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一般情况下,健康的微生物菌群能够维护宿主肠道环境,并且可以为肠上皮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发育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促进免疫系统发育以及新陈代谢。相关研究报告显示,miRNAs在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免疫调控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调节宿主基因表达可以使肠上皮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对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调节具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次研究将深入探究miRNAs参与肠道微生物和宿主免疫互作的调控,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miRNAs 肠道微生物 免疫互作 调控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的形成牵扯到多种因素,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致死原因。而肺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长。近年来,对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在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作用被广泛发掘,多项研究结果已经证实益生菌对肿瘤治疗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肠道微生物能够产生身体必需的代谢产物,以达到肠道的动态平衡,调节肠道上皮细胞或免疫系统。因此,肠道的某些特定微生物可以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对接受化疗和放疗的癌症患者的菌群失调带来改善作用。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肺癌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T1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胰岛β细胞的破坏。广泛的家族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揭示了基因组中超过50个风险位点与T1D有关。然而,遗传易感性并不能解释世界范围内T1D发病率的增加,这很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从人类受试者和动物模型中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组在T1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这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是T1D触发因素,特别是环境因素的关键枢纽。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目前肠道微生物组参与T1D病因和机制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组在T1D中的作用,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用于帮助评估T1D预后和治疗T1D。

  • 标签: 1型糖尿病,肠道菌群,环境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道微生制剂对术后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019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即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观察组于术前5d起口服肠道微生制剂(培菲康)0.63g,2次/d,替代术前肠道抗菌药的使用,术后48h起口服培菲康0.63g,3次/d,至术后第5天。于入院时、术后第5天收集两组新鲜大便、引流管引流液,比较两组肠道菌群比例、细菌感染情况以评估术后吻合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并以碘海醇造影明确患者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菌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引流液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吻合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道微生制剂能有效地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减少患者吻合口炎症反应,降低感染导致的吻合口瘘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我国工业的发展。正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才能使得我国逐渐开始迈入世界的舞台。同时,也正是工业的发展,给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工业的发展随之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极大的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修复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于是便诞生了微生滤床技术,这是一种新发明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本文主要阐述了微生滤床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及其影响。

  • 标签: 微生态滤床 水环境 生态修复技术
  • 简介:摘要:在现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推动下,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基于微生滤床的修复技术以其高效、生态友好的特性,逐渐成为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深入探讨这种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其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实际效果,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 标签: 微生态滤床 水环境 生态修复 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白蚁作为世界性的害虫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近年来各课题组都对其开展了科研工作,具体的分析了白蚁肠道中内生菌的分离和防治白蚁的方法。目前,已经从白蚁的肠道内分离出原生动物、细菌、真菌和螺旋体等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对白蚁消化木质纤维素一类的食物起到重要的作用。防治白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其中生物学方法对防治白蚁效果更明显、无残留、无污染、价格低廉,尤其是从抗白蚁树木分离到内生菌生物发酵合成的代谢产物,对白蚁的防止有很明显的作用,也为今后的白蚁防治提供了研究方向和重要方式,前景尤为可观。

  • 标签: 白蚁 肠道微生物 多样性 生物发酵 生物防治 木质纤维素
  • 简介:牛是反刍动物,具有不同于其他食草动物的特殊生理结构,可食用难以被其他动物体所消化的纤维素物质,并通过自身的生物转化,将一些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合成动物性蛋白质(肉、奶),为人类所利用。牛瘤胃与肠道中的微生系统可以帮助宿主消化动物体自身难以利用的粗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从大量的低营养的植物纤维中摄取所需的能量,

  • 标签: 微生物多样性 牛瘤胃 肠道 动物性蛋白质 直接利用 半纤维素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与肝癌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的改变不仅能对肠道菌群平衡、肠道炎症和黏膜屏障功能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还能显著改善肝脏的硬化状况,对肝癌的发生进行预防。本文综述了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肠道菌群 微生物环境
  • 简介:摘要微生制剂通过改善菌群失调,维护内环境稳定,抑制有害菌的过度繁殖生长,达到预防治疗因菌群失调引起各种疾病。微生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中迅猛发展。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肠微生学是研究消化道微生物群落与宿主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胃肠微生的发展与方法学的进展密切相关。胃肠微生的研究方法从分离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检测发展为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胃肠微生的结构和功能逐渐被揭示,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胃肠微生与消化系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相关的临床转化研究的进展。饮食调整、微生调节剂的补充、肠道微生环境的重建等微生干预措施为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途径。回顾40年来《中华消化杂志》发表的胃肠微生相关研究和国际发表的重要临床研究,对了解胃肠微生的发展历程、把握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肠微生态 宏基因组 炎症性肠病 结直肠肿瘤 益生菌 粪微生态移植
  • 简介: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微生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研制的动物微生制剂新兽药"调痢生",又名"8501",是一种新型活菌生态制剂.该制剂系国家科技攻关重大研究课题成果产品,是生态调整多种动物因菌群失调而引起下痢的优良药品,具有疗效高、安全、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等特点.1991年12月国家农业部批准并颁发了.

  • 标签: 动物微生态制剂 调痢生 新兽药 研究开发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 微生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