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T1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胰岛β细胞的破坏。广泛的家族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揭示了基因组中超过50个风险位点与T1D有关。然而,遗传易感性并不能解释世界范围内T1D发病率的增加,这很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从人类受试者和动物模型中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组在T1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这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是T1D触发因素,特别是环境因素的关键枢纽。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目前肠道微生物组参与T1D病因和机制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组在T1D中的作用,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用于帮助评估T1D预后和治疗T1D。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术后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019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即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观察组于术前5d起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培菲康)0.63g,2次/d,替代术前肠道抗菌药的使用,术后48h起口服培菲康0.63g,3次/d,至术后第5天。于入院时、术后第5天收集两组新鲜大便、引流管引流液,比较两组肠道菌群比例、细菌感染情况以评估术后吻合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并以碘海醇造影明确患者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菌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引流液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吻合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能有效地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减少患者吻合口炎症反应,降低感染导致的吻合口瘘发生率。
简介:摘要胃肠微生态学是研究消化道微生物群落与宿主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胃肠微生态的发展与方法学的进展密切相关。胃肠微生态的研究方法从分离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检测发展为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胃肠微生态的结构和功能逐渐被揭示,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胃肠微生态与消化系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相关的临床转化研究的进展。饮食调整、微生态调节剂的补充、肠道微生态环境的重建等微生态干预措施为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途径。回顾40年来《中华消化杂志》发表的胃肠微生态相关研究和国际发表的重要临床研究,对了解胃肠微生态的发展历程、把握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