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手足裂胎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情况。方法收集孕期胎儿超声以及引产儿X线检查资料并进行总结。应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引产儿的CNVs。用NGS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其亲代进行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区域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超声及X线检查提示胎儿右手及双足均呈"V"形开裂。NGS检测提示胎儿染色体7q21.3区存在约0.36 Mb的缺失。NGS及FISH检测提示其双亲均未携带相同的变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胎儿DYNC1I1基因存在杂合缺失,而SEM1、DLX5、DLX6基因的拷贝数则未见异常。结论胎儿手足裂畸形的致病原因为7q21.3区微缺失,后者为新发变异。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重症脑挫裂伤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本次将我院于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84 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 42 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42 例则采取舒适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 1 )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项生活质量功能指标评分上,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 P < 0.05 )。( 2 )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 95.24% ,与对照组的 71.43% 比较明显更高( P < 0.05 )。 结论 重症脑挫裂伤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方法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改善,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所以,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尿道下裂患儿术后远期排尿情况。方法面访和电话随访200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尿道下裂术后5年以上且未满18岁的患儿,通过调查问卷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患儿排尿功能满意度和尿流动力学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共与158人取得了联系,获得完成全部问答的有效问卷63例,完成尿流动力学检查39例。患儿年龄6~18岁,平均10.8岁。根据尿道口位置进行分类,远段型20例(31.8%)、中段型31例(49.2%)、近段型12例(19%)。按尿道口到阴茎根部距离,将患儿分为远端型组(37例)和近端型组(26例)。排尿功能满意度调查中,85.7%(54/63)的患儿对排尿功能满意;另有14.3%(9/63)的患儿对排尿功能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尿线稍细、尿线不正及尿后滴沥。近端型组有26.9%(7/26)的患儿对排尿功能不满意者,高于远端型组的5.4%(2/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患儿,依照尿道下裂严重程度等级分为远段型组(20例)、中段型组(31例)和近段型组(12例),三组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9.68±8.08)ml/s、(14.91±3.92)ml/s和(6.01±0.71)ml/s,平均尿流率分别为(9.58±1.56)ml/s、(8.70±0.71)ml/s和(3.85±0.64)ml/s,排尿时间分别为(18.00±12.17)s、(28.29±11.60)s和(40.50±6.36)s,达峰时间分别为(8.70±4.91)s、(13.50±5.53)s和(18.50±3.54)s,残余尿量分别为(6.25±4.37)ml、(10.43±6.10)ml和(15.30±1.19)ml,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分别为(27.50±13.03)cmH2O、(50.29±15.74)cmH2O和(96.50±35.86)cmH2O,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部分尿道下裂患儿术后排尿功能良好,尿流动力学可以作为评价患儿排尿功能的一个客观指标。
简介:摘要:压裂改造措施是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随着主力油气藏区块开发进入中后期,井况逐年变差。为了进行精细化分层压裂改造,需要研究一种新型的小直径封隔器及井下辅助工具组合成分层压裂管柱,实现在139.7mm套管内(内径:118.62mm、121.36mm、124.26mm)进行精细化分层压裂。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发生进展的自然进程,分析影响其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将患者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进展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197例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接受开颅手术治疗61例,保守治疗136例;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85例,未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112例。与非进展组比较,进展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较低,第2次CT扫描的脑挫裂伤并血肿体积较大,脑挫裂伤灶或血肿中心点距最近皮层的距离较短,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酶时间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首次CT扫描的脑挫裂伤及血肿灶为多发灶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挫裂伤灶或血肿中心点距最近皮层的距离<1 cm、血浆纤维蛋白原<2 g/L、首次CT扫描的脑挫裂伤及血肿灶为多发灶是进展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OR=6.654,95%CI:1.391~35.089,P=0.025;OR=5.617,95%CI:1.136~28.022,P=0.034;OR=4.629,95%CI:1.178~20.071,P=0.031)。结论脑挫裂伤灶或血肿中心点距最近皮层的距离较近,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首次CT扫描的脑挫裂伤及血肿灶为多发灶患者易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
简介:摘要:随着气藏压力的降低,气井返排能力减弱,压裂效果变差。在气藏低压低渗的现状下,如何开展有效的压裂措施,提高压裂后产量,成为气藏开发的关键。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气藏压裂效果影响因素,比较这些因素影响压裂效果的程度大小,从而确定影响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对改善压裂开发效果和提高单井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京沪铁路扩能改造预裂爆破段,紧挨既有京沪铁路上行线,里程为DK835+020~DK835+840,全长820m,是全断面开挖深路堑。该段爆破环境复杂,爆区距京沪铁路上行线最宽处为110m,最窄处不足50m,距离闵贤村最近点约150m。爆破中,要确保京沪铁路线的正常安全运营,还要做到不捞民、不扰民。跟据既有线爆破的特点和边坡的要求标准,决定采用预裂爆破的方式进行开挖。通过严谨精密的设计和精细化的施工,取得了理想的爆破效果,同时对爆破振动进行监测、统计、分析,得到了该地质条件下预裂爆破振动波的衰减规律,为类似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光子环形器来实现射频系统的同时收发。 阐述了光子环形器实现收发隔离的工作原理。采用微波腔模型分析了基于 MZ调制器的光子环形器的隔离度,并基于商用的马赫 -曾德尔电光调制器对光子环形器隔离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
简介:[ 摘要 ] 路液稳定土通过调整土、固化剂、水泥、水的配比从而代替高级公路路面结构的基层及底基层 , 通过化学反应改变湿陷性黄土的化学性质 , 提高基层土体的技术性能 , 满足对道路建筑基层土体抗压强度的技术性能要求。 路液稳定土采用旋耕机、光轮压路机、水泥撒布车等施工机械进行场拌
简介:摘要:基于压力平衡的软土沉入式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构,解决采用高压水辅助地下连续墙的软土沉入施工,高压水的泵入会导致土体内压升高,产生土体隆起的问题。本技术包括地下连续墙墙体,墙体的底端设置刃脚,墙体在顶面和刃脚之间埋设有射水管和吸浆管,墙体还设有竖直的锚索孔,锚索孔内的锚索下端固定在土体下的基岩中形成锚索桩,墙体上方的锚索上设置千斤顶。通过射水管软化土体,通过吸浆管将泥浆排出,在连续墙的下沉施工过程中保持土体内的压力平衡,既辅助墙体快速下沉施工,又能缓解土体内压,避免土体隆起;通过锚索、千斤顶对墙体施加下压力,使墙体能快速下沉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