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定钢板治疗骨近端骨折中的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1年6月经锁定钢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61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按照Neer评分标准对骨折愈合患者评分,比较分析三部分骨折组与四部分骨折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4~12个月,平均7.5个月。三部分骨折40例,优18例,良22例,优良率为100%;四部分骨折21例,优10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4.7%。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最短8周,最长20周,平均12.56周。三部分骨折组与四部分骨折组骨折愈合时间、Neer评分及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手术措施可使肩关节早期锻炼,避免关节僵硬,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对骨和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简介:利用2006年3~5月天空辐射计观测数据反演得到北京地区春季大气气溶胶光学性质参数,包括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0.5μm)、Angstrom指数、单次散射反射比和粒子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春季气溶胶平均光学厚度0.67,Angstrom指数0.54,单次散射比0.88,粒子吸收性质较弱,粒子谱呈双峰形,以粗粒子为主,粗、细模态粒子粒径分别集中在0.17μm和7.7μm左右。相比2004年此次观测期间气溶胶粒径较大,粒子体积浓度较高,散射作用在其消光特性中的比重略有下降。光学厚度日变化呈单峰型,日间单次散射比随时间逐渐递减,Angstrom指数在上午递减趋势明显,午后变得稳定。对同时观测的天空辐射计与CE-318不同波长光学厚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得到的光学厚度相关性很好,各波长小时平均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7%。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实时监测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超声导视下人流术者121例为研究对象,包括妊娠合并子宫畸形,合并子宫肌瘤,合并宫内节育器,合并瘢痕子宫,合并孕囊位置偏宫角,并随即选取150例同时期单纯妊娠者应用普通人工流产术予以对照,观察两组术中操作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以宫腔内无团块状回声,呈线状回声为标准,研究组中114例达到效果,3例手术进行困难而中止手术,4例出现吸宫不全,对照组150例中141例达到效果,8例出现吸宫不全,1例出现子宫穿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出血量无明显差异,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导视下进行无痛人流术大幅度将原来需要进行宫腔镜,腹腔镜甚至开腹手术者简化为门诊宫腔手术,且安全性高、可控性强、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利用新生大鼠模拟婴儿下肢伸直襁褓体位建立动物模型,探讨该体位对股骨近端发育的影响。方法用医用胶带将45只新生Wistar大鼠幼鼠(雌性24只,雄性21只)双下肢、髋关节缠绕固定10d,模拟婴儿生后双下肢伸直襁褓体位,作为实验组;另选45只新生幼鼠(雌性24只,雄性21只)双下肢不予处置,作为对照组。于第10天随机处死实验组、对照组幼鼠各16只,常规制备石蜡切片,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组织形态。余下幼鼠继续喂养8周后,通过大体标本及X线摄片,观察股骨近端变化。结果实验组股骨近端组织切片染色发现股骨头变小,前倾角变大,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细胞形态、数量、排列明显异常。大体外观及X线摄片见实验组股骨头外观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股骨颈变短、增粗,股骨颈周围软组织增生,前倾角变大(P〈0.05),股骨颈干角减小,大粗隆肥大,股圆韧带增粗变长,髋臼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实验组髋关节脱位率(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制作了大鼠下肢伸直襁褓体位的动物模型,该体位可干扰股骨近端发育.甚至导致髋关节脱位。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研究改良切口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臂丛麻醉,将患者病侧肩部垫高,进行改良切口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治疗。结果成功随访36人,均未出现骨不连现象,且28例患者肩关节活动良好,5例患者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2例患者肩关节活动一般,肩关节活动良好率为91.67%。结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改良切口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切口较小,患者局部软组织以及血液运动破坏程度较小,内固定较为坚固且微创理念较强等优点,患者进行治疗后可较早进行肩关节功能的康复锻炼,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临床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大豆氨基酸测试中的应用,寻找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以167份大豆[Glycinemax(L.)Merr.]种子为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S)对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的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天冬氨酸(R2CV=0.85)、谷氨酸(R2CV=0.86)、丝氨酸(R2CV=0.82)、甘氨酸(R2CV=0.89)、酪氨酸(R2CV=0.83)、苯丙氨酸(R2CV=0.78)、异亮氨酸(R2CV=0.86)和色氨酸(R2CV=0.81)及15种氨基酸总和(R2CV=0.82)可利用FT-NIRS准确预测;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胱氨酸检测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来进行相对含量的估测;而对组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蛋氨酸的预测不准确。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利用FT-NIRS技术预测大豆主要氨基酸组分是稳定可行的。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近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评估其临床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40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术(A组)、传统近端胃癌根治术(B组)和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C组).术后1年观察并比较患者生活质量、食管黏膜改变、胆囊收缩功能.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其中A组10例、B组13例、C组17例.A、B、C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病理分化、Lauren分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A、B、C三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28.0±2.83)、(28.46±3.75)、(29.05±5.1)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生活质量Spitzer评分分别为(8.1±1.1)、(7.0±1.1)、(6.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0.0%、58.3%和66.7%,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B、C三组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比例分别为80.0%、75.0%和26.7%,A、B组功能良好比例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A、B两组食管黏膜改变程度Savery-Miller分类0/I级比例分别为60.0%(6/10)和16.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术在技术和临床疗效方面安全、可行,肿瘤根治程度与传统近端/全胃切除的胃癌根治术相当.