR观察未发现半月板后根部再撕裂或半月板体部外凸。结论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出悬吊固定技术可将半月板后根部撕脱复位并稳定固定于其解剖止点区域,从而维持半月板的环状结构以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短期临床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