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开放植治疗严重胫骨感染性不连缺损的效果。方法8例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清创,切除失活组织见创面出血,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植入自体髂骨条,敞开植创面,高渗盐水纱布换药。结果1例于术后6周行游离植皮闭合创面,7例于术后8~16周瘢痕自行愈合,8例骨折于术后平均8个月愈合,10个月去除外固定物。结论一期开放植术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和缺损的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植骨 感染 骨折 骨折不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15岁肥胖少年距软骨损伤合并痛风的病例。患者2年前扭伤致左侧踝关节疼痛,加重1个月就诊,诊断为左侧距软骨损伤、高尿酸血症。行关节镜探查术,发现受损软骨表面呈白色尿酸盐结晶。通过文献复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青少年肥胖人群中呈上升趋势,可使外伤导致的距软骨损伤加重。

  • 标签: 距骨 软骨损伤 痛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骨密度(BMD)的峰值量和标准差值,为开展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及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韩国产双能X线矿测量仪(EXA-3000)对晋城地区1400例21~55岁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左侧前臂骨密度测定,进行非优势侧(左侧)前臂远端尺桡骨的BMD值测定,并分析其年龄分布,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的峰值量和标准差值。骨质疏松的量诊断以量峰值的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建立,均数的计算采用三次方回归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男、女性前臂的BMD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可采用均数±标准差(xˉ±s)的形式表示。40岁以前男、女性前臂的BMD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且各年龄段BM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以后男、女性前臂的BMD值开始下降,且50岁以后下降明显(P<0.05)。男、女性前臂量峰值均出现在41~45岁年龄段。男、女性前臂远端尺桡骨的量峰值及标准差分别为(0.5682±0.0647)g/cm2、(0.4209±0.0689)g/cm2。结论建立了晋城地区健康人群男、女性前臂量峰值和标准差,为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并开展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尤其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中轴测量或进行药物治疗。

  • 标签: 峰值骨量 骨密度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 简介:摘要目的在缺损修复中采用同种异体移植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入院的36例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同种异体移植进行修复,与同期收治的36例自体移植的缺损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的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同种异体移植组患者与自体移植组患者在愈合时间、愈合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移植与自体移植疗效无明显差异,同种异体来源广泛,在缺损修复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同种异体;移植;缺损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64-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目的:明确专利药物健Ⅳ号对组织修复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液氮冷冻成功建造30个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将它们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手术组、模型组、加药组。定期对各组大鼠进行X线片观察;手术4周后分别提取总RNA,进行成转化因子Cbfa1、OSX两对基因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结果:加药组在X线片和Cbfa1、OSX两对成调控因子mRNA表达等改变均较正常手术组和模型组明显。结论:从骨质生成的角度明确健Ⅳ号对成转化因子的调控作用,为健Ⅳ号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健骨Ⅳ号 CBFA1 OSX 骨组织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跟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跟锁定接骨板治疗,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观察。结果:手术顺利实施,术后伤口甲级愈合,出现1例轻度感染,术后Bohler角、距下关节面最大垂直位移改善。结论:采取跟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折的效果满意,疗效突出。

  • 标签: 跟骨锁定接骨板 跟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膝关节软骨下挫伤是指发生在膝关节软骨下层的微小骨折或损伤。这种损伤通常与膝关节的急性损伤相关,比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半月板损伤或膝关节扭伤等。软骨下挫伤可能不会立即引起明显的症状,但长期来看,它可能与关节炎的发展有关。本文主要对膝关节软骨下挫伤展开研究,从膝关节结构与功能入手,分析膝关节软骨下挫伤的发病原因及特点、影像学表现,总结膝关节软骨下挫伤的治疗方案,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膝关节软骨下骨 骨挫伤 膝关节结构 病理 病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种植体周围缺损引导组织再生后结合的生物力学。结论在种植体周围缺损中的引导组织再生中,两种异种移植材料均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在种植体周围缺损区引导组织再生后的早期,应谨慎选择临床负载方式。

  • 标签: 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骨组织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于美学区口腔种植中应用劈开联合挤压及引导组织再生技术,观察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5月起—2018年12月毕,对到我院选取60例上颌前牙单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以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将选取的患者分为1组、2组以及3组,各20例,1组患者应用劈开联合挤压实施治疗,2组患者应用劈开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实施治疗,3组患者应用劈开联合挤压及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实施治疗。结果相较于3组,牙槽嵴宽度增加值1、2组显著较差,且1差于2组(P<0.05);相较于3组,PES变化百分率1、2组显著较差(P<0.05)。结论于美学区口腔种植中应用劈开联合挤压及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效果显著,有效增加了牙槽嵴宽度,同时提升了软组织美学效果。

  • 标签: 骨劈开 骨挤压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 美学区口腔种植
  • 简介:背景:临床治疗由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先天性疾病导致的缺损仍然是一个挑战。组织工程的研究,为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对治疗缺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回顾近年来间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增殖和成活性、免疫特性、促血管化以及在体实验的成效果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8年至2016年文献,检索词分别为"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成、免疫、血管化"和"mesencgymalstemcell,tissueengineering,osteogenesis,immuneproperty,angiogenesis"。纳入与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成、免疫及血管化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及陈旧文献。共检索到1772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1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在组织工程中,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脂肪间质干细胞应用较为广泛。研究认为骨髓间质干细胞成活性高于脂肪间质干细胞。间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能力,可减少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加快组织修复。间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不只有免疫抑制作用,也有免疫促进作用,脂肪间质干细胞比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性。低氧培养下的脂肪间质干细胞能够分泌更高的促血管生成因子,生成更多的血管结构。实验研究证实聚乳酸多孔纳米材料结合纳米碳生物材料可以明显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由于间质干细胞具有生物向性,可能成瘤分化,故间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一直持谨慎态度。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骨和骨组织 免疫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腕关节镜下微创移植治疗舟状骨折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 50例舟状骨折不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腕关节镜下微创移植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同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 50例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P< 0.05);本次 50例患者术后仅有 2例患者术后出现医院感染,均为 70岁以上患者,考虑与患者自身慢性病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腕关节镜下微创移植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状况,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舟状骨折不连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腕关节镜 微创骨移植术 舟状骨骨折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菌素水泥外衣钢板、一期植治疗感染性不连的疗效。方法对56例感染性不连进行彻底清创后进行抗菌素水泥外衣钢板固定并一期植治疗。结果5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49例骨折愈合良好,4例术后皮肤坏死,部分内固定外露,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后愈合,感染复发3例,优良率87.5%。结论进行彻底清创后,采用抗菌素水泥外衣钢板内固定并一期植,能减少手术次数和感染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感染性骨不连/治疗 抗菌素骨水泥/一期植骨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引导再生技术联合颌囊肿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1.3-2022.3收治的牙源性颌囊肿患者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引导再生技术联合颌囊肿刮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各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各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再生技术联合颌囊肿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囊肿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引导骨再生技术 颌骨囊肿刮治术 牙源性颌骨囊肿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为既利于骨折愈合,又不浪费量,以避免供取出过多及降低供区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合适的植(取)量。方法选择自体髂骨植术的45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测量缺损和游离碎块的体积。根据植(取)量和缺损量的比例将患者分为1.0倍组、1.5倍组和2.0倍组3组,每组15例。植(取)量分别为缺损量的1.0倍、1.5倍和2.0倍。随访12个月,观察3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0倍组骨折愈合率为86.67%(13/15)。显著低于1.5倍组(100%)和2.0倍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倍组和2.0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量浪费和提高愈合率,选择1.5倍植量较适宜。

  • 标签: 骨折愈合 植骨量 颗粒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