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选取近三年来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8名男子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运动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跳远起跳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送髋技术对跳远成绩有一定影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送髋技术有一定缺陷;着板瞬间,起跳腿髋角较小,向上向前送髋不积极;摆动腿髋角较大,摆动腿侧以髋带腿的摆动幅度小、摆动速度慢;缓冲阶段摆动腿一味强调加快摆腿,而忽略了以髋带腿加速前摆;蹬伸阶段,起跳腿侧向前送髋速度慢、幅度小、蹬地不够充分、不能与送髋、蹬地和伸膝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协助身体重心的交换由下到向上向前转移,且摆动腿侧送髋角度小;也有运动员过度的追求髋部前移而忽视垂直向上用力,导致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与身体重心支撑点距离增大。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RT-3DE对LAD病变的AMI行PCI治疗的患者,术前、术后LAD供血节段的容积和功能进行测定,比较其术后与术前的差异,估测LAD的通畅情况.结果术后与术前的比较:术后1周各LAD供血节段的收缩末容积(ESV)、舒张末容积(EDV)和射血分数(EF)均无明显改变;术后1个月各LAD供血节段EF升高、ESV减小(P<0.05),估测LAD通畅性良好,该结果得到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论RT-3DE通过定量测定支架置入前后LAD供血相应节段的容积和功能的改变,能够评价支架放置后LAD的通畅情况,可应用于这类患者PCI术后疗效的无创性随访.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阅片者解读三维高分辨力增强磁共振血管减影(3DCEHRMRSI)图像的一致性。方法对35例脑转移瘤患者分别行单倍和双倍钆布醇对比剂(1.0M,15m1)3DCEHRMRI,以双倍图像减去单倍图像,得到3DCEHRMRSI。比较阅片者A、B和C(拥有不同年限读片经验)对转移病灶数目和解读时间的差异,评价其一致性。结果对于3DCEHRMRSI,阅片者A、B和C的准确率分别为96.86%(185/191)、91.62%(175/191)和98.95%(189/191),每例的平均解读时间分别为(46.00±6.34)s、(33.80±6.78)S和(32.70±5.7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阅片者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83±0.891)。结论不同阅片者解读3DHRCEMRSI具有较好的准确率和一致性。
简介:目的探讨棘突间融合装置联合椎体间融合时对下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健康成年男性L4-5节段CT扫描图像的基础上,利用软件Simpleware4.2、GeomagicStudi010.0及Abaqusl0.0建立L4-5有限元模型(INTACT)。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建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UPS)、双侧椎弓根螺钉/钛棒固定联合椎间融合(BPS)和棘突间融合装置固定联合椎间融合(ISF)三种手术模型。对各模型实加500N预载荷的同时以2N.m为间隔,自2N.m开始逐级累加至最大10N.m,观测其应力分布、相邻节段的角位移。结果各工况下三种手术组的角位移(ROM)均较INTACT组明显减小,减小的程度BPS最高,而ISF除右侧弯方向上均高于UPS;三种手术组范氏应力云图显示,BPS组与ISF组相似,UPS组存在较高的应力集中,范式应力峰值无论在椎间融合器还是在内固定器械上由大到小依次均为:UPS〉ISF〉BPS。结论ISF联合椎间融合能够为下腰椎脊柱重建提供适度且足够的稳定性,因而可以为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内固定选择。
简介:目的:利用频域三维相干光学断层扫描(threedimensionalfrequencydomaincoherentopticaltomography,3D-OCT)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nervefibrelayerthickness,RNFLT)的影响。方法:对83例83右眼接受LASIK治疗的受试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wk;1,3mo行3D-OCT检查,测量视乳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12个钟点位RNFLT,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的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视乳头下方、颞侧、5:00~11:00位RNFLT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视乳头上方、鼻侧、1:00~4:00位、12:00位RNFLT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对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视乳头上方、鼻侧、1:00~4:00位、12:00位RNFLT分别行配对t检验得出,术后1d时视乳头上方、鼻侧及1:00~4:00位、12:00位RNFLT较术前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3mo时以上各方位RNFLT较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表明RNFLT变薄与屈光度及激光时间成正相关。结论:LASIK术后早期上方及鼻侧RNFLT变薄,但术后1wk恢复至正常水平,LASIK手术对RNFLT无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