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α1微球蛋白(α1M)、尿微量清蛋白(MA)、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SCr)以及胱抑素C(SCysC)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已确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IMMAEG仪器检测临床各项指标,并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MA含量的升高糖尿病肾病患者MA、α1M、RBP、SCYS-C以及SCR均呈现递增趋势,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尿中MA、α1M、RBP以及血中SCr和ScysC检测,其阳性率可达93.9%,明显高于其他单项检测阳性率.结论检测尿中MA、α1M和RBP以及血中SCr和SCysC可反映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不同病程,对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以及判定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1年9月,对26例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肾感染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26例均有患侧腰腹部疼痛,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介于37.3—39.7℃之间。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抗感染、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3~7d,其中10例感染症状好转,随后接受微创手术碎石;另外16例经常规治疗后感染情况未明显好转,而先行输尿管置管(7例)或经皮肾穿刺造瘘(9例)引流尿液,待感染情况好转后再接受微创手术。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19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7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均成功解除尿路梗阻,结石取净率95.2%。术中无输尿管穿孔、大出血、气胸、尿外渗、肾周血肿、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8d后,所有患者体温和血白细胞数降至正常。随访3~12个月,患侧。肾无萎缩,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在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采用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输尿管结石合并肾感染,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点,可作为结石合并肾感染的一种治疗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基本表现、病理学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免疫表型,为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照。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病理学特点、影像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别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病变4例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直径在2—11cm;6例进行全肾切除,1例直径2cm单纯肿块切除。巨检肿瘤呈现圆形,边界清晰,未见坏死和出血;镜检显示肿瘤细胞由大量的形态一致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3例经B超检查,显示低回声,回声规则,边界不清楚。7例均经CT检查,显示为肾实质内提示有圆形的组织肿块,强化明显。免疫组化显示AE1/AE3与EMA显示阳性,CK7与Vimentin显示为阴性。结论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中,应将临床病理学与影像学、免疫表型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防止发生误诊。
简介:摘要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存在肾间质微血管不同程度的丢失。最近发现Endostatin,作为一种抗增殖血管蛋白,也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Endostatin抗血管形成机制及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的肾部疾患的患者198例,其中有98例为癌症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使用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的有21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为77.6%;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22例,死亡13例,总有效率为55.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死亡率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小肾癌其临床疗效显著,同时优于传统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小肾癌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该治疗方法较保守性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65例胃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在胃癌术后术后12h,给予胃癌术后患者肠外营养,同时观察术前与术后1天、5天、10天、15天,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氮平衡差异。结果护理胃癌术后患者使用肠外营养后,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氮平衡相比术前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生命体征呈平稳趋势。结论护理胃癌术后患者使用肠外营养,能有效避免营养不良引发吻合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肠道,加快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