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激光预备牙本质形态学变化和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至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集20~40岁新鲜拔除的活髓第三磨牙20颗及根尖发育完全的前磨牙8颗,铒、铬:钇钪镓石榴石(Er,Cr:YSGG)激光处理暴露的牙争面牙本质,然后按照不处理、37%磷酸酸蚀、自酸蚀及0.5mol/LEDTA调节各自分为4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前磨牙牙本质处理面形态;第三磨牙使用Adpereasybond或Singlebond2黏结,Z350树脂逐层堆积树脂冠后,制作哑铃型试件进行微拉伸黏结强度测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SEM观察发现:前磨牙激光预备后不处理组(对照组)牙面不规则,无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放;磷酸酸蚀组牙本质表面最规则,自酸蚀组和EDTA处理组处理后表面变化不如磷酸酸蚀组明显。微拉仲黏结强度测试结果显示,第三磨牙分组后的3种处理方式牙本质黏结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磷酸酸蚀组黏结强度最强(P〈0.05),而自酸蚀组及EDTA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7%磷酸酸蚀、自酸蚀及0.5mol/LEDTA调节3种处理均可提高激光预备的牙本质黏结强度,37%磷酸酸蚀组获得最佳短期黏结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横切口对白内障合并角膜高度散光患者立体视觉与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白内障合并角膜高度散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治疗对照组患者在11点钟位置做3.0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后摘出,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治疗观察组患者首先同样进行对照组的手术操作,然后以最陡峭子午线为中心,做对横切口,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以及远立体视锐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观察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矢量、立体视锐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切口能够提高白内障合并角膜高度散光患者立体视觉与视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单纯球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125例(133眼)患者随机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63例(67眼)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单纯球结膜瓣移植62例(66眼)治疗翼状胬肉,随访8-12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有4眼复发,复发率5.97%,单纯球结膜瓣移植组有5眼复发,复发率7.57%,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单纯球结膜瓣移植均能有效的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相差不明显,但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术后相对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短,恢复快,异物感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II-III级(CINII-III)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颈病专科门收治的198例CINII-II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KC和LEEP两种手术方法治疗CINII-III的临床疗效。结果(1)CKC组手术时间长于LEEP组,术中出血量多于LEEP组,治疗费用多于LE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KC组在术后病变复发率和术后高危HPV持续感染率低于上均低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CINII-III,LEEP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易于被患者接受,但CKC在减少复发及高危HPV持续感染方面优于LEEP。
简介:在考虑材料烧蚀时参数变化及蜂窝夹芯传热能力变化的情况下,给出了激光烧蚀蜂窝夹芯复合材料的计算模型,并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以碳纤维/环氧树脂-nomex蜂窝夹芯一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例,编程计算了材料的激光烧蚀过程,并以背表面温度为目标物理量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热导率及材料发射率是高敏感参数,热导率与背表面温度正相关,材料发射率与背表面温度负相关,激光功率密度越高,热导率及材料发射率的温度敏感度越高;纤维的升华可降低材料升温速率;对耐高温的蜂窝材料,激光烧蚀过程计算中,不仅要考虑背表面温度,还需要考虑热辐射功率密度。
简介:介绍了2013年度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常规观测、系统改造及科研实验情况。应用多种高效率滤波技术、精确指向模型等手段,在国内同类型测距系统中首次实现了同步轨道卫星白天千赫兹重复率激光测距,测量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采用高稳定光子探测器及其温度控制等方法,提升了系统时延标定稳定性,测距资料质量得到改善。对使用多年的主副镜重新镀膜,提升了532nm波长激光反射效率,同时兼顾了1064nm工作波长,为开展1064nm波长激光测距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基于已有基础,国内首次开展了高重复率空间碎片激光测量,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测量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与1.56米天文望远镜建立了网络通信链路,实现了1.56米/60厘米双望远镜激光测距控制与数据传输,开展了多接收望远镜在提升空间目标激光测距能力方面的实验验证,促进了中国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发展与应用。
简介:为了测量中红外激光远场光斑,采用光电探测器阵列法研制了一套探测系统。主要包括激光功率衰减装置、中红外光导型HgCdTe探测器阵列、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单元、ADuC842微控制器和RS.232接口。设计了中红外光电探测器阵列和相应的信号放大电路,设计了ADuC842的外设接口和数据采集程序。测量系统在实验中得到了应用,给出了实验中典型的波形和单帧光斑。光斑测量系统的空间分辨力为1cm,光斑数据刷新频率为8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