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及相应护理策略。方法:在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们选取了我院收治的48名颅脑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将其分为比对组(24名)和观察组(24名)。比对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我们对比了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分析了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危重症监护、合理使用免疫药剂、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此外,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颅脑术后患者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这些护理策略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颅神经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因其症状顽固且影响日常生活,常需通过手术干预来缓解症状。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虽为常用治疗方法,但其术中视野受限,可能导致手术精确性不足,并增加并发症风险。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通过对88例颅神经疾病患者的研究,评估了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该技术在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显微手术,且患者的总体疗效显著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颅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外科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颅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评分(FMA)、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神经外科颅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将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应用至小儿疝气手术后的临床干预中,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60例疝气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30例。对比组应用疝气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行为低于对比组,P<0.05。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应用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至小儿疝气术后临床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疼痛行为,提升其干预依从性,具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在孕产期心理健康疾病早期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浙江大学宁波明州医院建卡孕检的孕妇831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筛查出138例孕期心理健康疾病高危者,按照干预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个体生物反馈疗法干预组45例和团体生物反馈疗46例与对照组 47 例。对照组仅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个体或团体生物反馈治疗干预。三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焦虑抑郁量表(HAD)、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价,产后进一步追踪统计三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来评估干预措施是否有效。结果 干预前三组 HAD、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5) ; 干预后个体生物反馈干预组及团体生物反馈干预组HAD、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 。团体干预组干预后各周HAD、PSQI评分均低于个体干预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 05)。个体干预组与团体干预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个体干预组与团体干预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5) 。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早期应用于孕产期心理健康疾病者,可缓解孕产妇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护理对改善患者病情起到的效果。方法:实验区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本院收治的6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之后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的应用能够提升脑血管疾病患者对于自身病症的认识,也能实现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所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泌尿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正反馈闭环管理。结果:在护理工作评分方面,观察组团队协作、工作效率以及调休制度分别为(74.33±5.23)分、(88.09±5.16)分、(75.05±5.14)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为2.50%,对照组为2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正反馈闭环管理措施在泌尿外科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生活质量更好。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主观能动性,保障了护理质量,值得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对比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对比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上,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对比患者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上,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为患者疾病自我护理管理提供建议,有助于保障治疗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护理质量反馈理论的精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2年6月至12月的9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基于护理质量反馈理论的精准护理。比较2组的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日常生活依赖率低于对照组(P<0.05)。采取护理措施1周及出院时,2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总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模式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病人的肢体以及神经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