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2010年8月—2011年2月住院的16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病例号码的单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干预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和抗焦虑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除了按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健康教育。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分,分析冠心病患者焦虑发生的比例,焦虑发生的原因及健康教育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结果冠心病伴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19.66%.焦虑情绪的发生可能和年龄有关,与收入,性别,婚姻状况未发现明显相关。入院时对照组SAS得分46.32±13.3,健康教育组SAS得分47.34±16.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表明两组焦虑程度一致,具有可比性。出院时对照组SAS评分44.12±15.3,健康教育组SAS评分41.32±4.3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同时应用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的方法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采用心理学行为学方法,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亚临床甲减)对孕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为孕期保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及亚临床甲减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以在医院门诊中接受定期检查的孕妇且sTSH>4mU/L者入选为亚临床甲减组。同时选取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每组各抽取孕妇40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Hamilton焦虑量表(HAMA)比较两组孕妇情绪的变化。结果亚临床甲减组孕妇通过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的得分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经t检验两组间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能够加重孕妇的不良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一年早期发展教育课堂经历的12~23个月的幼儿进行情绪调查,为早期发展教育课堂提供制定教材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拟幼儿基本情况调查表和情绪问卷,选取我院12~23个月的接受早期教育的幼儿96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调查,随机选取我院出生的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幼儿874例,对问卷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同龄幼儿比较,观察组幼儿在依恋模式、哭闹程度、趋避、反抗、社会适应能力、语言发育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幼儿的情绪和情绪控制与是否进行过婴儿期的早期发展教育相关性明显,重视婴儿期早期发展教育,特别是建立早期的伙伴关系,对独生子女情绪的发育和控制有明显益处。
简介:摘要情绪的表现多种多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增强人的免疫力,增进身体健康;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消耗人的精力,损害人体健康。高中生在学习不顺利的时候,可能会心情烦躁、闷闷不乐,如果任由这种情绪发展下去,那么烦躁的程度会越来越厉害,最后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学生遇到不良情绪的侵袭时,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进行调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为心理干预与常规慢性病管理相结合,对照组为单纯常规慢病管理,评估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其严重程度,监测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血压值,比较患者治疗依从率及血压控制率。结果①两组在干预前差异不显著,测SCL-90总分、SAS、SDS标准分均高于常模(P>0.05);干预组前后测SCL-90、SAS、SDS标准分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干预组前后测治疗依从率和血压控制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加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保持血压稳定,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心理护理干预对胸痹患者情绪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在患者入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测评,将60例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胸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30例,药物治疗无差异。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方法,干预组采用中医心理护理法。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用药等方面的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分别进行评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入院时SAS和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量表评分均下降,但干预组焦虑和抑郁情绪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胸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整体健康。
简介:目的探索男男性行为人群(menwhohavesexwithmen,MSM)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与高危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评估问卷对前来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counselingandtesting,VCT)门诊/同志活动中心咨询的MSM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评估,分析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与高危性行为的关系。结果199例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6.3%,15.1%认为自己对艾滋病预防知识非常了解,40.2%对艾滋病持正向态度。艾滋病预防知识自评"了解一些/不了解"的调查对象无保护肛交性行为发生的风险是"大致了解/非常了解"的2.05倍;艾滋病相关态度呈负向的调查对象无保护肛交性行为发生的风险是正向态度的2.61倍。结论MSM对艾滋病防制知识尤其是安全性行为的知识缺乏全面的认识,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不足,态度呈负向的MSM发生无保护肛交性行为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