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成功率的影响。方法8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替罗非班组42例,对照组予标准尿激酶溶栓、二联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等药物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采用溶栓再通间接指标,观察其对溶栓成功率、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溶栓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小量出血增加(P<0.05),大量出血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EMI患者在溶栓治疗同时应用替罗非班能提高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并且不增加大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及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诊断明确、发病在3天以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为2组血浆D-二聚体升高组(>0.5mg/L,38耳)和血浆D-二聚体正常组(<0.5mg/L,22耳),比较两组应用巴曲酶溶栓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患者急诊溶栓后有效率为81.58%(31/38),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患者急诊溶栓治疗有效率为27.27%(6/22),血浆D-二聚体升高组疗效明显高于血浆D-二聚体正常组(P<0.05)。结论伴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发病3天内可采用降纤溶栓治疗,且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奥平栓配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降低复发率。方法选择18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治疗组(n=90),对照组(n=90)。治疗组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湿疣病灶局部皮下注射;奥平栓阴道用药并且配合CO2激光灼烧疣体联合用药。对照组采用单纯CO2激光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痊愈率达到97.8%,复发率2.2%;对照组痊愈率66.7%,复发率33.3%。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临床疗效观察表明,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奥平栓配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明显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用药量小,安全经济,毒副作用轻,弥补物理治疗不足,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证实该疗法确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治疗后对患者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发生出血的患者数及出血程度进行统计;结果在46例研究对象中,经治疗后34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经研究发现,再通患者数与发病后治疗时间有一定的关系,6h内治疗者有26例,其中22例溶栓冠状动脉再通,发病6-12h进行治疗的患者有20例,冠状动脉再通患者12例;所有研究对象中有2例再通24h后复发梗死;出现皮下出血者2例,牙龈出血者4例,程度较轻,未经处理自愈;结论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疗法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与发病后实施时间有直接关系,发病6h内治疗疗效显著,发病6-12h疗效不佳,但仍有一定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7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以CDT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通过电话、血管彩超及血管造影的方法进行随访,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率,有无肺动脉栓塞(PE)发生,滤器内血流通畅情况及滤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8±0.4)个月,2例失访。下肢深静脉通畅率为(60.03±13.48)%,治疗期间有2例发生轻度PE症状,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血管造影发现滤器内拦截血栓者12例,及时予以滤器内置管溶栓及导管吸栓后,血栓基本清除。随访发现滤器内血流通畅率为93.02%。结论对于急性下肢DVT行CDT治疗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有效避免了PE的发生,降低溶栓治疗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摘取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的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10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的患者例数为5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干扰素栓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有高达81.0%的病原体转阴率,总有效率高达88.0%,对照组分别为58.0%、70.0%,两组患者相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复发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22.0%,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疗效明显,患者的复发率也比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孕栓、缩宫素不同方法给药对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我科住院分娩的34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观察组于胎头娩出时缩宫素20u入壶、卡孕栓1mg舌下含服并于胎儿娩出后配以手法按摩子宫;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缩宫素10u入壶、10u加500ml液体中,伤口缝合完毕1mg卡孕栓直肠给药,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孕栓、缩宫素不同方法给药可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科并发症。
简介: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术后髂静脉支架治疗髂静脉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55例下肢DVT患者经CDT治疗后,髂静脉远端主干静脉完全通畅,髂静脉残留狭窄大于50%者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5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对照组29例髂静脉未置入支架。观察指标:深静脉通畅率,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变化,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CSS)变化及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行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实验组40例,对照组2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终点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5/40)vs29.6%(8/27),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1年累积通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6.0%vs54.8%,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0.21vs0.69±0.23,P<0.01)。随访终点实验组及对照组VCSS术后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7±0.27vs6.56±0.23,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CIVIQ调查表终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67±3.01vs39.34±6.66,P<0.01)。结论髂静脉支架对下肢DVT导管溶栓术后治疗髂静脉病变能够提高深静脉的通畅率,提高疗效,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